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1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8
字辈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
字辈起源于唐朝。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
一、姓氏
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二、字辈的用法
如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四十个字辈为“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由于避讳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所以取名时应注意:
1、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2、忌讳生冷字。
3、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4、忌讳多音字。
5、忌读“绕口”字。
6、 忌读不雅的谐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字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是宗族内规定族人取名统一使用的表明辈(代、世)次用字(偏旁)联缀的成语、对联或诗句。各族谱中对字辈的称谓不统一。称呼“字辈”的有资中《陈谱》;称呼“字派”的有《罗谱》、《马谱》、《王谱》、内江《钟谱》;称呼“班次”的有《朱谱》、《马谱》、内江《钟谱》、《邓谱》、《周谱》;称呼“班行”、“班排”的有内江《钟谱》;称呼“班派”的有《王谱》;称呼“班辈”的有跳墩坝《张谱》;称呼“班位”的有资阳《叶谱》;称呼“辈数”的有染坊坝《张谱》;称呼“派名”的有《周谱》、《李谱》;称呼“派弟”的有内江《钟谱》;称呼“派行”的有简阳河东《钟谱》;称呼“名次”的有简阳城《钟谱》等等。有的同谱内也称谓不一,《马谱》不同称谓有三种,内江《钟谱》不同称谓达五种。这是无规范统一的名称或同谱多修等原因造成的。我国按照字辈取名起源较早,称为“排行”,即“兄弟双名,其上一字或下一字相同”,“单名以偏旁为排行” 。《左传》中有长狄兄弟四人,名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这是排行之始。”汉末的刘琦、刘琮兄弟,三国魏的应璩、应玚兄弟,都是用“玉”作偏旁(《中国文化史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李谱》“派名”中说:“命名之谊详于中(申)繻,班次则肇始羲和。成周八士,分伯、仲、叔、季,后世昆季,以一字联缀,谊实本此。秦、汉以来,二名特少,如元方、季方,其仅见也。新莽禁二名,迄于魏、晋,此风少歇。右军、大令父子同派,斯实紊矣。”其中关于命名问题,提及了鲁桓公的嫡长子出生后,曾经问名于大夫申繻的典故(《左传·桓公六年》),但认为“班次则肇始羲和”是不可信的,羲和是神话人物,在屈原《离*》和《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记载;同时讲了先秦已经有了“以一字联缀”昆季的命名,但在秦至魏、晋间,“二名特少”,有王莽禁止二名的原因。至于认为王羲之和王献之因为“之”字而是同辈“实紊矣” ,则是不知道晋至南朝间的人,取名喜用“之”字缀后,父子间也如此,非以字辈取名。字辈在宗族中维护宗族制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简阳河东《钟谱》“命名派行” 里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字辈的作用。“世系源流,国史赖以序始终,而家乘则赖以序昭穆。乃近世之宗支混淆,昭穆亦因之失序者,果世系之不明与,亦派行之未立故耳。故兹者公同酌定……预派五十六字,……挨行命名。且命名不得犯此五十六字,混淆派行,庶几归于画一。虽错处九州,而行列相符,甫一问名,而即知尊卑,别亲疏也。尚何有昭穆之失序乎?”我们从具体作用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是啊,简单说就是一个标志。可以看出别人的辈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字辈---是中国人姓名全称中其中一个用以代表本系家族辈份的字,有的在三字的中间,有的则在末尾,以位于中间的比较常见些,各家族大都取一些诗歌或对联的汉字为家谱字辈来进行排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8
字辈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
字辈起源于唐朝。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
一、姓氏
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二、字辈的用法
如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四十个字辈为“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由于避讳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所以取名时应注意:
1、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2、忌讳生冷字。
3、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4、忌讳多音字。
5、忌读“绕口”字。
6、 忌读不雅的谐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字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可能现在好多人都不理解“字辈”的意义,其实就是古人的一种标注方式。古代家庭大,孩子多,后代昌盛,晚辈、长辈大小不一,以字辈为名,同一辈的同一字,无论走到哪家,无论认不认识,一喊名字自分长幼,也避免了在未知的情况下长幼通婚、同辈通婚的尴尬。但是也跟现代一样,有文化的人家会追求“文艺范”,做一首意义好的诗,一辈一个字排着取,一般点的人家则排两句觉得寓意好的字,都是取完了,又续上,写家谱的时候一辈人排着写在一起,很霸气的,很有仪式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是宗族内规定族人取名统一使用的表明辈(代、世)次用字(偏旁)联缀的成语、对联或诗句。各族谱中对字辈的称谓不统一。称呼“字辈”的有资中《陈谱》;称呼“字派”的有《罗谱》、《马谱》、《王谱》、内江《钟谱》;称呼“班次”的有《朱谱》、《马谱》、内江《钟谱》、《邓谱》、《周谱》;称呼“班行”、“班排”的有内江《钟谱》;称呼“班派”的有《王谱》;称呼“班辈”的有跳墩坝《张谱》;称呼“班位”的有资阳《叶谱》;称呼“辈数”的有染坊坝《张谱》;称呼“派名”的有《周谱》、《李谱》;称呼“派弟”的有内江《钟谱》;称呼“派行”的有简阳河东《钟谱》;称呼“名次”的有简阳城《钟谱》等等。有的同谱内也称谓不一,《马谱》不同称谓有三种,内江《钟谱》不同称谓达五种。这是无规范统一的名称或同谱多修等原因造成的。我国按照字辈取名起源较早,称为“排行”,即“兄弟双名,其上一字或下一字相同”,“单名以偏旁为排行” 。《左传》中有长狄兄弟四人,名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这是排行之始。”汉末的刘琦、刘琮兄弟,三国魏的应璩、应玚兄弟,都是用“玉”作偏旁(《中国文化史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李谱》“派名”中说:“命名之谊详于中(申)繻,班次则肇始羲和。成周八士,分伯、仲、叔、季,后世昆季,以一字联缀,谊实本此。秦、汉以来,二名特少,如元方、季方,其仅见也。新莽禁二名,迄于魏、晋,此风少歇。右军、大令父子同派,斯实紊矣。”其中关于命名问题,提及了鲁桓公的嫡长子出生后,曾经问名于大夫申繻的典故(《左传·桓公六年》),但认为“班次则肇始羲和”是不可信的,羲和是神话人物,在屈原《离*》和《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记载;同时讲了先秦已经有了“以一字联缀”昆季的命名,但在秦至魏、晋间,“二名特少”,有王莽禁止二名的原因。至于认为王羲之和王献之因为“之”字而是同辈“实紊矣” ,则是不知道晋至南朝间的人,取名喜用“之”字缀后,父子间也如此,非以字辈取名。字辈在宗族中维护宗族制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简阳河东《钟谱》“命名派行” 里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字辈的作用。“世系源流,国史赖以序始终,而家乘则赖以序昭穆。乃近世之宗支混淆,昭穆亦因之失序者,果世系之不明与,亦派行之未立故耳。故兹者公同酌定……预派五十六字,……挨行命名。且命名不得犯此五十六字,混淆派行,庶几归于画一。虽错处九州,而行列相符,甫一问名,而即知尊卑,别亲疏也。尚何有昭穆之失序乎?”我们从具体作用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8
字辈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
字辈起源于唐朝。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
一、姓氏
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二、字辈的用法
如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四十个字辈为“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由于避讳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所以取名时应注意:
1、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2、忌讳生冷字。
3、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4、忌讳多音字。
5、忌读“绕口”字。
6、 忌读不雅的谐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字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是宗族内规定族人取名统一使用的表明辈(代、世)次用字(偏旁)联缀的成语、对联或诗句。各族谱中对字辈的称谓不统一。称呼“字辈”的有资中《陈谱》;称呼“字派”的有《罗谱》、《马谱》、《王谱》、内江《钟谱》;称呼“班次”的有《朱谱》、《马谱》、内江《钟谱》、《邓谱》、《周谱》;称呼“班行”、“班排”的有内江《钟谱》;称呼“班派”的有《王谱》;称呼“班辈”的有跳墩坝《张谱》;称呼“班位”的有资阳《叶谱》;称呼“辈数”的有染坊坝《张谱》;称呼“派名”的有《周谱》、《李谱》;称呼“派弟”的有内江《钟谱》;称呼“派行”的有简阳河东《钟谱》;称呼“名次”的有简阳城《钟谱》等等。有的同谱内也称谓不一,《马谱》不同称谓有三种,内江《钟谱》不同称谓达五种。这是无规范统一的名称或同谱多修等原因造成的。我国按照字辈取名起源较早,称为“排行”,即“兄弟双名,其上一字或下一字相同”,“单名以偏旁为排行” 。《左传》中有长狄兄弟四人,名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这是排行之始。”汉末的刘琦、刘琮兄弟,三国魏的应璩、应玚兄弟,都是用“玉”作偏旁(《中国文化史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李谱》“派名”中说:“命名之谊详于中(申)繻,班次则肇始羲和。成周八士,分伯、仲、叔、季,后世昆季,以一字联缀,谊实本此。秦、汉以来,二名特少,如元方、季方,其仅见也。新莽禁二名,迄于魏、晋,此风少歇。右军、大令父子同派,斯实紊矣。”其中关于命名问题,提及了鲁桓公的嫡长子出生后,曾经问名于大夫申繻的典故(《左传·桓公六年》),但认为“班次则肇始羲和”是不可信的,羲和是神话人物,在屈原《离*》和《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记载;同时讲了先秦已经有了“以一字联缀”昆季的命名,但在秦至魏、晋间,“二名特少”,有王莽禁止二名的原因。至于认为王羲之和王献之因为“之”字而是同辈“实紊矣” ,则是不知道晋至南朝间的人,取名喜用“之”字缀后,父子间也如此,非以字辈取名。字辈在宗族中维护宗族制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简阳河东《钟谱》“命名派行” 里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字辈的作用。“世系源流,国史赖以序始终,而家乘则赖以序昭穆。乃近世之宗支混淆,昭穆亦因之失序者,果世系之不明与,亦派行之未立故耳。故兹者公同酌定……预派五十六字,……挨行命名。且命名不得犯此五十六字,混淆派行,庶几归于画一。虽错处九州,而行列相符,甫一问名,而即知尊卑,别亲疏也。尚何有昭穆之失序乎?”我们从具体作用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是啊,简单说就是一个标志。可以看出别人的辈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8
字辈用于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
字辈起源于唐朝。中国人在取名时,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
一、姓氏
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二、字辈的用法
如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四十个字辈为“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后来又定下了四十个副字为“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
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在于,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
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的影响,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讲究“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由于避讳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直呼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所以取名时应注意:
1、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2、忌讳生冷字。
3、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4、忌讳多音字。
5、忌读“绕口”字。
6、 忌读不雅的谐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字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姓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是啊,简单说就是一个标志。可以看出别人的辈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字辈---是中国人姓名全称中其中一个用以代表本系家族辈份的字,有的在三字的中间,有的则在末尾,以位于中间的比较常见些,各家族大都取一些诗歌或对联的汉字为家谱字辈来进行排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字辈---是中国人姓名全称中其中一个用以代表本系家族辈份的字,有的在三字的中间,有的则在末尾,以位于中间的比较常见些,各家族大都取一些诗歌或对联的汉字为家谱字辈来进行排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是宗族内规定族人取名统一使用的表明辈(代、世)次用字(偏旁)联缀的成语、对联或诗句。各族谱中对字辈的称谓不统一。称呼“字辈”的有资中《陈谱》;称呼“字派”的有《罗谱》、《马谱》、《王谱》、内江《钟谱》;称呼“班次”的有《朱谱》、《马谱》、内江《钟谱》、《邓谱》、《周谱》;称呼“班行”、“班排”的有内江《钟谱》;称呼“班派”的有《王谱》;称呼“班辈”的有跳墩坝《张谱》;称呼“班位”的有资阳《叶谱》;称呼“辈数”的有染坊坝《张谱》;称呼“派名”的有《周谱》、《李谱》;称呼“派弟”的有内江《钟谱》;称呼“派行”的有简阳河东《钟谱》;称呼“名次”的有简阳城《钟谱》等等。有的同谱内也称谓不一,《马谱》不同称谓有三种,内江《钟谱》不同称谓达五种。这是无规范统一的名称或同谱多修等原因造成的。我国按照字辈取名起源较早,称为“排行”,即“兄弟双名,其上一字或下一字相同”,“单名以偏旁为排行” 。《左传》中有长狄兄弟四人,名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这是排行之始。”汉末的刘琦、刘琮兄弟,三国魏的应璩、应玚兄弟,都是用“玉”作偏旁(《中国文化史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李谱》“派名”中说:“命名之谊详于中(申)繻,班次则肇始羲和。成周八士,分伯、仲、叔、季,后世昆季,以一字联缀,谊实本此。秦、汉以来,二名特少,如元方、季方,其仅见也。新莽禁二名,迄于魏、晋,此风少歇。右军、大令父子同派,斯实紊矣。”其中关于命名问题,提及了鲁桓公的嫡长子出生后,曾经问名于大夫申繻的典故(《左传·桓公六年》),但认为“班次则肇始羲和”是不可信的,羲和是神话人物,在屈原《离*》和《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记载;同时讲了先秦已经有了“以一字联缀”昆季的命名,但在秦至魏、晋间,“二名特少”,有王莽禁止二名的原因。至于认为王羲之和王献之因为“之”字而是同辈“实紊矣” ,则是不知道晋至南朝间的人,取名喜用“之”字缀后,父子间也如此,非以字辈取名。字辈在宗族中维护宗族制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简阳河东《钟谱》“命名派行” 里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字辈的作用。“世系源流,国史赖以序始终,而家乘则赖以序昭穆。乃近世之宗支混淆,昭穆亦因之失序者,果世系之不明与,亦派行之未立故耳。故兹者公同酌定……预派五十六字,……挨行命名。且命名不得犯此五十六字,混淆派行,庶几归于画一。虽错处九州,而行列相符,甫一问名,而即知尊卑,别亲疏也。尚何有昭穆之失序乎?”我们从具体作用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可能现在好多人都不理解“字辈”的意义,其实就是古人的一种标注方式。古代家庭大,孩子多,后代昌盛,晚辈、长辈大小不一,以字辈为名,同一辈的同一字,无论走到哪家,无论认不认识,一喊名字自分长幼,也避免了在未知的情况下长幼通婚、同辈通婚的尴尬。但是也跟现代一样,有文化的人家会追求“文艺范”,做一首意义好的诗,一辈一个字排着取,一般点的人家则排两句觉得寓意好的字,都是取完了,又续上,写家谱的时候一辈人排着写在一起,很霸气的,很有仪式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可能现在好多人都不理解“字辈”的意义,其实就是古人的一种标注方式。古代家庭大,孩子多,后代昌盛,晚辈、长辈大小不一,以字辈为名,同一辈的同一字,无论走到哪家,无论认不认识,一喊名字自分长幼,也避免了在未知的情况下长幼通婚、同辈通婚的尴尬。但是也跟现代一样,有文化的人家会追求“文艺范”,做一首意义好的诗,一辈一个字排着取,一般点的人家则排两句觉得寓意好的字,都是取完了,又续上,写家谱的时候一辈人排着写在一起,很霸气的,很有仪式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39
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是啊,简单说就是一个标志。可以看出别人的辈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字辈---是中国人姓名全称中其中一个用以代表本系家族辈份的字,有的在三字的中间,有的则在末尾,以位于中间的比较常见些,各家族大都取一些诗歌或对联的汉字为家谱字辈来进行排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1:40
可能现在好多人都不理解“字辈”的意义,其实就是古人的一种标注方式。古代家庭大,孩子多,后代昌盛,晚辈、长辈大小不一,以字辈为名,同一辈的同一字,无论走到哪家,无论认不认识,一喊名字自分长幼,也避免了在未知的情况下长幼通婚、同辈通婚的尴尬。但是也跟现代一样,有文化的人家会追求“文艺范”,做一首意义好的诗,一辈一个字排着取,一般点的人家则排两句觉得寓意好的字,都是取完了,又续上,写家谱的时候一辈人排着写在一起,很霸气的,很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