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4 20: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5 03:15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三岁之前是向父母提要求的人,三岁之后父母才开始对孩子产生期望,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应该认识多少字、遇到邻居要打招呼、做事情要快一些……
从早上一睁眼到关灯睡觉,我们会和孩子说出很多要求。但是,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
如果我们能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会大大减少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冲突,让我们的话语不会变成孩子的耳旁风,吹完就过了,留不下一丝波澜。
当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充耳不闻、不买账或者公然反抗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一下要求是否合理。
下面这些不合理、不恰当的要求,你都提过吗?
我们若是去餐厅吃饭,偶尔能看到一些孩子在餐厅里跑来跑去,或者坐在座位上大声吵闹。有的父母觉得无所谓(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有的父母觉得不合适,所以一直对孩子说:“别乱跑了!别大喊大叫了。”
可是,收效甚微。
孩子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要求?
因为父母这个要求虽然合理,但是提出的方式是不恰当的。
父母一直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却没有对孩子说清楚“为什么”。
两个及以上的孩子在一起,自然而然会玩起来。孩子小,不会考虑太多,怎么开心怎么来。父母一直不让,孩子不理解,不理解就不愿意去执行,所以才会屡教不改。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这样做:
(1)
告诉孩子餐厅的礼仪和原因:让他们懂得在餐厅大喊大叫会影响其他人,乱跑的话不但会影响服务员的工作,还容易让别人或自己受伤。
(2)
与孩子约定:若是他能遵守餐厅礼仪,才会带他去餐厅吃饭。如果孩子无法遵守,只能在家里用餐,直到孩子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做到这一点为止。无需打骂,只需要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这一约定即可。(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一哭就心软,又带着他去了餐厅结果他依然旧习难改,然后恶性循环。)
同学(或亲戚家的孩子)好不容易来到家里玩一次,可是父母却认为到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就要去写作业,不能耽误孩子学习。于是,对着玩得正嗨的孩子说:“别再玩了!赶紧回到房间写作业。”
结果,孩子不是不听话,就是反复从房间里跑出来玩。
为什么?
因为父母提出的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
有人可能会问:“让孩子按时写作业,怎么不是合理的?这叫锻炼孩子‘自律’!”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并不认可。
如果孩子主动为作业着急,在这样的时刻能做到停下,去完成作业,那我们应该对孩子的“自律”表示高度认可和正向强化。
但是,如果孩子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我们却非要中断,强迫孩子去写作业,这没有尊重到孩子的感受。在这种痛苦之下想要建立自律,效果一定不会好。
如果我们很在意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可以:
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当下的情形。而不是死板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孩子是人,不是机器,输入几句程序就能让它运转。
每次我带着两个孩子去看我爸妈,都会住上一天。每次我都会提前告诉孩子出行的具体时间,以便让他们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作业。
同理,下列要求也都是不合理不恰当的。
比如:
(1)
在孩子专心看电视/玩玩具的情况下,反复让孩子帮你做这个做那个,或者问东问西。换位思考一下,若是你在追剧的时候,你的伴侣让你为他忙来忙去,你也会烦吧?
(2)
在孩子已经学习很久很累的情况下,依然不顾孩子想放松的请求,只想着自己的期待,要求孩子继续学习额外的任务。
(3)
当孩子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说:“ 你必须做完这些,否则我 再也不 陪你出去玩了! ”首先,父母不可能再也不陪孩子了,这句话就是威胁,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其次,当孩子不稀罕和我们一起出去玩的时候,这句话连威胁的威力都没有了,孩子更不会听。
那么,什么样的要求才是合理的、恰当的?
正面管教中,“尊重”包含了三个部分: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情形。
如果我们的要求,同时满足了这“三个尊重”,才是合理的、恰当的。
我们可以尊重孩子想要跑跳打闹的想法,但不是在餐厅里、图书馆中。——因为我们不止要尊重孩子,还要尊重情形(情形:包括场合、环境和他人)。
我们可以陪着孩子写作业、出去玩,但是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需求。如果上班很累,实在没有精力陪伴,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实话:“妈妈太累了,需要休息,你自己玩一会。”——我们不止要尊重孩子,还要学会尊重自己。
尊重情形和尊重自己,这两个概念比较好理解。我简单说两句,何为“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不是溺爱孩子。
所有阻碍孩子成长的言行,都不是尊重孩子,即使那是孩子自己提出的要求。比如,孩子想天天吃糖(或方便面),我们若是顺从了孩子,不是尊重孩子,而是在害他。会让他牙齿变坏身体变糟。
尊重孩子,意味着尊重他的成长。
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言一行,目的不是为了和孩子争输赢,而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比如,当孩子不会做题的时候,直接告诉答案不如启发他独立思考;帮助孩子逃避困难,不如教给孩子勇敢直面。
一个二胎妈妈做完家务很累,想躺下休息一会儿,可是弟弟一直跑过来吵她,于是她对正在看书的女儿说:“把你弟弟带出去玩一会儿!”
这是命令。女儿可能会听,也可能拒绝。
但是,如果她说:“妈妈太累了,没力气哄弟弟,想休息一会儿。你能不能帮一下妈妈,带他出去玩玩?”
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孩子都会同意的。
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别人(尤其父母)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有展示的机会,他们会愿意做出贡献的。因为,这会提高她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所以,我们要学会“请求孩子的帮助”,用之取代“命令”。
朋友们,文中提到的各种要求,你对孩子说过吗?效果如何?
这篇文章对你是否有一些启发?
欢迎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