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5 07: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2:15
秦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三句为韵,“三句为韵”就是字面意思,每三句一个韵脚。
举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这篇刻石文总共36句,12个韵脚字,中间换过一次韵。前半部分押an韵,就是上古韵部°中的“阳部”;后半部分押韵,就是上古韵部中的“之部”。
首先分析前半段,“阳部”的韵脚。阳部这个韵部比较稳定,从上古到现代变化都不算太大。用普通话分析的话,方、阳、彊(强)、王这几个韵脚字读着也都很协和,都是ang韵,就是明、兵两个ing韵的字有些奇怪。你用《平水韵》分析的话,会发现那几个普通话ang韵的字属于下平声七阳,ing韵的字属于下平声八庚,这么分析相对于用普通话分析也没什么优势。实际上,上古的阳部根据声母和介音的不同,不但可能进入《切韵》的阳、唐二韵(这两个韵共同组合成《平水韵》的七阳),也可能进入庚韵(这个韵和耕、清两个韵共同组合成《平水韵》的八庚)。进入《切韵》庚韵的上古阳部字,到普通话韵母就成了eng和ing,比如:庚、更、京、卿、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