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自律的小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15
我来回答
共1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22:24
一、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二、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三、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四、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23:42
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3、明代-大学士-徐溥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4、汉朝-儒学大师-孙敬
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5、战国--*家--苏秦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扩展资料:
关于自律的名言:
1、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吴兢
2、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期;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德国·歌德
3、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美·马克·吐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1:17
1.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2.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自律,使人学会战胜自己(板书)
《元史�6�1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感觉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
评价
面对饥渴之*,许衡因心中有“主”而无动于衷。许衡心目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自重、自爱,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有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事事几乎都有战胜自己的任务。
个人要战胜的“自己”是很难的,而要战胜自我,就需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和纠正自己的不足。战胜自我要有恒心和毅力,要不断巩固胜利的成果,防止旧病重犯。
两个关于自律的小故事
任弼时同志把自己比作一只骆驼,驮负着民族和阶级的希望,负重远行。载着重物在茫茫沙漠里远行的骆驼,从不拈轻讨闲,偷奸耍滑,而是拼着性命一步一步地艰难跋涉。骆驼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始终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行。任弼时同志以骆驼自喻,充分表现出他*的坚定性和甘于负重的吃苦耐劳精神。他从16岁起就投身*,抱定“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的人生信念,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和民族的希望,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当他病情加重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我们都是*党员,肩负着*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
董必武同志把自己比喻为“布头”和“龙套”。“布头”,就是把自己看作*队伍中的平凡一员,不把自己看大。只要*需要,党把自己补在哪儿,就牢牢地贴在哪儿,党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讲价钱,不计得失。“龙套”,就是对工作不分高低贵贱,甘当配角,甘打“下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3:08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2.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3.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自律,使人学会战胜自己(板书)
《元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5:33
悬梁刺股
古时候有个人为了晚上学习不困,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当他想要睡觉的时候,用绳子将头发绑住挂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醒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8:14
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1:12
有啊,就是以前那个头悬梁锥刺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4:27
去查《许衡摘梨》和《孔融让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7:58
关于一些自律的小故事,可以上一些网络平台进行查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21:46
在线!在!在一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0 01:51
一、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