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人口密度怎么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7 17: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3 12:30
人口:约33万人
人口密度:36人/km
2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33万人。是早在1936年解放的*老区,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环县地理位置图行政区划环县辖4个镇、16个乡,一个旅游办公室:
环城镇、曲子镇、甜水镇、木钵镇、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樊家川乡、八珠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旅游办、秦团庄乡、山城乡、南湫乡、罗山川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毛井乡、芦家湾乡。
环县所有的中学:环县一中(位于环城镇老城西北角),环县二中(位于环县曲子镇)
,环县三中(位于环县洪德乡),环县四中(位于环县西滩开发区),环县职中(位于环县环城镇)。其中,除环县三中外,其他的中学均设高中部。环县职中为民办类中学。环县一中无初中部。其他各乡镇均设一个初级中学。
县区经济
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
环县历来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3年被*、省*确定为半农半牧县。近年来,县委、县*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草畜、洋芋、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壮大油料、药材、苗木、果杏、黄花、花椒等区域优势产业;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快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三项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主导产业独具特色
草畜产业 畜牧业是环县的传统产业,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近年来,环县的畜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超载放牧导致草山退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草畜矛盾明显地制约着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对此,环县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立草为业、以草促牧的发展思路,把草畜产业开发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主导产业来抓,着力实施草畜大县、畜牧强县的发展战略。1999年,县上成立了草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环县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了目标责任。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紧紧围绕种好专业草、项目草、精品草、产业草四个重点,狠抓落实,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扶持种草养畜户。从2000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都在300万元以上。四年来,累计种植紫花苜蓿51.6万亩,新建羊畜暖棚960处3.02万平方米,配套青贮窖910眼、氨化池910组,引进良种2600头(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13万户。天池乡近三年种植多年生牧草4.77万亩,户均59亩,率先成为全县“万亩种草养畜示范乡”;木钵镇高寨沟村拿出300亩川水地种植紫花苜蓿,发展养殖户86个,成为全县“耕地种草,舍饲圈养”的“龙头”村。全县有220个农户户均种植多年生牧草在20亩以上。截止2002年底,全县种植多年生牧草79.6 万亩,其中紫花苜蓿76.6万亩,年饲草总产量400万吨,年产苜蓿籽1000万公斤。大家畜饲养量达到 12万头,羊饲养量达到 72万只,养殖大户达到1.2万户。全县年出栏羊畜30万头(只),羊畜肉总产量1.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6816万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360元。
草畜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一批有前景的龙头企业,目前,绿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金鹏、华茂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各种畜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十五”期间,计划每年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20万亩以上,到2005年,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100万亩,羊畜饲养量达到115万头(只)。按照“北羊、南牛、沿川猪”的畜牧业发展布局,建好东北七乡镇30万只绒山羊、西北八乡镇5万只滩羊、中南十乡镇10万头(只)肉牛肉羊舍饲养殖、沿川六乡镇5万头瘦肉型猪生产等四个基地。到2005年,力争草畜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700元以上。扶持建成10个以上草畜产业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
洋芋产业 环县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种植洋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洋芋以无农药污染、不易霉烂、不易变质、贮期长、好保管等特点占有广阔的市场。环县抓住这一优势,把洋芋产业开发当作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发规划,采取资金扶持、良种引进、科技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服务措施,调动农民种植洋芋的积极性,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01年,县上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确定县北为高淀粉洋芋生产区,县南为菜用型洋芋生产区,县中南部为短生育期地膜种植菜用生产区,每年种植都在40万亩左右,年产量2亿公斤,甜水、山城等6乡镇年种植突破2万亩以上,有12个乡镇种植1万亩以上,涌现出了230个种植超过30亩的大户。
为了切实搞好良种繁育、贮存和加工等配套工作,环县建成庆阳市唯一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曲子高科技示范园区,依托中心繁育良种,在园区内和曲子镇孟家寨村、木钵镇木钵街村建成全钢架无虫网室55亩;在甜水镇甜水街村建立一级种薯基地100亩;在山城乡丰台村、秦团庄乡白原畔村、四合原乡四合原村、毛井乡黄寨柯村建二级种薯基地2万亩,年生产优良种薯1000万公斤。在曲子、山城等乡分别建成库容5000吨、2000吨的大型洋芋贮存库5个,年储存鲜薯3000万公斤。建成金地宝洋芋精粉有限责任公司,并扶持建成5个小型加工厂,年加工能力6万吨以上。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洋芋产业化开发已成为西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环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拟建年生产马铃薯淀粉4000吨的甘肃兴环马铃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种、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公司+农户”的新型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小杂粮产业 环县种植各类小杂粮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品质独特。每年种植的荞麦、糜子、谷子、玉米、绿豆、豌豆、燕麦、苦荞等小杂粮达20种,面积30万亩左右,总产在300万公斤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保健和绿色食品著称的荞麦、燕麦、谷子等小杂粮开发前景愈加广阔。环县荞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所含的“芦丁”和“烟酸”,是治疗高血压的辅助剂,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小米含有多种脂肪酸、维生素,有养肾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绿豆、小红豆等豆类杂粮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0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基于上述认识,环县提出了“压夏扩秋,压主扩杂”的新思路,把小杂粮当作特色产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第一步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在土地广阔的县北部,夏秋作物面积由原来的6:4调整到4:6,其中小杂粮占到粮食作物面积的50%。1999年至2001年,环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和绝收,由于采取了决战小秋、决战小杂粮的补救措施,全县三年累计种植的230万亩小杂粮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在100公斤以上,有效地遏制了粮食减产和农村经济下滑的局势。大旱之年,小杂粮丰收的事实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于是,县委、县*因势利导,提出了实施百万亩小杂粮工程这一宏伟目标。为使工程顺利进行,县上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在当地适种的优良品种,从小块试种到大田推广,抽组农技人员进大田进行技术指导,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抓落实,及早联系销路。2002年由于天帮忙、人努力,100万亩小杂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1.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仅此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225元。小杂粮丰收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粮囤子,而且促使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走出土地,成为运销户,既方便了群众,又成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领头人。
为使小杂粮产业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县上走的第二步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兴办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建成的企业有年产1500吨“甜龙牌”荞面系列产品的甜水飞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50吨“荞花牌”食醋、荞挂面系列产品的环县欣荣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50吨“雨林牌”豌豆粉系列产品的环县鑫泰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0吨“百一牌”黄酒、白酒系列产品的甘肃百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五谷牌”杂粮产品的长丰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新办小型加工厂100户,年加工小杂粮3050吨,完成产值1714万元,销售收入1671万元,实现利润155.8万元,上缴税金71万元。生产的荞麦精粉、荞挂面、荞香酥、荞面凉皮、豌豆粉、小米、小绿豆、黄酒、白酒等9个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小杂粮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帮助农民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架起了农户与市场连通的桥梁,为农业结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003年,环县继续在小杂粮产业开发上做文章,种植面积100万亩,人均3亩,预计总产量1.3亿公斤,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30元。曲子、木钵、洪德、毛井四乡镇已建立小杂粮绿色产品生产基地222.5亩,全部采用农家肥种植,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田推广,力争年底通过绿色认证。
资源环境
环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各项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土地劳力资源
环县土地面积约占庆阳市的三分之一,可供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利用的土地1194.6万亩,人均37.3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4倍。山、川、塬、台兼有,小气候复杂多样,宜粮、宜油、宜林、宜草,立体开发潜力巨大。有尚待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等"四荒地"867万亩,可供兴办牧场、果园和农副产品种植生产。近年来,通过马莲河、蒲河流域治理、梯田建设和生态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得到了大面积控制,生态环境有了大的改善。扬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即将上马。环县劳力资源也比较充足,现有乡村劳动力16.17万人,全县可利用的剩余劳动力达5万多个,为发展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基础。
生物资源
环县可栽培的农作物有7个大类242个品种。盛产的冬(春)小麦、荞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麦等是食品酿造工业的上好原料,其中荞麦、苦荞、小绿豆、燕麦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胡麻、芸芥、葵花、豆类等各类经济作物产量可观。全县养羊72万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滩羊饲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县南部盛产优质苹果、曹杏、桃、梨、核桃、花椒等。还有野生药材80多种,其中甘草、秦艽、麻黄、远志等大宗名贵药材质量上乘,年产100万公斤以上。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黄花菜、羊绒、羊毛、山羊板皮、二毛裘皮、葵花籽和亚麻油等。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果长肉厚,色泽金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酒席上的美味菜肴。绵羊毛细而长,柔性好,吸水性好,保暖性强,货源充足,是加工地毯的上好原料,全县年产羊毛58万公斤。二毛裘皮为驰名中外的"裘中之珍",是本县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年产羊皮12万张,其中二毛裘皮3万张。葵花籽是休闲保健食品,含油量高,营养丰富,是制作味精、饼干、面包、挂面的主要原料。亚麻油(俗称胡麻油)是轻化工业和食用的优质油品,被评为省优产品,年产量200万公斤,曾于1994年在蒙古乌兰巴托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矿产资源
环县地处陕甘宁地台主体腹部西侧,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煤、芒硝等多种矿藏。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为全国十大油田之一长庆油田的主产区,原油品位较高;县境内九连山和石梁地带有储量达2000万吨以上的优质石灰岩,由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生产;县西北部已探明有C+D级储量达679.9万吨的白云岩,品位属特优,是生产金属镁的主要原料;车道乡刘园子有6层厚度330米的优质煤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另外,甜水镇境内的石英砂,山城、耿湾、甜水等地的钾矿,也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在第十四届兰洽会上,庆阳市*和西安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中国华能集团能源交通产业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环县沙井子大型煤炭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人民币。环县沙井子煤田位于环县西部的马坊川流域,总面积386.56平方公里。经国土资源部评审认定,沙井子煤田含煤面积119平方公里,煤炭资源总量16.48亿吨。地质详查从今年3月开始,目前已开钻15个探孔,总进尺6800米,完钻11眼。这次兰洽会签约的建设项目,将建设年产1060万吨的大型煤矿和2x60万千瓦燃煤电厂。
2001年8月,延长油矿管理局在国土资源部依法登记了“甘宁鄂尔多斯盆地环县—盐池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并取得了该地区油气资源探矿权。该区域总面积为1046平方公里,其中环县境内为820平方公里。之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克服诸多困难,加大勘探投入,努力推进工作,先后开展了资料收集、非地震物化探、二维地震勘探等大量前期工作,初步掌握了该区域的地层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勘探开发难以实施。2007年6月12日,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委托所属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在甘肃签署了《环县—盐池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协议》,标志着该区块石油天然气勘探进入实质阶段。
旅游资源东老爷山(又称兴隆山)位于环县东北部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海拔1774米,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这里,有轩辕黄帝*、周太子降生、金公鸡叫鸣、关老爷显灵、林道士成仙的神奇传说,有*、彭德怀、叶剑英带领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足迹。这里,“二龙戏珠”奇特山势壮观*真、巧夺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庙宇楼阁错落有致、古朴典雅,苍松翠柏栉比鳞次、映带左右,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宏伟的道教宫观和谐相衬,浑然天成,是休闲观光、求仙问道、红色旅游的绝好胜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遗产,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人文特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创造一处环境优雅的旅游观光场所,环县提出了开发建成东老爷山森林公园的目标,并逐年组织实施。90年代为该山送上了农电,2003年修通了*柏油公路,2005年聘请专家对景区进行了详细规划,2006年实施了上水工程。公园总体控制面积475亩,近期规划180余亩,总投资1300万元。依托“二龙戏珠”山体特征,以祖师山(中峰)为中心,加固维修古建庙宇楼阁,增建牌坊、山门、影碑、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窖纪念碑、观龙亭等景观;在玉皇峁(北峰)修建玉皇观;在魁星峁(南峰)修建魁星楼、拾财亭等景观。扩大植树绿化,修建游览道路等。今年,一期工程已开工实施。
2021年4月,环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6月,环县列入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陕甘宁片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环县在列。
2019年3月,环县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3 12:30
人口:约33万人
人口密度:36人/km
2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33万人。是早在1936年解放的*老区,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环县地理位置图行政区划环县辖4个镇、16个乡,一个旅游办公室:
环城镇、曲子镇、甜水镇、木钵镇、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樊家川乡、八珠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旅游办、秦团庄乡、山城乡、南湫乡、罗山川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毛井乡、芦家湾乡。
环县所有的中学:环县一中(位于环城镇老城西北角),环县二中(位于环县曲子镇)
,环县三中(位于环县洪德乡),环县四中(位于环县西滩开发区),环县职中(位于环县环城镇)。其中,除环县三中外,其他的中学均设高中部。环县职中为民办类中学。环县一中无初中部。其他各乡镇均设一个初级中学。
县区经济
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
环县历来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3年被*、省*确定为半农半牧县。近年来,县委、县*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草畜、洋芋、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壮大油料、药材、苗木、果杏、黄花、花椒等区域优势产业;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快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三项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主导产业独具特色
草畜产业 畜牧业是环县的传统产业,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近年来,环县的畜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超载放牧导致草山退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草畜矛盾明显地制约着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对此,环县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立草为业、以草促牧的发展思路,把草畜产业开发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主导产业来抓,着力实施草畜大县、畜牧强县的发展战略。1999年,县上成立了草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环县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了目标责任。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紧紧围绕种好专业草、项目草、精品草、产业草四个重点,狠抓落实,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扶持种草养畜户。从2000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都在300万元以上。四年来,累计种植紫花苜蓿51.6万亩,新建羊畜暖棚960处3.02万平方米,配套青贮窖910眼、氨化池910组,引进良种2600头(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13万户。天池乡近三年种植多年生牧草4.77万亩,户均59亩,率先成为全县“万亩种草养畜示范乡”;木钵镇高寨沟村拿出300亩川水地种植紫花苜蓿,发展养殖户86个,成为全县“耕地种草,舍饲圈养”的“龙头”村。全县有220个农户户均种植多年生牧草在20亩以上。截止2002年底,全县种植多年生牧草79.6 万亩,其中紫花苜蓿76.6万亩,年饲草总产量400万吨,年产苜蓿籽1000万公斤。大家畜饲养量达到 12万头,羊饲养量达到 72万只,养殖大户达到1.2万户。全县年出栏羊畜30万头(只),羊畜肉总产量1.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6816万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360元。
草畜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一批有前景的龙头企业,目前,绿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金鹏、华茂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各种畜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十五”期间,计划每年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20万亩以上,到2005年,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100万亩,羊畜饲养量达到115万头(只)。按照“北羊、南牛、沿川猪”的畜牧业发展布局,建好东北七乡镇30万只绒山羊、西北八乡镇5万只滩羊、中南十乡镇10万头(只)肉牛肉羊舍饲养殖、沿川六乡镇5万头瘦肉型猪生产等四个基地。到2005年,力争草畜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700元以上。扶持建成10个以上草畜产业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
洋芋产业 环县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种植洋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洋芋以无农药污染、不易霉烂、不易变质、贮期长、好保管等特点占有广阔的市场。环县抓住这一优势,把洋芋产业开发当作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发规划,采取资金扶持、良种引进、科技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服务措施,调动农民种植洋芋的积极性,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01年,县上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确定县北为高淀粉洋芋生产区,县南为菜用型洋芋生产区,县中南部为短生育期地膜种植菜用生产区,每年种植都在40万亩左右,年产量2亿公斤,甜水、山城等6乡镇年种植突破2万亩以上,有12个乡镇种植1万亩以上,涌现出了230个种植超过30亩的大户。
为了切实搞好良种繁育、贮存和加工等配套工作,环县建成庆阳市唯一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曲子高科技示范园区,依托中心繁育良种,在园区内和曲子镇孟家寨村、木钵镇木钵街村建成全钢架无虫网室55亩;在甜水镇甜水街村建立一级种薯基地100亩;在山城乡丰台村、秦团庄乡白原畔村、四合原乡四合原村、毛井乡黄寨柯村建二级种薯基地2万亩,年生产优良种薯1000万公斤。在曲子、山城等乡分别建成库容5000吨、2000吨的大型洋芋贮存库5个,年储存鲜薯3000万公斤。建成金地宝洋芋精粉有限责任公司,并扶持建成5个小型加工厂,年加工能力6万吨以上。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洋芋产业化开发已成为西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环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拟建年生产马铃薯淀粉4000吨的甘肃兴环马铃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种、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公司+农户”的新型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小杂粮产业 环县种植各类小杂粮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品质独特。每年种植的荞麦、糜子、谷子、玉米、绿豆、豌豆、燕麦、苦荞等小杂粮达20种,面积30万亩左右,总产在300万公斤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保健和绿色食品著称的荞麦、燕麦、谷子等小杂粮开发前景愈加广阔。环县荞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所含的“芦丁”和“烟酸”,是治疗高血压的辅助剂,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小米含有多种脂肪酸、维生素,有养肾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绿豆、小红豆等豆类杂粮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0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基于上述认识,环县提出了“压夏扩秋,压主扩杂”的新思路,把小杂粮当作特色产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第一步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在土地广阔的县北部,夏秋作物面积由原来的6:4调整到4:6,其中小杂粮占到粮食作物面积的50%。1999年至2001年,环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和绝收,由于采取了决战小秋、决战小杂粮的补救措施,全县三年累计种植的230万亩小杂粮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在100公斤以上,有效地遏制了粮食减产和农村经济下滑的局势。大旱之年,小杂粮丰收的事实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于是,县委、县*因势利导,提出了实施百万亩小杂粮工程这一宏伟目标。为使工程顺利进行,县上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在当地适种的优良品种,从小块试种到大田推广,抽组农技人员进大田进行技术指导,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抓落实,及早联系销路。2002年由于天帮忙、人努力,100万亩小杂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1.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仅此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225元。小杂粮丰收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粮囤子,而且促使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走出土地,成为运销户,既方便了群众,又成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领头人。
为使小杂粮产业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县上走的第二步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兴办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建成的企业有年产1500吨“甜龙牌”荞面系列产品的甜水飞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50吨“荞花牌”食醋、荞挂面系列产品的环县欣荣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50吨“雨林牌”豌豆粉系列产品的环县鑫泰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0吨“百一牌”黄酒、白酒系列产品的甘肃百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五谷牌”杂粮产品的长丰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新办小型加工厂100户,年加工小杂粮3050吨,完成产值1714万元,销售收入1671万元,实现利润155.8万元,上缴税金71万元。生产的荞麦精粉、荞挂面、荞香酥、荞面凉皮、豌豆粉、小米、小绿豆、黄酒、白酒等9个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小杂粮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帮助农民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架起了农户与市场连通的桥梁,为农业结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003年,环县继续在小杂粮产业开发上做文章,种植面积100万亩,人均3亩,预计总产量1.3亿公斤,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30元。曲子、木钵、洪德、毛井四乡镇已建立小杂粮绿色产品生产基地222.5亩,全部采用农家肥种植,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田推广,力争年底通过绿色认证。
资源环境
环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各项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土地劳力资源
环县土地面积约占庆阳市的三分之一,可供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利用的土地1194.6万亩,人均37.3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4倍。山、川、塬、台兼有,小气候复杂多样,宜粮、宜油、宜林、宜草,立体开发潜力巨大。有尚待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等"四荒地"867万亩,可供兴办牧场、果园和农副产品种植生产。近年来,通过马莲河、蒲河流域治理、梯田建设和生态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得到了大面积控制,生态环境有了大的改善。扬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即将上马。环县劳力资源也比较充足,现有乡村劳动力16.17万人,全县可利用的剩余劳动力达5万多个,为发展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基础。
生物资源
环县可栽培的农作物有7个大类242个品种。盛产的冬(春)小麦、荞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麦等是食品酿造工业的上好原料,其中荞麦、苦荞、小绿豆、燕麦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胡麻、芸芥、葵花、豆类等各类经济作物产量可观。全县养羊72万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滩羊饲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县南部盛产优质苹果、曹杏、桃、梨、核桃、花椒等。还有野生药材80多种,其中甘草、秦艽、麻黄、远志等大宗名贵药材质量上乘,年产100万公斤以上。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黄花菜、羊绒、羊毛、山羊板皮、二毛裘皮、葵花籽和亚麻油等。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果长肉厚,色泽金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酒席上的美味菜肴。绵羊毛细而长,柔性好,吸水性好,保暖性强,货源充足,是加工地毯的上好原料,全县年产羊毛58万公斤。二毛裘皮为驰名中外的"裘中之珍",是本县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年产羊皮12万张,其中二毛裘皮3万张。葵花籽是休闲保健食品,含油量高,营养丰富,是制作味精、饼干、面包、挂面的主要原料。亚麻油(俗称胡麻油)是轻化工业和食用的优质油品,被评为省优产品,年产量200万公斤,曾于1994年在蒙古乌兰巴托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矿产资源
环县地处陕甘宁地台主体腹部西侧,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煤、芒硝等多种矿藏。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为全国十大油田之一长庆油田的主产区,原油品位较高;县境内九连山和石梁地带有储量达2000万吨以上的优质石灰岩,由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生产;县西北部已探明有C+D级储量达679.9万吨的白云岩,品位属特优,是生产金属镁的主要原料;车道乡刘园子有6层厚度330米的优质煤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另外,甜水镇境内的石英砂,山城、耿湾、甜水等地的钾矿,也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在第十四届兰洽会上,庆阳市*和西安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中国华能集团能源交通产业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环县沙井子大型煤炭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人民币。环县沙井子煤田位于环县西部的马坊川流域,总面积386.56平方公里。经国土资源部评审认定,沙井子煤田含煤面积119平方公里,煤炭资源总量16.48亿吨。地质详查从今年3月开始,目前已开钻15个探孔,总进尺6800米,完钻11眼。这次兰洽会签约的建设项目,将建设年产1060万吨的大型煤矿和2x60万千瓦燃煤电厂。
2001年8月,延长油矿管理局在国土资源部依法登记了“甘宁鄂尔多斯盆地环县—盐池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并取得了该地区油气资源探矿权。该区域总面积为1046平方公里,其中环县境内为820平方公里。之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克服诸多困难,加大勘探投入,努力推进工作,先后开展了资料收集、非地震物化探、二维地震勘探等大量前期工作,初步掌握了该区域的地层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勘探开发难以实施。2007年6月12日,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委托所属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在甘肃签署了《环县—盐池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协议》,标志着该区块石油天然气勘探进入实质阶段。
旅游资源东老爷山(又称兴隆山)位于环县东北部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海拔1774米,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这里,有轩辕黄帝*、周太子降生、金公鸡叫鸣、关老爷显灵、林道士成仙的神奇传说,有*、彭德怀、叶剑英带领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足迹。这里,“二龙戏珠”奇特山势壮观*真、巧夺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庙宇楼阁错落有致、古朴典雅,苍松翠柏栉比鳞次、映带左右,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宏伟的道教宫观和谐相衬,浑然天成,是休闲观光、求仙问道、红色旅游的绝好胜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遗产,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人文特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创造一处环境优雅的旅游观光场所,环县提出了开发建成东老爷山森林公园的目标,并逐年组织实施。90年代为该山送上了农电,2003年修通了*柏油公路,2005年聘请专家对景区进行了详细规划,2006年实施了上水工程。公园总体控制面积475亩,近期规划180余亩,总投资1300万元。依托“二龙戏珠”山体特征,以祖师山(中峰)为中心,加固维修古建庙宇楼阁,增建牌坊、山门、影碑、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窖纪念碑、观龙亭等景观;在玉皇峁(北峰)修建玉皇观;在魁星峁(南峰)修建魁星楼、拾财亭等景观。扩大植树绿化,修建游览道路等。今年,一期工程已开工实施。
2021年4月,环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6月,环县列入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陕甘宁片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环县在列。
2019年3月,环县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3 12:30
人口:约33万人
人口密度:36人/km
2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33万人。是早在1936年解放的*老区,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环县地理位置图行政区划环县辖4个镇、16个乡,一个旅游办公室:
环城镇、曲子镇、甜水镇、木钵镇、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樊家川乡、八珠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旅游办、秦团庄乡、山城乡、南湫乡、罗山川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毛井乡、芦家湾乡。
环县所有的中学:环县一中(位于环城镇老城西北角),环县二中(位于环县曲子镇)
,环县三中(位于环县洪德乡),环县四中(位于环县西滩开发区),环县职中(位于环县环城镇)。其中,除环县三中外,其他的中学均设高中部。环县职中为民办类中学。环县一中无初中部。其他各乡镇均设一个初级中学。
县区经济
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
环县历来是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3年被*、省*确定为半农半牧县。近年来,县委、县*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草畜、洋芋、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壮大油料、药材、苗木、果杏、黄花、花椒等区域优势产业;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快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三项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主导产业独具特色
草畜产业 畜牧业是环县的传统产业,农民的经济收入三分之一来自畜牧业。近年来,环县的畜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超载放牧导致草山退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草畜矛盾明显地制约着畜牧业的长足发展。对此,环县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立草为业、以草促牧的发展思路,把草畜产业开发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主导产业来抓,着力实施草畜大县、畜牧强县的发展战略。1999年,县上成立了草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环县百万亩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了目标责任。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紧紧围绕种好专业草、项目草、精品草、产业草四个重点,狠抓落实,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扶持种草养畜户。从2000年开始,每年投入资金都在300万元以上。四年来,累计种植紫花苜蓿51.6万亩,新建羊畜暖棚960处3.02万平方米,配套青贮窖910眼、氨化池910组,引进良种2600头(只),发展规模养殖户1.13万户。天池乡近三年种植多年生牧草4.77万亩,户均59亩,率先成为全县“万亩种草养畜示范乡”;木钵镇高寨沟村拿出300亩川水地种植紫花苜蓿,发展养殖户86个,成为全县“耕地种草,舍饲圈养”的“龙头”村。全县有220个农户户均种植多年生牧草在20亩以上。截止2002年底,全县种植多年生牧草79.6 万亩,其中紫花苜蓿76.6万亩,年饲草总产量400万吨,年产苜蓿籽1000万公斤。大家畜饲养量达到 12万头,羊饲养量达到 72万只,养殖大户达到1.2万户。全县年出栏羊畜30万头(只),羊畜肉总产量1.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6816万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360元。
草畜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一批有前景的龙头企业,目前,绿鑫草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金鹏、华茂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各种畜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十五”期间,计划每年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20万亩以上,到2005年,全县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达到100万亩,羊畜饲养量达到115万头(只)。按照“北羊、南牛、沿川猪”的畜牧业发展布局,建好东北七乡镇30万只绒山羊、西北八乡镇5万只滩羊、中南十乡镇10万头(只)肉牛肉羊舍饲养殖、沿川六乡镇5万头瘦肉型猪生产等四个基地。到2005年,力争草畜产业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700元以上。扶持建成10个以上草畜产业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
洋芋产业 环县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种植洋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洋芋以无农药污染、不易霉烂、不易变质、贮期长、好保管等特点占有广阔的市场。环县抓住这一优势,把洋芋产业开发当作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开发规划,采取资金扶持、良种引进、科技培训等切实有效的服务措施,调动农民种植洋芋的积极性,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01年,县上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确定县北为高淀粉洋芋生产区,县南为菜用型洋芋生产区,县中南部为短生育期地膜种植菜用生产区,每年种植都在40万亩左右,年产量2亿公斤,甜水、山城等6乡镇年种植突破2万亩以上,有12个乡镇种植1万亩以上,涌现出了230个种植超过30亩的大户。
为了切实搞好良种繁育、贮存和加工等配套工作,环县建成庆阳市唯一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曲子高科技示范园区,依托中心繁育良种,在园区内和曲子镇孟家寨村、木钵镇木钵街村建成全钢架无虫网室55亩;在甜水镇甜水街村建立一级种薯基地100亩;在山城乡丰台村、秦团庄乡白原畔村、四合原乡四合原村、毛井乡黄寨柯村建二级种薯基地2万亩,年生产优良种薯1000万公斤。在曲子、山城等乡分别建成库容5000吨、2000吨的大型洋芋贮存库5个,年储存鲜薯3000万公斤。建成金地宝洋芋精粉有限责任公司,并扶持建成5个小型加工厂,年加工能力6万吨以上。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洋芋产业化开发已成为西部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环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拟建年生产马铃薯淀粉4000吨的甘肃兴环马铃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种、加、销一体化,农、工、商一条龙,“公司+农户”的新型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小杂粮产业 环县种植各类小杂粮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品质独特。每年种植的荞麦、糜子、谷子、玉米、绿豆、豌豆、燕麦、苦荞等小杂粮达20种,面积30万亩左右,总产在300万公斤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保健和绿色食品著称的荞麦、燕麦、谷子等小杂粮开发前景愈加广阔。环县荞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所含的“芦丁”和“烟酸”,是治疗高血压的辅助剂,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小米含有多种脂肪酸、维生素,有养肾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绿豆、小红豆等豆类杂粮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0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基于上述认识,环县提出了“压夏扩秋,压主扩杂”的新思路,把小杂粮当作特色产业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第一步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在土地广阔的县北部,夏秋作物面积由原来的6:4调整到4:6,其中小杂粮占到粮食作物面积的50%。1999年至2001年,环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和绝收,由于采取了决战小秋、决战小杂粮的补救措施,全县三年累计种植的230万亩小杂粮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在100公斤以上,有效地遏制了粮食减产和农村经济下滑的局势。大旱之年,小杂粮丰收的事实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于是,县委、县*因势利导,提出了实施百万亩小杂粮工程这一宏伟目标。为使工程顺利进行,县上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在当地适种的优良品种,从小块试种到大田推广,抽组农技人员进大田进行技术指导,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抓落实,及早联系销路。2002年由于天帮忙、人努力,100万亩小杂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1.2亿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仅此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225元。小杂粮丰收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粮囤子,而且促使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走出土地,成为运销户,既方便了群众,又成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领头人。
为使小杂粮产业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县上走的第二步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兴办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建成的企业有年产1500吨“甜龙牌”荞面系列产品的甜水飞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50吨“荞花牌”食醋、荞挂面系列产品的环县欣荣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50吨“雨林牌”豌豆粉系列产品的环县鑫泰杂粮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0吨“百一牌”黄酒、白酒系列产品的甘肃百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五谷牌”杂粮产品的长丰粮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新办小型加工厂100户,年加工小杂粮3050吨,完成产值1714万元,销售收入1671万元,实现利润155.8万元,上缴税金71万元。生产的荞麦精粉、荞挂面、荞香酥、荞面凉皮、豌豆粉、小米、小绿豆、黄酒、白酒等9个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小杂粮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产业基地的形成,帮助农民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架起了农户与市场连通的桥梁,为农业结构调整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2003年,环县继续在小杂粮产业开发上做文章,种植面积100万亩,人均3亩,预计总产量1.3亿公斤,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30元。曲子、木钵、洪德、毛井四乡镇已建立小杂粮绿色产品生产基地222.5亩,全部采用农家肥种植,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田推广,力争年底通过绿色认证。
资源环境
环县地域广阔,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各项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土地劳力资源
环县土地面积约占庆阳市的三分之一,可供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利用的土地1194.6万亩,人均37.3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4倍。山、川、塬、台兼有,小气候复杂多样,宜粮、宜油、宜林、宜草,立体开发潜力巨大。有尚待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等"四荒地"867万亩,可供兴办牧场、果园和农副产品种植生产。近年来,通过马莲河、蒲河流域治理、梯田建设和生态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得到了大面积控制,生态环境有了大的改善。扬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即将上马。环县劳力资源也比较充足,现有乡村劳动力16.17万人,全县可利用的剩余劳动力达5万多个,为发展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基础。
生物资源
环县可栽培的农作物有7个大类242个品种。盛产的冬(春)小麦、荞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麦等是食品酿造工业的上好原料,其中荞麦、苦荞、小绿豆、燕麦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胡麻、芸芥、葵花、豆类等各类经济作物产量可观。全县养羊72万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滩羊饲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县南部盛产优质苹果、曹杏、桃、梨、核桃、花椒等。还有野生药材80多种,其中甘草、秦艽、麻黄、远志等大宗名贵药材质量上乘,年产100万公斤以上。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黄花菜、羊绒、羊毛、山羊板皮、二毛裘皮、葵花籽和亚麻油等。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果长肉厚,色泽金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酒席上的美味菜肴。绵羊毛细而长,柔性好,吸水性好,保暖性强,货源充足,是加工地毯的上好原料,全县年产羊毛58万公斤。二毛裘皮为驰名中外的"裘中之珍",是本县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年产羊皮12万张,其中二毛裘皮3万张。葵花籽是休闲保健食品,含油量高,营养丰富,是制作味精、饼干、面包、挂面的主要原料。亚麻油(俗称胡麻油)是轻化工业和食用的优质油品,被评为省优产品,年产量200万公斤,曾于1994年在蒙古乌兰巴托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矿产资源
环县地处陕甘宁地台主体腹部西侧,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煤、芒硝等多种矿藏。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多吨,为全国十大油田之一长庆油田的主产区,原油品位较高;县境内九连山和石梁地带有储量达2000万吨以上的优质石灰岩,由九连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生产;县西北部已探明有C+D级储量达679.9万吨的白云岩,品位属特优,是生产金属镁的主要原料;车道乡刘园子有6层厚度330米的优质煤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另外,甜水镇境内的石英砂,山城、耿湾、甜水等地的钾矿,也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在第十四届兰洽会上,庆阳市*和西安天竣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中国华能集团能源交通产业控股公司和西安天竣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环县沙井子大型煤炭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人民币。环县沙井子煤田位于环县西部的马坊川流域,总面积386.56平方公里。经国土资源部评审认定,沙井子煤田含煤面积119平方公里,煤炭资源总量16.48亿吨。地质详查从今年3月开始,目前已开钻15个探孔,总进尺6800米,完钻11眼。这次兰洽会签约的建设项目,将建设年产1060万吨的大型煤矿和2x60万千瓦燃煤电厂。
2001年8月,延长油矿管理局在国土资源部依法登记了“甘宁鄂尔多斯盆地环县—盐池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并取得了该地区油气资源探矿权。该区域总面积为1046平方公里,其中环县境内为820平方公里。之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克服诸多困难,加大勘探投入,努力推进工作,先后开展了资料收集、非地震物化探、二维地震勘探等大量前期工作,初步掌握了该区域的地层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勘探开发难以实施。2007年6月12日,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委托所属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在甘肃签署了《环县—盐池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协议》,标志着该区块石油天然气勘探进入实质阶段。
旅游资源东老爷山(又称兴隆山)位于环县东北部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海拔1774米,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自古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这里,有轩辕黄帝*、周太子降生、金公鸡叫鸣、关老爷显灵、林道士成仙的神奇传说,有*、彭德怀、叶剑英带领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足迹。这里,“二龙戏珠”奇特山势壮观*真、巧夺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庙宇楼阁错落有致、古朴典雅,苍松翠柏栉比鳞次、映带左右,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宏伟的道教宫观和谐相衬,浑然天成,是休闲观光、求仙问道、红色旅游的绝好胜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遗产,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人文特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创造一处环境优雅的旅游观光场所,环县提出了开发建成东老爷山森林公园的目标,并逐年组织实施。90年代为该山送上了农电,2003年修通了*柏油公路,2005年聘请专家对景区进行了详细规划,2006年实施了上水工程。公园总体控制面积475亩,近期规划180余亩,总投资1300万元。依托“二龙戏珠”山体特征,以祖师山(中峰)为中心,加固维修古建庙宇楼阁,增建牌坊、山门、影碑、红军长征纪念馆、红军窖纪念碑、观龙亭等景观;在玉皇峁(北峰)修建玉皇观;在魁星峁(南峰)修建魁星楼、拾财亭等景观。扩大植树绿化,修建游览道路等。今年,一期工程已开工实施。
2021年4月,环县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6月,环县列入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陕甘宁片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环县在列。
2019年3月,环县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