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2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4:27

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就地而食,有山吃山,有海靠海,人们的生产非常简单,生活非常简陋。只有到了商品经济时代,才有了物物交换,人们的关系开始复杂起来,彼此开始产生依赖。市场经济的来临,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显得高效,区域内的技术进步、生产发展的有限,以及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使得这种依赖性的交往范围扩大,并在不自觉中超出了国界。*的经营却又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实际上也已经付出了代价。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本质,我国学术界基本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人民日报,2000)。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种意见把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市场的作用范围在全球扩大;以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为基础的*公司加速扩张;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全球经济循环中的交易成本下降。第三种意见则强调,追求“世界性”、“全球化”的趋势是资本的固有本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就提出和论述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观点综合起来都很好地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在此,我们想就两点作一些重点的阐述。

一、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过程。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经济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已经脆弱到了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1947年,《马歇尔援助计划》获得通过,但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前提,就是美国的经济援助必须面对整个欧洲,而不能只对某一个国家。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制定欧洲经济恢复计划和酝酿成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为便于贸易,这一组织很快就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其成员几乎遍布世界。从二战结束到1949年仅仅数年,欧美各国或者在经济上,或者在军事上结成同盟,而当时的苏联集团亦在形成之中,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大利益集团,冷战时代随之而来。从地域上看,冷战分界正好在原东、西德之间,当时的西德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但经济的恢复却十分迅速。把西德纳入西欧联盟,有利于西欧的安全与繁荣。1951年,在法国外长舒曼的倡议下,比利时、法国、西德、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六国签订了《巴黎协议》,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对煤炭和钢铁实行统一管理,比如价格和产量等。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控制了煤炭和钢铁这两大战略物质,任何人都无法发动战争。英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照样成功运行,使西欧六国大喜过望,以至在后来的数年里,反而几次拒绝英国要求加入的申请。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签订了《罗马协议》,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旨在使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参与国际事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欧洲人的才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建立纵览欧洲事务的共同市场,以制订统一的经济*,共同开发欧洲的资源,全面提高欧洲人的生活质量。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大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整个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繁荣,欧共体的作用日益显现,与英国于1973年达成协议,给予英国7年的过渡期,之后成为完全的成员国,英国一旦进入欧共体,其作用便显现出来,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积极推动欧洲单一市场方案的实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东欧形势巨变,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产业结构重组,失业率居高不下。80年代中,《欧洲单一法案》应运而生,该法案把建立单一市场的时间表定在1992年。单一市场的目标是实现成本、劳务、服务与商品自由化。单一法案还包括环境、卫生、劳保、技术开发、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法规。1993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欧盟发展至今,形成了十分独特的组织性质,即大大超出了传统*间合作组织而又远未形成独立的国家实体;从一体化的角度而言,欧洲一体化采取的是经济上的新职能主义与*上的联邦主义相混合的模式。欧洲联盟三大支柱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支柱——经济货币联盟,就是从超国家集权性质很强的经济共同体演变而来的,而另外两个支柱——外交防务*与内务司法合作,则仍停留在较为松散的*间合作的框架之内。

面对欧共体统一市场和欧洲经济圈形成后的巨大压力,欧洲以外的国家,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两种战略选择:一种是尽一切可能打入统一市场分享其经济利益,另一种是组建自身的区域性组织以获得一体化的效益。正是后一种战略抉择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的区域集团化热潮,世界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了欧洲、美洲、亚洲三大经济圈,集团角逐正在补充或替代大国争斗而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欧共体统一市场建设的顺利进展,使美国决心加快组建自身的区域性集团,作为抗衡欧共体统一市场的重要手段。1986年美国同加拿大开始谈判组建自由贸易区,至1987年10月即达成协议,1988年1月正式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区协议。此后,美国又将墨西哥纳入,三国于1992年12月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使拉美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于是纷纷发展区域性集团以加速一体化进程,如安第斯集团决定在原来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实行共同对外关税,组建关税同盟;南锥体共同市场也就共同关税达成协议等。同时,拉美国家也提出了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要求,而这也正好符合美国的目标。目前,美洲国家已经确定了在2005年建立整个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三国贸易障碍的取消,美国对加、墨两国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7%和9%,2000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达到700亿美元,为国内市场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

为适应欧共体一体化的发展,欧共体与美国于1990年签署了《欧共体与美国关系宣言》,形成了以欧共体代表其全体成员国整体利益的对美新关系。然而,随着冷战结束以后欧美对来自苏联的共同威胁的消失,欧盟日益谋求与美国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1995年,欧美把建立新的跨大西洋联盟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于12月签署了《跨大西洋新纲要》,制定了《欧美共同行动计划》,这是旨在修补欧美关系、在新国际格局下加强跨大西洋联合的重要步骤。《跨大西洋新纲要》的签署使美欧之间摆脱了冷战以安全防务为主的传统关系,开始进入一种面向全球的*、安全、经济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强调双边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涉及150多项议题的《欧美共同行动计划》的宗旨是将欧美合作从协商转向联合行动。

美国广泛卷入亚太多边合作进程,积极推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战略考虑与目标。自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召开第一次*级会议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组织虽然是一种松散、开放、非机制性的经济论坛,但是却受到美国的异常重视。原因之一就是过去20多年亚洲(主要是东亚)经济迅速崛起,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1993年7月克林顿总统在访问日本和韩国时提出“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当年11月他积极撮合亚太领导人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脑会议。会上克林顿提出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建议,目的是把亚太经合组织由协商性质的论坛发展成为地区多边贸易谈判的机构,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1994年11月又在印尼茂物举行了第二次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签署了2020年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协议,各成员国承担义务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该组织更多地参与亚太事务,影响并支配亚太地区,加强其在世界经济与*中的发言权,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美国的用意不仅是把欧洲排除在外,而且希望利用这一区域组织在世界贸易谈判中同欧盟抗衡。欧洲正式提出希望通过亚欧首脑会议这一机制寻求同亚洲加强合作与对话,来对亚太经合组织一体化的发展及美国对这一进程的影响作出反应。

二、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第一,贸易自由化已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综观世界经济史,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是并行发展,此消彼长的。二战以后,整个世界被分为两大阵营,形成了“冷战”局面,“冷战”主导国各自又形成了自己的支持国家,也就是那些受这两大阵营主导国保护的国家,两大阵营之间几乎互不往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纷纷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了对外开放*,世界经济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全球性质的合作与交流便开始了。这种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将予以关税化,而关税水平将不断降低。1997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降至3.8%,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降至12.5%(南方日报,1999)。我国平均关税到2005年将降到10%以下(陆燕,2001),从商品的类别看,农产品、汽车等重要机械产品、化学品的关税降幅很大,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到2005年将降为零。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我国一样,必须逐步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否则,被独立在世界经济贸易秩序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将很难得到全球资源配置的好处,当然,也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此,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市场更加统一,全球经济逐渐融合。

第二,技术进步与区位优势下的国际分工,使得行业内部国际贸易占领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同世界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和国际劳动分工;第三次技术*则产生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原料,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工业部门,并推动了原有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大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公司的发展。*公司把一种产品的各个部件交给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进行生产和装配,扩大了国际间的生产专业化;同时,*公司以世界市场为其投资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投资和销售,使国际分工有了崭新的内容。首先,先进国家的许多新产品处于相近的竞争水平上,更多的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其次,科技*使同一产品的零部件生产乃至工艺上要求合作,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只是产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在同一产业的某个环节上取得区位比较优势,从而得到国际贸易的利益。因此,行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由此使得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深化,国际资本流动更加活跃,经济全球化的范围更广。

第三,信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信息化,为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贸易信息系统已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成,它是指电子商务、EDI(电子数据交换)国际贸易方式及网络贸易的建成、实施和推广。电子商务是实现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前提条件,而EDI则开创了世界范围内实现商业文件标准化、电子自动处理和交换的新型贸易方式,使国际贸易能够按照国际统一的贸易程序交往及商务处理。网络贸易突破了服务业的时空*,使服务业中长期以来难以或完全不能从事贸易的行业获得了解放,获得了“可贸易”的物质条件。1999年美国国民经济净值为5000亿美元,而网络零售一项就占了160亿美元;很多著名的网络公司竞相提供各种商业信息,如在全球享有盛誉Yahoo网络公司早就开始以13种语言在25个国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雷涯邻,2003)。这种信息化的贸易系统使得全球贸易信息几乎没有阻隔,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4:27

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就地而食,有山吃山,有海靠海,人们的生产非常简单,生活非常简陋。只有到了商品经济时代,才有了物物交换,人们的关系开始复杂起来,彼此开始产生依赖。市场经济的来临,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显得高效,区域内的技术进步、生产发展的有限,以及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使得这种依赖性的交往范围扩大,并在不自觉中超出了国界。*的经营却又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实际上也已经付出了代价。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本质,我国学术界基本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人民日报,2000)。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种意见把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市场的作用范围在全球扩大;以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为基础的*公司加速扩张;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全球经济循环中的交易成本下降。第三种意见则强调,追求“世界性”、“全球化”的趋势是资本的固有本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就提出和论述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观点综合起来都很好地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在此,我们想就两点作一些重点的阐述。

一、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过程。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经济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已经脆弱到了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1947年,《马歇尔援助计划》获得通过,但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前提,就是美国的经济援助必须面对整个欧洲,而不能只对某一个国家。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制定欧洲经济恢复计划和酝酿成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为便于贸易,这一组织很快就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其成员几乎遍布世界。从二战结束到1949年仅仅数年,欧美各国或者在经济上,或者在军事上结成同盟,而当时的苏联集团亦在形成之中,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大利益集团,冷战时代随之而来。从地域上看,冷战分界正好在原东、西德之间,当时的西德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但经济的恢复却十分迅速。把西德纳入西欧联盟,有利于西欧的安全与繁荣。1951年,在法国外长舒曼的倡议下,比利时、法国、西德、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六国签订了《巴黎协议》,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对煤炭和钢铁实行统一管理,比如价格和产量等。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控制了煤炭和钢铁这两大战略物质,任何人都无法发动战争。英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照样成功运行,使西欧六国大喜过望,以至在后来的数年里,反而几次拒绝英国要求加入的申请。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签订了《罗马协议》,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旨在使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参与国际事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欧洲人的才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建立纵览欧洲事务的共同市场,以制订统一的经济*,共同开发欧洲的资源,全面提高欧洲人的生活质量。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大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整个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繁荣,欧共体的作用日益显现,与英国于1973年达成协议,给予英国7年的过渡期,之后成为完全的成员国,英国一旦进入欧共体,其作用便显现出来,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积极推动欧洲单一市场方案的实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东欧形势巨变,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产业结构重组,失业率居高不下。80年代中,《欧洲单一法案》应运而生,该法案把建立单一市场的时间表定在1992年。单一市场的目标是实现成本、劳务、服务与商品自由化。单一法案还包括环境、卫生、劳保、技术开发、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法规。1993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欧盟发展至今,形成了十分独特的组织性质,即大大超出了传统*间合作组织而又远未形成独立的国家实体;从一体化的角度而言,欧洲一体化采取的是经济上的新职能主义与*上的联邦主义相混合的模式。欧洲联盟三大支柱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支柱——经济货币联盟,就是从超国家集权性质很强的经济共同体演变而来的,而另外两个支柱——外交防务*与内务司法合作,则仍停留在较为松散的*间合作的框架之内。

面对欧共体统一市场和欧洲经济圈形成后的巨大压力,欧洲以外的国家,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两种战略选择:一种是尽一切可能打入统一市场分享其经济利益,另一种是组建自身的区域性组织以获得一体化的效益。正是后一种战略抉择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的区域集团化热潮,世界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了欧洲、美洲、亚洲三大经济圈,集团角逐正在补充或替代大国争斗而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欧共体统一市场建设的顺利进展,使美国决心加快组建自身的区域性集团,作为抗衡欧共体统一市场的重要手段。1986年美国同加拿大开始谈判组建自由贸易区,至1987年10月即达成协议,1988年1月正式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区协议。此后,美国又将墨西哥纳入,三国于1992年12月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使拉美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于是纷纷发展区域性集团以加速一体化进程,如安第斯集团决定在原来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实行共同对外关税,组建关税同盟;南锥体共同市场也就共同关税达成协议等。同时,拉美国家也提出了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要求,而这也正好符合美国的目标。目前,美洲国家已经确定了在2005年建立整个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三国贸易障碍的取消,美国对加、墨两国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7%和9%,2000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达到700亿美元,为国内市场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

为适应欧共体一体化的发展,欧共体与美国于1990年签署了《欧共体与美国关系宣言》,形成了以欧共体代表其全体成员国整体利益的对美新关系。然而,随着冷战结束以后欧美对来自苏联的共同威胁的消失,欧盟日益谋求与美国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1995年,欧美把建立新的跨大西洋联盟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于12月签署了《跨大西洋新纲要》,制定了《欧美共同行动计划》,这是旨在修补欧美关系、在新国际格局下加强跨大西洋联合的重要步骤。《跨大西洋新纲要》的签署使美欧之间摆脱了冷战以安全防务为主的传统关系,开始进入一种面向全球的*、安全、经济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强调双边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涉及150多项议题的《欧美共同行动计划》的宗旨是将欧美合作从协商转向联合行动。

美国广泛卷入亚太多边合作进程,积极推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战略考虑与目标。自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召开第一次*级会议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组织虽然是一种松散、开放、非机制性的经济论坛,但是却受到美国的异常重视。原因之一就是过去20多年亚洲(主要是东亚)经济迅速崛起,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1993年7月克林顿总统在访问日本和韩国时提出“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当年11月他积极撮合亚太领导人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脑会议。会上克林顿提出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建议,目的是把亚太经合组织由协商性质的论坛发展成为地区多边贸易谈判的机构,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1994年11月又在印尼茂物举行了第二次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签署了2020年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协议,各成员国承担义务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该组织更多地参与亚太事务,影响并支配亚太地区,加强其在世界经济与*中的发言权,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美国的用意不仅是把欧洲排除在外,而且希望利用这一区域组织在世界贸易谈判中同欧盟抗衡。欧洲正式提出希望通过亚欧首脑会议这一机制寻求同亚洲加强合作与对话,来对亚太经合组织一体化的发展及美国对这一进程的影响作出反应。

二、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第一,贸易自由化已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综观世界经济史,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是并行发展,此消彼长的。二战以后,整个世界被分为两大阵营,形成了“冷战”局面,“冷战”主导国各自又形成了自己的支持国家,也就是那些受这两大阵营主导国保护的国家,两大阵营之间几乎互不往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纷纷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了对外开放*,世界经济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全球性质的合作与交流便开始了。这种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将予以关税化,而关税水平将不断降低。1997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降至3.8%,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降至12.5%(南方日报,1999)。我国平均关税到2005年将降到10%以下(陆燕,2001),从商品的类别看,农产品、汽车等重要机械产品、化学品的关税降幅很大,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到2005年将降为零。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我国一样,必须逐步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否则,被独立在世界经济贸易秩序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将很难得到全球资源配置的好处,当然,也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此,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市场更加统一,全球经济逐渐融合。

第二,技术进步与区位优势下的国际分工,使得行业内部国际贸易占领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同世界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和国际劳动分工;第三次技术*则产生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原料,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工业部门,并推动了原有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大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公司的发展。*公司把一种产品的各个部件交给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进行生产和装配,扩大了国际间的生产专业化;同时,*公司以世界市场为其投资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投资和销售,使国际分工有了崭新的内容。首先,先进国家的许多新产品处于相近的竞争水平上,更多的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其次,科技*使同一产品的零部件生产乃至工艺上要求合作,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只是产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在同一产业的某个环节上取得区位比较优势,从而得到国际贸易的利益。因此,行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由此使得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深化,国际资本流动更加活跃,经济全球化的范围更广。

第三,信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信息化,为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贸易信息系统已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成,它是指电子商务、EDI(电子数据交换)国际贸易方式及网络贸易的建成、实施和推广。电子商务是实现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前提条件,而EDI则开创了世界范围内实现商业文件标准化、电子自动处理和交换的新型贸易方式,使国际贸易能够按照国际统一的贸易程序交往及商务处理。网络贸易突破了服务业的时空*,使服务业中长期以来难以或完全不能从事贸易的行业获得了解放,获得了“可贸易”的物质条件。1999年美国国民经济净值为5000亿美元,而网络零售一项就占了160亿美元;很多著名的网络公司竞相提供各种商业信息,如在全球享有盛誉Yahoo网络公司早就开始以13种语言在25个国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雷涯邻,2003)。这种信息化的贸易系统使得全球贸易信息几乎没有阻隔,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14:27

在自然经济时代,人们就地而食,有山吃山,有海靠海,人们的生产非常简单,生活非常简陋。只有到了商品经济时代,才有了物物交换,人们的关系开始复杂起来,彼此开始产生依赖。市场经济的来临,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显得高效,区域内的技术进步、生产发展的有限,以及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使得这种依赖性的交往范围扩大,并在不自觉中超出了国界。*的经营却又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实际上也已经付出了代价。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本质,我国学术界基本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人民日报,2000)。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种意见把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市场的作用范围在全球扩大;以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为基础的*公司加速扩张;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全球经济循环中的交易成本下降。第三种意见则强调,追求“世界性”、“全球化”的趋势是资本的固有本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就提出和论述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观点综合起来都很好地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在此,我们想就两点作一些重点的阐述。

一、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过程。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经济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已经脆弱到了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1947年,《马歇尔援助计划》获得通过,但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前提,就是美国的经济援助必须面对整个欧洲,而不能只对某一个国家。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制定欧洲经济恢复计划和酝酿成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为便于贸易,这一组织很快就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其成员几乎遍布世界。从二战结束到1949年仅仅数年,欧美各国或者在经济上,或者在军事上结成同盟,而当时的苏联集团亦在形成之中,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大利益集团,冷战时代随之而来。从地域上看,冷战分界正好在原东、西德之间,当时的西德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但经济的恢复却十分迅速。把西德纳入西欧联盟,有利于西欧的安全与繁荣。1951年,在法国外长舒曼的倡议下,比利时、法国、西德、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六国签订了《巴黎协议》,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对煤炭和钢铁实行统一管理,比如价格和产量等。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控制了煤炭和钢铁这两大战略物质,任何人都无法发动战争。英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照样成功运行,使西欧六国大喜过望,以至在后来的数年里,反而几次拒绝英国要求加入的申请。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签订了《罗马协议》,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旨在使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参与国际事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欧洲人的才智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建立纵览欧洲事务的共同市场,以制订统一的经济*,共同开发欧洲的资源,全面提高欧洲人的生活质量。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大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整个20世纪60年代,欧洲*经济繁荣,欧共体的作用日益显现,与英国于1973年达成协议,给予英国7年的过渡期,之后成为完全的成员国,英国一旦进入欧共体,其作用便显现出来,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积极推动欧洲单一市场方案的实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东欧形势巨变,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产业结构重组,失业率居高不下。80年代中,《欧洲单一法案》应运而生,该法案把建立单一市场的时间表定在1992年。单一市场的目标是实现成本、劳务、服务与商品自由化。单一法案还包括环境、卫生、劳保、技术开发、经济、金融等方面的*法规。1993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欧盟发展至今,形成了十分独特的组织性质,即大大超出了传统*间合作组织而又远未形成独立的国家实体;从一体化的角度而言,欧洲一体化采取的是经济上的新职能主义与*上的联邦主义相混合的模式。欧洲联盟三大支柱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支柱——经济货币联盟,就是从超国家集权性质很强的经济共同体演变而来的,而另外两个支柱——外交防务*与内务司法合作,则仍停留在较为松散的*间合作的框架之内。

面对欧共体统一市场和欧洲经济圈形成后的巨大压力,欧洲以外的国家,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两种战略选择:一种是尽一切可能打入统一市场分享其经济利益,另一种是组建自身的区域性组织以获得一体化的效益。正是后一种战略抉择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的区域集团化热潮,世界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了欧洲、美洲、亚洲三大经济圈,集团角逐正在补充或替代大国争斗而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欧共体统一市场建设的顺利进展,使美国决心加快组建自身的区域性集团,作为抗衡欧共体统一市场的重要手段。1986年美国同加拿大开始谈判组建自由贸易区,至1987年10月即达成协议,1988年1月正式签署美加自由贸易区协议。此后,美国又将墨西哥纳入,三国于1992年12月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使拉美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于是纷纷发展区域性集团以加速一体化进程,如安第斯集团决定在原来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实行共同对外关税,组建关税同盟;南锥体共同市场也就共同关税达成协议等。同时,拉美国家也提出了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要求,而这也正好符合美国的目标。目前,美洲国家已经确定了在2005年建立整个西半球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三国贸易障碍的取消,美国对加、墨两国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7%和9%,2000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达到700亿美元,为国内市场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

为适应欧共体一体化的发展,欧共体与美国于1990年签署了《欧共体与美国关系宣言》,形成了以欧共体代表其全体成员国整体利益的对美新关系。然而,随着冷战结束以后欧美对来自苏联的共同威胁的消失,欧盟日益谋求与美国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1995年,欧美把建立新的跨大西洋联盟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并于12月签署了《跨大西洋新纲要》,制定了《欧美共同行动计划》,这是旨在修补欧美关系、在新国际格局下加强跨大西洋联合的重要步骤。《跨大西洋新纲要》的签署使美欧之间摆脱了冷战以安全防务为主的传统关系,开始进入一种面向全球的*、安全、经济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强调双边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涉及150多项议题的《欧美共同行动计划》的宗旨是将欧美合作从协商转向联合行动。

美国广泛卷入亚太多边合作进程,积极推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战略考虑与目标。自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召开第一次*级会议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组织虽然是一种松散、开放、非机制性的经济论坛,但是却受到美国的异常重视。原因之一就是过去20多年亚洲(主要是东亚)经济迅速崛起,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1993年7月克林顿总统在访问日本和韩国时提出“太平洋共同体”的构想。当年11月他积极撮合亚太领导人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脑会议。会上克林顿提出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建议,目的是把亚太经合组织由协商性质的论坛发展成为地区多边贸易谈判的机构,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1994年11月又在印尼茂物举行了第二次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签署了2020年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的协议,各成员国承担义务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该组织更多地参与亚太事务,影响并支配亚太地区,加强其在世界经济与*中的发言权,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美国的用意不仅是把欧洲排除在外,而且希望利用这一区域组织在世界贸易谈判中同欧盟抗衡。欧洲正式提出希望通过亚欧首脑会议这一机制寻求同亚洲加强合作与对话,来对亚太经合组织一体化的发展及美国对这一进程的影响作出反应。

二、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第一,贸易自由化已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综观世界经济史,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是并行发展,此消彼长的。二战以后,整个世界被分为两大阵营,形成了“冷战”局面,“冷战”主导国各自又形成了自己的支持国家,也就是那些受这两大阵营主导国保护的国家,两大阵营之间几乎互不往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国纷纷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行了对外开放*,世界经济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全球性质的合作与交流便开始了。这种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垒将予以关税化,而关税水平将不断降低。1997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降至3.8%,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经降至12.5%(南方日报,1999)。我国平均关税到2005年将降到10%以下(陆燕,2001),从商品的类别看,农产品、汽车等重要机械产品、化学品的关税降幅很大,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到2005年将降为零。其他发展中国家与我国一样,必须逐步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否则,被独立在世界经济贸易秩序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将很难得到全球资源配置的好处,当然,也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此,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市场更加统一,全球经济逐渐融合。

第二,技术进步与区位优势下的国际分工,使得行业内部国际贸易占领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同世界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一次和第二次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和国际劳动分工;第三次技术*则产生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原料,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工业部门,并推动了原有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大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公司的发展。*公司把一种产品的各个部件交给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进行生产和装配,扩大了国际间的生产专业化;同时,*公司以世界市场为其投资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投资和销售,使国际分工有了崭新的内容。首先,先进国家的许多新产品处于相近的竞争水平上,更多的产业内部分工得到发展;其次,科技*使同一产品的零部件生产乃至工艺上要求合作,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只是产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在同一产业的某个环节上取得区位比较优势,从而得到国际贸易的利益。因此,行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部分,由此使得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深化,国际资本流动更加活跃,经济全球化的范围更广。

第三,信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信息化,为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贸易信息系统已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成,它是指电子商务、EDI(电子数据交换)国际贸易方式及网络贸易的建成、实施和推广。电子商务是实现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前提条件,而EDI则开创了世界范围内实现商业文件标准化、电子自动处理和交换的新型贸易方式,使国际贸易能够按照国际统一的贸易程序交往及商务处理。网络贸易突破了服务业的时空*,使服务业中长期以来难以或完全不能从事贸易的行业获得了解放,获得了“可贸易”的物质条件。1999年美国国民经济净值为5000亿美元,而网络零售一项就占了160亿美元;很多著名的网络公司竞相提供各种商业信息,如在全球享有盛誉Yahoo网络公司早就开始以13种语言在25个国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雷涯邻,2003)。这种信息化的贸易系统使得全球贸易信息几乎没有阻隔,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粒上皇开口熟栗120g*5袋(共600g)-详细介绍 三皇王板栗介绍 品牌榜:2024年板栗十大品牌排行榜 投票结果公布【新】 为什么来大姨妈胸会胀 少儿学什么舞蹈 青年学什么舞蹈好 成年人学什么舞蹈 福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2013年厦门的底薪是多少 生产要素的需求有哪些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标志是什么?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什么影响? linux下安装Nidia显卡驱动失败 linux安装NVIDIA显卡驱动失败 为什么linux更新内核 显卡驱动失效 怎样下载手机来电显示的功能 手机上有一个功能叫"呼叫转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怎么用? 手机呼叫转移怎么开启 有没有语音呼叫功能 手机有哪些呼叫转移功能? 关于手机的呼叫功能 怎样下载呼叫等待 三星电信版手机怎么下载呼叫转移? 下载呼叫转移功能 大棚里种些什么蔬菜经济效益会比较高? 种什么菜最赚钱? 夏季适合种植的蔬菜种类有哪些? 成都6月适合种什么蔬菜? 大棚夏季种植什么蔬菜比较合适 夏天大棚种什么菜好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什么经济全球化,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什么经济全球化?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有什么区别吗?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有什么区别?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相比,两者有什么区别?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的区别? 成人高考和自考的区别是什么? 成人考本科和自考本科有什么区别 成人高考和高考的区别是什么? 成人高考和自考哪个更好 成人考试和自学考试哪个含金量更高? 成人考试和自考有什么区别,希望能够详细解释一下本质上的区别 报考大专:成考和成人自考有什么区别吗?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一样吗? 成人考试和自考哪个比较好 自考和成人考到底有什么区别 辉渠小米是哪里产的,怎么样?是有机小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