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有什么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3 03: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1 08:42
如果父母不能有效运用好自己的教养方式,那么家长可能会因为没有做好榜样,而受到他人的批评甚至排斥,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孩子成长为独立个体。
1、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
若家长是品德高尚,有教养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给予较多关注,则子女品行、修养与人格都不会太坏。会让正在上学的孩子,常常都很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会主动惹是生非,对待同学也经常提供热心的帮助。
但是,家长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那么可能会让孩子受到不良的印象,从而不利于将来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家长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
2、影响孩子对感情上的交流
如果父母在家庭重视情感交流,这样的环境会引导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自觉的找父母倾诉,并及时的得到父母的帮助和保护。
情感交流对于提升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同时也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这对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帮助会比较大的。
当孩子遇到烦心事或不开心的事情时,就会试着先听听爸爸妈妈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3、影响孩子的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甚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父母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以身作则,将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孩子可能会产生消极、懒惰甚至逆反的性格。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幸福、自由、独立和尊严,因为家长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未来的生活过得更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1 08:43
这是我们家每天雷打不动的项目,但小孩子总是贪玩的啊,看着邻居孩子们打弹珠跳皮筋,我的心也是*的。终于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其他孩子可以在玩,我们却要陪着妈妈做饭?”爸爸告诉我,“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看重的东西。在我们家,爸爸妈妈都觉得可以做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那时,我才两年级,懵懵懂懂地接受了这个答案。
到了四年级时,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点,还是特别羡慕伙伴们的自由玩耍时间。我这次改变策略了,问爸爸,“那为什么可以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呢?” 爸爸说,“因为,我和你妈妈都觉得,可以花时间给爱的人,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家的家庭观。”
这是第一次父母让我明白“家”的含义。但更让我受益的反而是,之后的每次当我问爸爸“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不可以”时,他从来不会去贬低其他孩子,告诉我“他们那么皮不好”这类话的,而总是告诉我,“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行为在我们家是不允许的,因为。。”
给了我非常强大的一个认知,要不要和别人一样的参照物,永远不是对方好还是差,永远是自己内心的标准。我可以和别人不同,这让我有勇气去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别人也可以和我不同,这也让我一直有很大的包容心去理解他人。
爸爸从小对我规矩很严格。小学前都必须晚上8点入睡;可以有选择性地买玩具,但每买一个玩具必须买两本书;吃饭时不能说话,再好吃的饭菜也不能频繁夹等等。不过,爸爸每次给我立规矩时,都会告诉我,他为什么这么要求我。小学生水平的我,自然很容易被爸爸的口才和权威而震慑住,都觉得被说服了。
上了初一后,有一天爸爸把我叫过来,和我说,“爸爸其实不是所有的事都懂的,你现在上中学了,你会学到很多很多爸爸也许都不懂的知识。所以接下来你遇到问题,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当然,如果你需要和我们商量,也可以的,但要记住,爸爸说的只是供你参考,因为爸爸真的不是什么都懂”。
我从小印象中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第一次听到爸爸这么说时,我特别特别震惊。小时候他特别有原则,给我订的规矩不多,但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在帮我建立心里的“那杆尺”。当他觉得我自己的“尺”立起来后,他就在学着退出,让我学着靠自己心里的“那杆尺”来衡量判断如何做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这也让我清楚地明白,对待小D的养育过程中,我需要“先立后破”。立规矩,是为人父母的本份,而懂得“认怂”,更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高三那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真的紧张了,害怕自己不能如愿进入想进的学校和专业。当时就在犹豫,是不是填个稍微差一点的求稳。那天放学回家,我询问了爸爸的意见。
-爸爸问,你在害怕什么呢?
-我说,害怕自己无法进入那个最好的学校,进不去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努力过就不会白费,最怕的是没有全力以赴的事后后悔。
-可是,你们真的不希望我上名牌大学吗?
-当然希望啊,但你是怎样的人,不来自于你上一本还是二本的大学,是否是名牌大学,来自于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每个人,无论再怎么成功最终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晚上睡在一张床上。真正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一定不是吃的有多好,床有多贵,一定是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再后来,毕业要找工作了,我被一个外企录取了,当时的录取率特别低,好像是几十万应届毕业生里选了十几个人。但是公司总部在北京,需要我离开自己的家北漂。当时我又犹豫了,手上还有一个offer是四大的,虽然不是最喜欢,但也不错,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留在家里。我又去问爸爸了。
-爸爸回答很直接,选你真正喜欢的啊。
-那万一我在那边发展不好,不是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还背井离乡的。
-爸妈呢,都是工薪阶层,别的靠不上,但如果你真的哪一天混不下去了,记得回家。家里为了你特地加菜是做不到的,但多你一双筷子总是没问题的。
这两段话一直到现在都会给我很多很多的力量,每当我开始害怕犹豫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记得回家,家里多你一双筷子不多”,我就有了放手一搏的底气;每当我开始权衡利弊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每个人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睡一张床”,我就知道了比起名利,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让自己“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独立,并不是时间到了就把孩子推出家门,而是在从小到大的经历里,让孩子感受到很多很多的爱,积攒很多很多的勇气,自己去推开走向社会的大门。这是我爸爸给予我的安全感。
这就是我和爸爸的几个小故事,也是我所理解的“富养”。和金钱地位无关,而是心里有光,不仅点亮自己,也照亮了我的童年。如今,我也是一位妈妈了,这几个小故事有了延续,我会加上自己的经历,把这份“光明”继续传递给小D。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1 08:42
如果父母不能有效运用好自己的教养方式,那么家长可能会因为没有做好榜样,而受到他人的批评甚至排斥,从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孩子成长为独立个体。
1、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
若家长是品德高尚,有教养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给予较多关注,则子女品行、修养与人格都不会太坏。会让正在上学的孩子,常常都很注重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会主动惹是生非,对待同学也经常提供热心的帮助。
但是,家长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那么可能会让孩子受到不良的印象,从而不利于将来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家长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
2、影响孩子对感情上的交流
如果父母在家庭重视情感交流,这样的环境会引导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自觉的找父母倾诉,并及时的得到父母的帮助和保护。
情感交流对于提升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同时也能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这对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帮助会比较大的。
当孩子遇到烦心事或不开心的事情时,就会试着先听听爸爸妈妈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3、影响孩子的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甚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父母在生活中是否做到以身作则,将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孩子可能会产生消极、懒惰甚至逆反的性格。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幸福、自由、独立和尊严,因为家长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未来的生活过得更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1 08:43
这是我们家每天雷打不动的项目,但小孩子总是贪玩的啊,看着邻居孩子们打弹珠跳皮筋,我的心也是*的。终于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其他孩子可以在玩,我们却要陪着妈妈做饭?”爸爸告诉我,“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看重的东西。在我们家,爸爸妈妈都觉得可以做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那时,我才两年级,懵懵懂懂地接受了这个答案。
到了四年级时,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点,还是特别羡慕伙伴们的自由玩耍时间。我这次改变策略了,问爸爸,“那为什么可以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呢?” 爸爸说,“因为,我和你妈妈都觉得,可以花时间给爱的人,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家的家庭观。”
这是第一次父母让我明白“家”的含义。但更让我受益的反而是,之后的每次当我问爸爸“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不可以”时,他从来不会去贬低其他孩子,告诉我“他们那么皮不好”这类话的,而总是告诉我,“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行为在我们家是不允许的,因为。。”
给了我非常强大的一个认知,要不要和别人一样的参照物,永远不是对方好还是差,永远是自己内心的标准。我可以和别人不同,这让我有勇气去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别人也可以和我不同,这也让我一直有很大的包容心去理解他人。
爸爸从小对我规矩很严格。小学前都必须晚上8点入睡;可以有选择性地买玩具,但每买一个玩具必须买两本书;吃饭时不能说话,再好吃的饭菜也不能频繁夹等等。不过,爸爸每次给我立规矩时,都会告诉我,他为什么这么要求我。小学生水平的我,自然很容易被爸爸的口才和权威而震慑住,都觉得被说服了。
上了初一后,有一天爸爸把我叫过来,和我说,“爸爸其实不是所有的事都懂的,你现在上中学了,你会学到很多很多爸爸也许都不懂的知识。所以接下来你遇到问题,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当然,如果你需要和我们商量,也可以的,但要记住,爸爸说的只是供你参考,因为爸爸真的不是什么都懂”。
我从小印象中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第一次听到爸爸这么说时,我特别特别震惊。小时候他特别有原则,给我订的规矩不多,但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在帮我建立心里的“那杆尺”。当他觉得我自己的“尺”立起来后,他就在学着退出,让我学着靠自己心里的“那杆尺”来衡量判断如何做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这也让我清楚地明白,对待小D的养育过程中,我需要“先立后破”。立规矩,是为人父母的本份,而懂得“认怂”,更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高三那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真的紧张了,害怕自己不能如愿进入想进的学校和专业。当时就在犹豫,是不是填个稍微差一点的求稳。那天放学回家,我询问了爸爸的意见。
-爸爸问,你在害怕什么呢?
-我说,害怕自己无法进入那个最好的学校,进不去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努力过就不会白费,最怕的是没有全力以赴的事后后悔。
-可是,你们真的不希望我上名牌大学吗?
-当然希望啊,但你是怎样的人,不来自于你上一本还是二本的大学,是否是名牌大学,来自于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每个人,无论再怎么成功最终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晚上睡在一张床上。真正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一定不是吃的有多好,床有多贵,一定是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再后来,毕业要找工作了,我被一个外企录取了,当时的录取率特别低,好像是几十万应届毕业生里选了十几个人。但是公司总部在北京,需要我离开自己的家北漂。当时我又犹豫了,手上还有一个offer是四大的,虽然不是最喜欢,但也不错,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留在家里。我又去问爸爸了。
-爸爸回答很直接,选你真正喜欢的啊。
-那万一我在那边发展不好,不是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还背井离乡的。
-爸妈呢,都是工薪阶层,别的靠不上,但如果你真的哪一天混不下去了,记得回家。家里为了你特地加菜是做不到的,但多你一双筷子总是没问题的。
这两段话一直到现在都会给我很多很多的力量,每当我开始害怕犹豫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记得回家,家里多你一双筷子不多”,我就有了放手一搏的底气;每当我开始权衡利弊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每个人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睡一张床”,我就知道了比起名利,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让自己“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独立,并不是时间到了就把孩子推出家门,而是在从小到大的经历里,让孩子感受到很多很多的爱,积攒很多很多的勇气,自己去推开走向社会的大门。这是我爸爸给予我的安全感。
这就是我和爸爸的几个小故事,也是我所理解的“富养”。和金钱地位无关,而是心里有光,不仅点亮自己,也照亮了我的童年。如今,我也是一位妈妈了,这几个小故事有了延续,我会加上自己的经历,把这份“光明”继续传递给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