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早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1 00: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29
前言:了解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农村青年到了二十周岁左右的年龄,就开始有人张罗着保媒拉纤。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有一些农村青年甚至是“先上车,后补票”,相比城市青年的晚婚晚育,农村青年之中早婚现象比较普遍。
在农村,为什么早婚现象比较普遍?
我所在的陕西渭北农村,80后中有不满20周岁就结婚的现象,90后中多数在20~25周岁已经结婚生子,26~30周岁已经被人称为农村的大龄青年。
26~30周岁放在城市,可能有的青年还未完成学业,有的青年还处在事业发展初期,总之结婚的现象是非常少的,也不会被称为大龄青年。
其实,农村早婚现象的背后,不排除这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农村青年通过考学走入城市的并不少,这部分农村青年因为受教育的程度更高,所以排除在农村早婚行列之外。
但农村青年中部分存在迈入社会较早的事实,也就是说过早结束了学业,很多初高中毕业生直接走入社会开始打工或学习技能,农村关于“成家立业”的思想观念是比较重的,很多农村父母认为应该先成家再立业,成家才能让人更加成熟,未来才能更好地打拼事业。
所以,部分农村青年在过早结束学业之后,通过自由恋爱、媒人介绍相亲等方式在很小的年龄就迈入了婚姻。
这种早婚现象的背后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农村青年很早就肩负家庭的重担,生活动力更足;坏处是早婚背后的心智不成熟,婚姻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农村离婚率增加。
第二个因素:大龄青年在农村会遭遇娶妻难的问题,先下手为强。
现如今的农村生活中,适婚年龄的农村姑娘是非常抢手的,用陕西渭北农村人的话说就是“抓破手背”。
如果农村姑娘通过考学走入了城市,多数是不会再嫁回农村的 ;如果农村姑娘通过打工的方式走入城市,有一部分是不会嫁回农村的,城市也存在婚配压力与需求,农村姑娘选择城市属于正常现象。
如此,能够留在农村生活的姑娘就变得非常少,愿意嫁给农村青年的姑娘也是越来越少,所以对于农村有儿子的家庭来说,娶妻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是明智的选择,毕竟一女不能嫁两夫,一个萝卜一个坑。
农村青年一旦混成了大龄青年,娶妻难的问题就会逐渐显现,二十五岁的姑娘可以嫁二十岁的农村小伙,但二十五岁的农村小伙基本没可能娶到二十岁的农村姑娘,说白了选择权在为数不多的女方家庭手中,农村青年年龄越大,在娶妻方面就越被动。
第三个因素:早栽树,早乘凉,精力充沛能多为儿女做贡献,儿女*也能早日减轻父母的负担。
在农村,部分农村父母信奉的是“早栽树,早乘凉”的策略,他们认为早婚早育在未来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3:29
早婚现象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产物,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对于早婚现象,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早婚现象在某些地区和家庭中仍然存在。一些人认为,早婚可以减轻家庭负担,缓解家庭压力,使得年轻人能够早日成家立业。但是,这种看法往往忽略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完全发育的事实,可能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此外,一些早婚者由于教育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足,面临更大的生活困境和挑战,这也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其次,早婚现象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由于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较低,很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早日结婚,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相关*的制定和执行,提高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改善生活的机会。
此外,早婚现象还与传统文化观念有关。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结婚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一些年轻人可能会受到家里长辈的影响,认为早日结婚是一种美德和使命。但是,这也反映了一种保守和落后的社会观念。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从教育和文化角度入手,加强公民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推动社会朝着开放、自由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认为,早婚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而是需要考虑到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以及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针对早婚现象,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提高教育水平、强化家庭支持、改善经济状况等方面,以便更好地服务年轻人和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