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2 08: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5:31
利用氢键缔和原理分离物质的方法是聚酰胺色谱。
聚酰胺(Polyamide)是通过酰胺基聚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层析分离中常用的聚酰胺是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和由己二酸和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聚酰胺分子中含有丰富的酰胺基团,可与酚类、醌类、硝基化合物等形成氢键而被吸附,与不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分离。所以,利用聚酰胺作为层析柱填料,可使一定极性范围的某类物质得以分离精制。
聚酰胺分子中有极性酰胺基团和非极性的脂肪键。作为一个相对弱极性的化合物,当移动相为极性强的溶剂(如水、乙醇、丙酮等)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极性较大的吸附物易被洗脱。随着洗脱剂极性降低,极性较小的化合物可相继被洗脱下来。
层析机理:
对于黄酮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因为其富含酚羟基,可通过分子中的酚羟基与聚酰胺分子中的酰胺基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吸附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这两种化合物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以及溶剂与化合物或溶剂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的缔合能力大小。溶剂分子与聚酰胺或黄酮类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越强,则聚酰胺对这两种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将越弱。
聚酰胺层析柱即是利用此性质对各种植物中黄酮、茶多酚等进行吸附、洗脱而分离的,即所谓的“氢键吸附”学说。对聚酰胺层析的分离机理,除了“氢键吸附”学说外还有“双重层析”理论。前者不能解释当以氯仿-甲醇为洗脱液时,为何黄酮甙元比黄酮甙先洗脱下来。
后者认为当用极性流动相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反相分配层析,当用有机溶剂洗脱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层析行为类似正相分配层析。但固定相(吸附剂)的极性是由其本身结构及性质决定的,不应随洗脱液的改变而改变,况且聚酰胺层析属于吸附层析,不是分配层析。因此,双重层析理论也没有揭示出产生这两种相反现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