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5 05: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06
【 #日记# 导语】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更有针对性地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要坚持精准设计。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听后,我就放心了。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来的,不是我们不去做工作,而是我们的职责所限,权力所限。我们只有调解的权利,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当他们不肯调解时,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经过我的反复、耐心解释。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难处,并说:只要你尽心尽职了,我就感谢了,和理解了。我说:理解“万岁”!
那时正好下午6.20左右,又接到谢村长的电话,说:大碰村小组犁彩英家的后墙倒坍了,现老家人无处安身,要我立即赶到犁彩英家,看看怎么处理和安排这位低保老人。我只好急匆匆地向黄长娣告辞,再打着雨伞,卷着裤脚,急急忙忙又赶往犁彩英家……
篇二
20xx年4月28日,福贡县马吉乡难得放晴的一天。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老人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当我们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老人却拉着我们说:“我没有什么困难,*已经对我很好了。我身体好,村里还有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你们应该多帮帮他们。”
老人行走得很慢,我走快两步搀扶住老人,询问他要去哪里。老人见到我,脸上绽开了笑容,拉着我的手说,他特意送只鸡过来给我们扶贫工作队,说我们为村里做事不容易,要吃好点。听到这话,我感觉到似乎有块灼碳卡住了喉咙,是感动、是责任、更是一股一股无形力量的鞭策。
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老乡的淳朴与深情厚望,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篇三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组,走访几户困难户。西站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宫癌的肖春连。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六组的肖春连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肖春连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肖春连很不幸的患上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肖春连擦干泪水说:“相信*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曹启华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曹启华52岁了,离异,高位截瘫,一个女儿在读大学,自已一个人靠父母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我就着他坐在轮椅旁边,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多少天了。”
我知道他想着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他的孩子。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
据了解,段成群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段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段成群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段成群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
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社区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社区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社区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今天走访的这几户特困户,社区均给了500元慰问金,我们决定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希望看见,像肖春连那样积极面对人生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篇四
今天一大早,按着昨天的计划,我再次徒步来到黄河子村四队进行走访,今天走访的是帮扶对象马俊英。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般基层干部,投入到“同步小康”帮扶行动,能做些什么呢?
来到贫困户马俊英家门口,他家的小狗就叫了起来,记不清这是走访马俊英家第十几次了,每次到村入户时,他家是必不可少的走访困难户。马俊英现已82岁,老伴也79岁,两位老人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腰腿疼等多种老年病,而他老伴十多年来更是因身患癌症多次住院进行治疗,从而导致家中贫困,如今欠债累累,膝下虽有三个女儿,但是都在种地,日子过得都是紧紧巴巴。过年时曾经为他家多次送去米、面、慰问金和县书协为贫困户书写的对联等扶贫物资。淳朴的老人感动得紧紧握着我的手直说:“好闺女,感谢党和*啊,也谢谢你啊!”
进入到马大爷的屋中,有一股难言的味道,因老伴长年生病已不能自理,常常是身体也不太好的马大爷帮助她进行大小便的清理,十几年来如一日,而马大爷却从未抱怨过一声。屋中窗户虽然低矮,但很明亮,家具虽然陈旧,但仍然很干净。看到我来了,马大爷热情地说:“快坐啊,闺女。”同时又有些难为情,我赶忙上前帮助老人换上衣服。询问了上次说的家中要养小猪的情况和老太太最近的病情,在交谈过程中得知老人家中已抓回了两头小猪,院中的小菜园也已种上了各种蔬菜,老太太的病情没有进一步的恶化,在说话时老人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不时的地回头看看老伴。
回来的路上,我在思索: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在的,能直观地看到群众的困难,能真实地体会到群众的感受。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与情感体验,更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我的内心不仅有些动容,既为老人不屈不挠的生活精神,又为他们相濡以沫的夫妻情深而感动。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其乐观对待暂时的困境,并积极向上级反映和呼吁。他家是因病致贫的典型现实例子,目前老人已获得每年1800元的低保补贴和每年1200元的养老保险补助、以及煤补600元。现正在帮助老人积极争取光伏扶贫项目和佰慧生等龙头企业的帮扶产业基金,为他家早日解决困难提供绵薄之力。
我很希望自己能更强大,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帮扶对象当前的困境。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真心希望通过这次帮扶大行动,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人员等弱势群体,尽力帮助他们尽快脱离困境,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和谐与美好。
篇五
6月1日是审计局驻村工作队的第十七个工作日,与往常一样,进村入户,调查摸底访民情。8点过几分,工作队员吃完早饭,就到村部与吴*会合;刚见面,工作队队长*要求立马下户走访调查,吴*开口一笑:“审计干部真是好急的性子啊,那走吧!”
高升的六月,挺拔起岁月最动人的姿态;脚下延伸出了无边的翠绿,是乡村捧出的生活最古朴的原色。
走访调查的第一户是该村三组万家河湾老党员吴长礼家。他个头较高,一脸黝黑,从他的语气中就能分辨出他的精明与能干。一家五口,吴长瑞今年71岁,中年时落下右腿残疾,妻子秦前香69岁,四年以前得了直肠癌,长期要靠药物维持,不能劳动;女儿吴春花,是他家主要劳动力,顶梁柱,女婿刘小红,长年在武汉打工;外甥刘福斌今年9岁,先天患下耳聋落下了一级残疾,这个家曾经一贫如洗,年收入不足4000元。当我们问到县*精准扶贫*是否落实时,他急忙拿出家中的一卡通给我们看,并感慨万千:“真是感谢党,感谢*!让咱们家从贫困中走出困境、耳聋外甥上学不收费,还有这补那补,*实在是太好了!”吴长礼还告诉我们:“*精准扶贫*在他家遍地开花,他家通过红泰羊市场主体签订养羊寄养协议,在2016年底,分红增收3000元;通过小额信贷、公益岗位(护林员)等,去年他家增收8000元;今年还与村签订光伏发电产业协议,预计2017年底可享受光伏发电分红;还与村签订种植莲藕养鱼协议,家庭有5口人,按每人800元受益计算,年终家庭可受益4000元,通过住院报销改决他家医疗问题;通过旧房改造,解决了他家旧房改建补贴;除此之外,吴长礼还享受低保金、养老金、教育扶贫(助残疾儿)、社会扶贫等,年增收21300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我仔细打量着他家的房屋,二层砖混结构,虽说是粗装修,但是新建的,我望着俩位老人喜悦的脸庞,对他们说:你们的幸福是党和*所期盼的,祝你们二老健康快乐!
从湾里走出来,走访调查的第二户是该村四组张若明的家。进去后,我们询问了他家的生产生活、子女就学及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情况;今年49岁的张若明,一家4口,妻子李菜花,今年49岁,家有儿女;女儿叫耿晴,今年15岁,正在上高中;儿子叫张永康,今年5岁,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正在上幼儿园;妻子李菜花,胃上有点小毛病,去年做了小手术,张若明也有胆结石,身体不好,一家生活比较拮据。
张若明的妻子李菜花告诉我们:“自去年8月份以来,他家被评上贫困户,通过精准扶贫*对接之后,儿子张永康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成功做了心脏手术,花费3.2万元医药费,全部报销;除此之外,他家通过红泰羊市场主体签订养羊协议,在2016年底,分红增收3000元;通过小额信贷,去年他家增收4000元;今年还与村签订光伏发电产业协议,预计2017年底可享受光伏发电分红;还与村签订种植莲藕养鱼协议,家庭有4口人,按每人800元受益计算,年终家庭可受益3200元,通过住院报销改决他家医疗健康问题;通过旧房改造,解决了他家旧房改建补贴等扶贫*”。
虽说县委县*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但若有特殊情况只靠种田显然是无法摆脱贫穷的困境,所以张若明身体不好,还是每年要外出打零工赚15000元补贴家用。听完张若明的讲述,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近年来国家对“精准扶贫”从*、资金等各方面实施了重点扶持,效果非常明显,但要农民彻底脱贫致富、导致返贫出现,看来还任重道远。
下午3:10左右,我们驻村工作队继续走访了3家贫困户。他们普遍对党和*的精准扶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村民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水源,吃水和用水问题,高升村有六个自然小组,172户708人,没有蓄水池,水源没有保障,所以一到枯水季节就会存在缺水。我们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是行动“快”。迅速与县“饮水办”取得联系,作出工作方案;二是措施“实”。根据老百姓需和意愿,在资金筹措方面以精准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并整合该村个体老板捐赠资金,力求解决高升村安全饮水问题。
晚上6:30左右,天渐渐黑了,我们工作组一行4人到贫困户吴成章的家中吃晚饭,并按照标准付了生活费。
吃罢晚饭,马上在高升万家河湾3组、4组召开场子会。我跟大家介绍了“万千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以精准脱贫为统领,推进基层党建、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平安乡村五位一体工作定位,千方百计克服自身困难,以情帮扶、勇于解困,分析当前我县“五位一体”工作的大形势。
在场子会上,在几位代表中,有曾经当过村的干部、有现任的组干部、有普通的群众,水平都很高,畅所欲言,针对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平安乡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愿望,我们工作队人员仔细地倾听,认真的记录。
茶杯里的水倒了一茬又一茬,我们谈的话题越来越多,不知不觉聊到了晚上11:00分。
山里的夜,万籁俱寂,感觉比县城温度低了几度。被子虽然很薄但很舒实,透着太阳的余香,我偎在床上,打开精准扶贫日志本写了起来。我在想,这次“万千”活动,到农家住一住很有必要。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就能拉近距离,扑下身子走访民情,倾听*,就能把工作做到贫困户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