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2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5
一样。
农历阳历基于日象周期,一个周期为一“岁”,轨道周期平均分为24等分,叫“节气”。各节气记录表达并非用“年月日”、而是用“度(日)刻分”,每个节气理论上包含15度、一个周期为圆周360度。阳历一个周期始于和终于0-度。历法操作的基本参照点是成90度的节气位点,分别是春分(0度)、夏至(90度)、秋分(180度)和冬至(270度),俗称“四时”。
为方便记忆,说法上用地球自转的“日”(天数)为基本单位。由于地球自转周期和日象不吻合(无整除),就需要用闰月法做调整,即史料上说的“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整部农历的概况。
阳历也好,阴历也罢,或者是阴阳历,本质上都是计算时间的工具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谁准确,谁不准确的说法。如果仅仅是从计算时间的角度出发,每一种历法都是准确的,但是如果从四季更替的角度出发,阳历对于农业的指导意义肯定是要高于单纯的阴历。
不过如果拉长时间周期的话,十九年七闰的农历与公历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生活中实际上过生日选择农历还是阳历,其实都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喜欢哪一个就去过哪一个,有钱的话两个都可以过,毫无意义的争论哪一个历法准确显然都是错误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5
一样。
阴历,是立足于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形成。在人类历史上,对太阳回归周期的测算要远远迟于月相变化的周期,因此阴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最先产生的历法。月球围绕地球旋转一个周期即一个朔望月,约为29.53日,因而在阴历的一个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由于阴历12个月的时间最接近一个四季更替,所以阴历12个月为一年。
阴历的优点在于每一个阴历月就是一个月相变化的周期,所以每一个日子都有特定的月相,例如每个月的初一都是新月(理论上看不到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是满月,而每个月的月初和月底看到的则是弦月。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每个农历月都是如此,非常方便人们记忆时间周期。
一直以来,由于习惯,我们都喜欢把中国的旧历称之为农历,或者称为阴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中国古代沿用至今的历法其实并非是单纯的阴历,而是改进后的阴阳历。
最后,来说说当代通用的阳历。
阳历,又称公历(西历),是依据地球公转周期测算出来的历法。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一次周期移动是一个回归年,平均为365.25日,所以阳历的一年为365日,7个大月(每月31天),5个小月(每月30天),二月则是小月中的例外,只有28天。每隔四年增加一天,即2月的第29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5
一样。
农历阳历基于日象周期,一个周期为一“岁”,轨道周期平均分为24等分,叫“节气”。各节气记录表达并非用“年月日”、而是用“度(日)刻分”,每个节气理论上包含15度、一个周期为圆周360度。阳历一个周期始于和终于0-度。历法操作的基本参照点是成90度的节气位点,分别是春分(0度)、夏至(90度)、秋分(180度)和冬至(270度),俗称“四时”。
为方便记忆,说法上用地球自转的“日”(天数)为基本单位。由于地球自转周期和日象不吻合(无整除),就需要用闰月法做调整,即史料上说的“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整部农历的概况。
阳历也好,阴历也罢,或者是阴阳历,本质上都是计算时间的工具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谁准确,谁不准确的说法。如果仅仅是从计算时间的角度出发,每一种历法都是准确的,但是如果从四季更替的角度出发,阳历对于农业的指导意义肯定是要高于单纯的阴历。
不过如果拉长时间周期的话,十九年七闰的农历与公历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生活中实际上过生日选择农历还是阳历,其实都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喜欢哪一个就去过哪一个,有钱的话两个都可以过,毫无意义的争论哪一个历法准确显然都是错误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5
一样。
阴历,是立足于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形成。在人类历史上,对太阳回归周期的测算要远远迟于月相变化的周期,因此阴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最先产生的历法。月球围绕地球旋转一个周期即一个朔望月,约为29.53日,因而在阴历的一个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由于阴历12个月的时间最接近一个四季更替,所以阴历12个月为一年。
阴历的优点在于每一个阴历月就是一个月相变化的周期,所以每一个日子都有特定的月相,例如每个月的初一都是新月(理论上看不到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是满月,而每个月的月初和月底看到的则是弦月。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每个农历月都是如此,非常方便人们记忆时间周期。
一直以来,由于习惯,我们都喜欢把中国的旧历称之为农历,或者称为阴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中国古代沿用至今的历法其实并非是单纯的阴历,而是改进后的阴阳历。
最后,来说说当代通用的阳历。
阳历,又称公历(西历),是依据地球公转周期测算出来的历法。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一次周期移动是一个回归年,平均为365.25日,所以阳历的一年为365日,7个大月(每月31天),5个小月(每月30天),二月则是小月中的例外,只有28天。每隔四年增加一天,即2月的第29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6
公历。
看这个历法针对运行期间跟地球和太阳之间实际变化的调整的频率多寡来确定,比如地球绕太阳365.2242天一圈,按一年365天算,实际用时要多一点,这多出来的时间每四年换算成增加一天,为的是让时间回到365天的轨道上,多出一天的这年叫闰年。
而阴历则零散的多,它是按照月相29.5306天为一个循环变化的,按一年365天算,还要保证是12个月,于是每年就要有大月、小月还有闰月。
在中医里,这个表达方式被借用来表示人体状态的周期性。譬如,气功里的“大周天”和“小周天”,还有诊断、治疗、保健、以及针灸里的“五运六气”,等等,都是具体例子。
在很长时间里,许多儒家文人和哲学家们对“阴阳鱼”调侃了许多,搞了许多*道德的说教明和哲学逻辑的推理,其实,他们那些调侃严重脱离实际、根本都是不沾边的。至于一些文人媒体把八卦阴阳说成是“伪科学”而试图彻底打死,那不过反映了他们的愚昧无知和不学无术、是行为极左野蛮的一帮。
可以看到,中国农历的年岁和月份的记录表达,跟日月地球的运动周期密切关联,可以说是直截了当的,没有任何宗教或神话的东西。而公历的神话宗教色彩十分浓厚、跟星球运动周期几乎脱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6
从科学的角度,也不好分辨农历和公历的先进,只能说农历更适合中国使用。
农历的科学性
农历是中国独有的历法,也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古代历法。农历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夏历和旧历等。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它是阴阳历,现被叫做“农历”,准确说应该叫做“汉历”。
为什么最正统的叫法是汉历呢?
汉历来源于汉武帝时议造的《汉历》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汉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从这个角度上说,汉历有了其优势。它比较好地协调了太阳、月亮的周期,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天文日历之一。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公历的全球化
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现在的公历已经成为了全球统一的历法,可以说它是最具权威性的历法。
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的基础的,要求历法年同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基本符合。它的要点是定一阳历年为365日,机械地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或31日(近代的公历还有29或28日为一个月者,例如每年二月),这种“月”同月亮运转周期毫不相干。但是回归年的长度并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余。阳历年365日,比回归年少了0.242199日。为了补足这个差数,所以历法规定每4 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为366日,叫闰年,实际是闰一日。
其他历法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
成书年代不晚于春秋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夏小正》按12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当月星象、气象、物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和其他活动。由《夏小正》给出的记述可以推知,夏代历法的基本轮廓是,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十一月、十二月之外,每月均以某些显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见、夕伏来表示节候,这虽然不能算是科学的历法,但称它为物候历和天文历的结合体可以的,或更确切地说,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周代在继承和发展商代观象授时成果的基础上,将制订历法的工作推进了一步。周代(大允是春秋中叶,即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经发明了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节气的方法,这样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将回归年的长度定得更准确了。
《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由于汉武帝下令造新历是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故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以后每年都从孟春正月开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终。这部历法即叫做《太初历》。这部历法朔望长为29又43/81日,故称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历。
之后中国的历法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即
1)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2)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诸家历法虽多有改革,但其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变;
3)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为止;
4)公历时期:辛亥*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即公历,又称阳历),即进入了公历时期;
玛雅历法
玛雅文明,是古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惟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
太阳历: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太阴历:即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卓尔金历:卓尔金历以20个日名以及13个日数构成的trecena周期组成260个独立的日子。每个日期皆依序标上从1到13的日数,接着又从1重新开始算起。此外,每个日期还依序标上了20个日名。玛雅人认为每个卓尔金日都有其所影响事物的象征,玛雅人有个称为日期保管者(daykeeper)的萨满祭司,借由研读卓尔金历预测未来。当小孩出生时,日期保管者会解析卓尔金历以预测小孩将来的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7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日,月球自转一周与绕地球公转一周时间相同,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回归年。编制历法就是为了调和日月年三者的关系,由于三者均不能整除,所以不存在绝对准确的历法。编制历法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准确,就像明知道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3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6
公历。
看这个历法针对运行期间跟地球和太阳之间实际变化的调整的频率多寡来确定,比如地球绕太阳365.2242天一圈,按一年365天算,实际用时要多一点,这多出来的时间每四年换算成增加一天,为的是让时间回到365天的轨道上,多出一天的这年叫闰年。
而阴历则零散的多,它是按照月相29.5306天为一个循环变化的,按一年365天算,还要保证是12个月,于是每年就要有大月、小月还有闰月。
在中医里,这个表达方式被借用来表示人体状态的周期性。譬如,气功里的“大周天”和“小周天”,还有诊断、治疗、保健、以及针灸里的“五运六气”,等等,都是具体例子。
在很长时间里,许多儒家文人和哲学家们对“阴阳鱼”调侃了许多,搞了许多*道德的说教明和哲学逻辑的推理,其实,他们那些调侃严重脱离实际、根本都是不沾边的。至于一些文人媒体把八卦阴阳说成是“伪科学”而试图彻底打死,那不过反映了他们的愚昧无知和不学无术、是行为极左野蛮的一帮。
可以看到,中国农历的年岁和月份的记录表达,跟日月地球的运动周期密切关联,可以说是直截了当的,没有任何宗教或神话的东西。而公历的神话宗教色彩十分浓厚、跟星球运动周期几乎脱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6
从科学的角度,也不好分辨农历和公历的先进,只能说农历更适合中国使用。
农历的科学性
农历是中国独有的历法,也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古代历法。农历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夏历和旧历等。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它是阴阳历,现被叫做“农历”,准确说应该叫做“汉历”。
为什么最正统的叫法是汉历呢?
汉历来源于汉武帝时议造的《汉历》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汉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从这个角度上说,汉历有了其优势。它比较好地协调了太阳、月亮的周期,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天文日历之一。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公历的全球化
公历是阳历。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现在的公历已经成为了全球统一的历法,可以说它是最具权威性的历法。
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几种,均是人为规定),称之为太阳历,即阳历。它是西方人订制的,港台人士也称为西历,西元。
公历的标准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公历的前身是古罗马凯撒修订的儒略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的基础的,要求历法年同回归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基本符合。它的要点是定一阳历年为365日,机械地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或31日(近代的公历还有29或28日为一个月者,例如每年二月),这种“月”同月亮运转周期毫不相干。但是回归年的长度并不是365整日,而是365.242199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余。阳历年365日,比回归年少了0.242199日。为了补足这个差数,所以历法规定每4 年中有一年再另加1日,为366日,叫闰年,实际是闰一日。
其他历法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从黄帝纪年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
成书年代不晚于春秋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夏小正》按12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当月星象、气象、物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和其他活动。由《夏小正》给出的记述可以推知,夏代历法的基本轮廓是,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十一月、十二月之外,每月均以某些显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见、夕伏来表示节候,这虽然不能算是科学的历法,但称它为物候历和天文历的结合体可以的,或更确切地说,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周代在继承和发展商代观象授时成果的基础上,将制订历法的工作推进了一步。周代(大允是春秋中叶,即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经发明了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节气的方法,这样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将回归年的长度定得更准确了。
《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由于汉武帝下令造新历是在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故把元封七年改为太初元年,并规定以十二月底为太初元年终,以后每年都从孟春正月开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终。这部历法即叫做《太初历》。这部历法朔望长为29又43/81日,故称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历。
之后中国的历法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时期,即
1)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2)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诸家历法虽多有改革,但其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变;
3)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为止;
4)公历时期:辛亥*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利历(即公历,又称阳历),即进入了公历时期;
玛雅历法
玛雅文明,是古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惟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历法——以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
太阳历: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太阴历:即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卓尔金历:卓尔金历以20个日名以及13个日数构成的trecena周期组成260个独立的日子。每个日期皆依序标上从1到13的日数,接着又从1重新开始算起。此外,每个日期还依序标上了20个日名。玛雅人认为每个卓尔金日都有其所影响事物的象征,玛雅人有个称为日期保管者(daykeeper)的萨满祭司,借由研读卓尔金历预测未来。当小孩出生时,日期保管者会解析卓尔金历以预测小孩将来的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57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日,月球自转一周与绕地球公转一周时间相同,为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回归年。编制历法就是为了调和日月年三者的关系,由于三者均不能整除,所以不存在绝对准确的历法。编制历法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准确,就像明知道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