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率齐魏韩联军合纵攻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2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4
孟尝君率齐魏韩联军合纵攻秦,的确有这次战争。但要详述这次战争的来龙去脉,就不能不从齐、魏、韩胜楚的垂沙之役和孟尝君入秦为相说起。
齐威王晚年,相国邹忌和将军田忌发生矛盾,田忌一度*出走到楚国。齐的贵族田婴接替邹忌当上相国,采用欺骗手段把“终岁之计”(即上计)的大权夺到自己手中,营私舞弊,“乱乃始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战国策·齐策一》略同)。田婴不仅“私家富累万金”,还取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作为封地,公元前三二二年又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引《竹书纪年》),并在那里筑城,号为靖郭君或薛公。田婴是齐威王和齐宣王初年的相国。公元前三一六年公孙衍约结田婴,召田婴的儿子田文为魏相,自己为韩相,合纵抗秦,结果失败。等到齐宣王改用储子为相,不重用田婴,田婴就回到了薛。
大约在公元前三一○年以前,田婴的儿子田文承袭了薛的封地,号称孟尝君或薛公,而且又当上相国。到公元前三○一年齐闵王即位后,田文专权,弄得“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史记·范雎列传》)。田文不但“封万户于薛”,在薛邑征收万户的租税,还大放高利贷,一次可以得到利息钱十万以上。更收养食客三千人,“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其中包括能够学鸡叫和装扮狗来偷窃的,所谓“鸡鸣狗盗”之徒。还“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史记·孟尝君列传》)。他“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弄得“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荀子·强国篇》)。到公元前二九四年发生了贵族田甲用暴力“劫王”的事件,即所谓“田甲劫王”。田文因此*出奔到薛,旋即到魏,在魏昭王那里担任相国。田文在魏国还是掌握着大权。荀况曾把齐的盂尝君和赵的奉阳君都列为“篡臣”,认为这种“篡臣”是“朋党比周,以环(通“营”,惑乱)主图私为务”的,因此“用篡臣者危”(《荀子·臣道篇》)。
孟尝君不仅是个封君,掌权的齐的相国,而且是个烜赫一时、声势浩大的纵横家。当他在继立为薛公前,就曾与公孙衍合作,出任魏相而参与合纵抗秦,不久就失败了。当他继立为薛公后,成为专权的齐的相国,就有以齐为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的计划。《楚世家》载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三○六年)“齐闵王(当作齐宣王)欲为纵长”,怕楚和秦联合,曾遣使送给楚王一封信,劝楚王和齐合力组织六国合纵伐秦,必能破秦,楚可取得武关、蜀、汉之地,于是楚“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齐宣王这个欲为“纵长”的计划当是孟尝君所主持。《吕氏春秋·不侵篇》和《战国策·齐策四》记载:“孟尝君为从(纵)”,使公孙弘入秦观察秦昭王。公孙弘就是当时参与合纵攻楚和攻秦的魏将公孙喜的兄长(见《韩非子·说林下篇》),该即帮助孟尝君奔走组织合纵的得力助手。孟尝君凭藉其齐相的权势,连续主持齐、魏、韩合纵攻楚和攻秦二个战役,都得到了胜利。在当时齐、秦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形势下,孟尝君以齐相组织韩、魏“合纵”而战胜楚、秦,和张仪以秦相组织“连横”而战胜楚、齐,性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秦经过张仪的连横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土地,齐没有经过孟尝君的合纵而得到土地,只是为韩、魏得到了土地和收回了一些失地。秦在“连横”而发动的战争中损失不大,而齐在“合纵”而发动的连年战争中消耗实力很多。
一、齐、魏、韩胜楚的垂沙之役
公元前三○六年楚王因齐王来信要求合力组织合纵攻秦,楚就和齐相合。次年奏昭王新立,因为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人,秦昭王和楚怀王联姻,秦就来楚“迎妇”(即昭王后)。由于宣太后的掌权,经楚怀王的推荐,由宣太后外族的向寿为秦相(《史记·甘茂列传》)。公元前三○四年楚王和秦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相会结盟,秦又给楚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次年,秦攻取魏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西)、晋阳和封陵(永济西南),这三地都是秦、魏间黄河上重要的渡口。同时秦又攻取韩的武遂,这又是韩贯通南北的通道所在。在这样严峻形势*迫下,韩、魏只有投靠齐国才有生路,孟尝君的合纵计划就实现了。这年齐、韩、魏三国就因为“楚负其纵亲而合于秦”,联合出兵伐楚,楚因而使太子横入质于秦而请救,秦因而派客卿通率兵来救,三国因而退兵。公元前三○二年入质于秦的楚太子横,因在私斗中杀死了一个秦大夫逃回楚国,因而秦楚关系又变化。这年魏韩二国又投靠秦国,魏襄王和韩太子婴朝见秦昭王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黄河西岸)的应亭,秦把临晋关对岸的蒲阪关归还给魏。
公元前三○一年孟尝君再度发动三国合纵攻楚,怕秦又来救楚,听从策士的计谋,发重使到楚,预约楚王说:齐、韩、魏三国将出兵,如果楚能会合共攻秦,蓝田也不难得,何况楚失地的收复,楚王极赞成。于是三国合力攻楚,楚向秦告急,秦不敢出兵(《战国策·秦策四》)。这年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带了三国联军进攻楚的方城。两军夹沘水列阵,相持六个月之久。三国联军因为不知道沘水深浅,不敢渡河。后来向樵夫打听到“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匡章派精兵在夜间从楚人盛守处渡河发动进攻(《吕氏春秋·处方篇》),结果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国将领唐蔑(或作唐昧),宛、叶以北的土地也为韩、魏两国所取得(《吕氏春秋·处方篇》、《荀子·议兵篇》、《史记·秦本纪》、《战国策·西周策》)。同年秦使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秦本纪》),攻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秦简《编年记》)。秦又攻取韩的穰(今河南邓县,《韩世家》、《六国年表》)。次年秦又伐楚,斩首三万,攻取新城(一作襄城),杀楚将景缺。这时楚受到齐、秦两面进攻,再加上庄骄率众起事,一度攻到楚都郢,楚就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楚因此向齐求和,送太子横入质于齐。秦为了争取齐国,也使径阳君入质于齐。
二、楚怀王被秦拘留
公元前二九九年正当楚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秦昭王约楚怀王到武关相会结盟,说要“力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赵策一》)。昭雎和屈原都以为“秦虎狼之国不可信”(《楚世家》、《屈原列传》),怀王听从幼子子兰的话前去,入武关就被扣留。秦要怀王“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怀王大怒不听,就被扣留,要挟割以巫、黔中郡。楚大臣因此相与计谋,要另立新君以绝秦之要挟,又怕太子横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因而想拥立怀王的庶子在国者,昭雎以为背王命而立庶子不适宜,因而诈言怀王已死而讣告于齐,召太子横回楚。当时苏秦正在齐国,建议孟尝君扣留太子以换取楚的“东国”,孟尝君认为不可,如果楚另立新王,就抱空质而行不义。苏秦认为可以对新王说:给我东国,我就杀太子,不然就将与三国共同拥立他,这样必定可得东国(《齐策三》)。当太子横向齐闵王告辞而归时,齐王要太子献东地五百里而归,太子请问其傅慎子后,就答应献地而归。太子横回楚即位为王,就是楚顷襄工。当齐遣使来索取东地时,楚王朝见群臣,要大臣献计,上柱国子良主张守信献地,然后发兵攻取;昭常主张不给与,发兵加以防守;景鲤主张求救于秦。慎子主张三人所献之计都采用,先派子良去献地,接着派昭常为大司马而往守东地,再派景鲤入秦求救。等到齐大兴兵进攻楚东地,秦已发出救兵,因而齐退兵(《楚策三》)。
三、孟尝君入秦为相
自从孟尝君主持齐、韩、魏三国合纵大胜楚军之后,一时声势显赫。公元前三○○年孟尝君就曾来到魏国,和魏襄王会于釜丘。《水经·济水注》引《纪年》云:“魏襄王十九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这个薛侯就是孟尝君,孟尝君的封邑在薛,因而称薛公,亦称薛侯。战国时代封君的称号,“君”、“公”、“侯”是可以互用的,如楚的鲁阳文君亦称鲁阳公(《墨子·耕柱篇》),范雎封于应,号应侯,亦称应君(《范雎列传》)。这年孟尝君不但会见了魏襄王,而且“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列传》)。次年泾阳君复归秦,秦昭王于是召孟尝君入秦为相,无非因为孟尝君是当时声望最高的纵横家,想使用他为秦计谋的。
这时,赵武灵王正谋灭中山和攻略胡地,并且把王位传给王子何,即是赵惠文王。同时宋王偃也把王位传给太子,国力已比较强盛。赵国因为秦、齐两大国联合不利于己,促使秦国免除孟尝君的相位,由赵国派遣楼缓入秦为相,派遣仇郝(“郝”一作“赫”)入宋为相,于是秦、赵、宋三国和齐、韩、魏三国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集团。《孟尝君列传》记有人进说昭王:“薛文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因而昭王于次年就免薛文的相职。《秦本纪》称:“薛文以金受免,楼缓为丞相。”金受即金投,便是赵国大臣中亲秦而反齐的,为了赵的“结秦连宋之交”而入秦进说秦王,使楼缓代替孟尝君为秦相的。
当时秦昭王把孟尝君拘留起来要杀害他,他依靠食客中的鸡鸣狗盗之徒,逃出函谷关而回到齐国的。孟尝君想要昭王宠姬求情放走,宠姬要他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可是此裘早已献给昭王,门客中有善于装扮成狗而夜间偷盗的,从秦宫的库藏中把此裘偷来,送给宠妾。孟尝君由于昭王宠姬的说情而放走,就伪造化名的通行证,以便蒙混过关,夜半过函谷关,关法鸡鸣出客,门客中有能为鸡鸣而使鸡尽鸣的,才得逃出函谷关(《孟尝君列传》)。
四、秦、赵、宋和齐、韩、魏对峙局势
在当时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战斗形势下,韩、魏两国地处中原,介于两强之间,成为两强必须争取联合的对象,因而经常随着合纵、连横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其联合关系,韩魏不是“连横”于秦,就得“合纵”于齐。地处南方的楚国,常常在连横或合纵的战争中,首先受到攻击而遭受重大损失。地处北方的赵国,也常常遭受齐秦两方面的进攻,受到很大损失。当赵武灵王在位的初期就是这样。公元前三二五年齐战胜赵于平邑,赵将韩举被俘。公元前三一七年赵因参与五国合纵攻秦,被秦打败,斩首八万,同时齐又打败赵军于观泽。次年秦攻取赵的西部、中阳。公元前三一三年秦又攻取赵的蔺,虏赵将赵庄。这也是一场大战,赵的士兵被斩杀很多。所谓“赵庄之战”,就是苏代所谓三晋之民被杀最多的五大战役之一。因此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而攻取中山的时候,就决定改变外交方针,采用“结秦连宋之交”的策略。当孟尝君入秦以后,就派大臣金投入秦请秦昭王免除孟尝君的相职,而代以楼缓,同时使仇赫入宋为相。楼缓原是赵武灵王的重臣,曾赞助推行胡服而略取中山的措施,主张赵联合秦、楚的。当时宋国为了对抗齐的兼并,正很需要秦、赵两大国的帮助。秦国为了打败齐、韩、魏三国的合纵进攻,也正需要赵、宋两国在东方对齐的牵制,因而秦、赵、宋和齐、韩、魏对峙的局势就形成了。这是公元前二九八年的事。当时有人对周最说:“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三国指齐、韩、魏,《东周策》),就是对这样的对峙局势而言。
当时赵的朝廷大臣中,本来有两种不同的外交路线,“富丁欲以赵合齐、魏,楼缓欲以赵合秦、楚”。富丁主张赵和齐、韩、魏三国一起攻秦,使得齐秦两国都因此疲敝,这样可使赵为天下重国。武灵王对此反对,认为这将使赵和齐、秦都疲弱(《赵策三》),结果采用了楼缓的主张,使楼缓入秦为相,直到公元前二九五年赵感到联合秦国对赵不利,再派仇赫到秦,请昭王免除楼缓相职,改以魏冉为秦相。赵武灵王这时采取联秦抗齐的策略,目的在于防止齐、秦联合而对赵不利,这样可以维持齐、秦对峙战斗的局势,使齐、秦两国都疲于战斗,无力干预赵攻灭中山的事,赵可以乘此时机灭亡中山和攻略胡地,进一步推行胡服骑射,收编胡的军队,从而扩展军事力量。
五、 齐、韩、魏攻入秦函谷关
孟尝君回到齐国重新为相,就发动齐、韩、魏合纵攻秦。公元前二九八年,齐、韩、魏三国便大规模地进攻秦国,一直攻到了函谷关。这时赵、宋和秦联合,目的在于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以便找寻机会兼并小国土地,因而没有对秦国作实际的援助。齐、韩、魏三国进攻秦国,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后终于攻入了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了前所攻取的魏的河外、封陵以及前所攻取韩的河外、武遂(河外指封陵和武遂二地周围沿黄河一带),三国兵才退去。
这个战役和上次齐、韩、魏合纵攻楚一样,由齐将匡章为统帅,这是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第一次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重要侵地的胜利。
接着,齐又与燕大战,取得大胜,覆灭了燕的三军十万之众,擒获了燕的二将(《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语)。
这时孟尝君联合韩魏两国,连年不断地向楚国和秦国进攻,目的在于迫使强国屈服,不干涉它的对外兼并,以便攻取宋国以及淮北的土地。苏秦曾说:“薛公相齐也,伐楚九岁(当作五岁),攻秦三年,欲以残宋,取淮北。”(《战国纵横家书》八)但是,结果没有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5
有这个事,下面是前因后果。
公元前299年,当楚怀王被骗入秦时,齐孟尝君田文则应秦邀任秦相,秦、齐对峙进而转变为秦、齐相交。其时,赵国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后,国力迅速强盛起来,也卷入大国争夺的行列,成为秦、齐的对手。孟尝君入秦为相后,赵国以秦、齐联合对己不利,便实行“结秦连宋”之策,令仇郝(仇液)相宋,楼缓相秦,以求割断秦、齐关系。秦昭王果然以楼缓为相,要杀害孟尝君。
看下面这段:
孟尝君依靠食客中善为“狗盗”、“鸡鸣”的帮助,才逃出秦国。回到齐国后,齐王仍以他为相。孟尝君对秦国怨恨,逃回齐国的当年(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就联合韩、魏攻打秦国,一直攻到函谷关。此后,连续攻打三年,至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终于攻破了函谷关,秦都咸阳震动。秦*求和,归还了韩国的河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和魏国的河外、封陵(今山西永济西南),三国才退兵。这一年,楚怀王客死于秦,楚国君臣并未利用这一形势,与齐、韩、魏合纵抗秦。齐乘胜伐燕,“覆三军,获二将”(《战国策·燕策一》。)赵则乘机攻灭中山国。齐、楚之间的宋国,也在这期间,灭滕攻薛,攻取楚国的淮北地(《战国策·宋策》。)楚国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无所作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4
孟尝君率齐魏韩联军合纵攻秦,的确有这次战争。但要详述这次战争的来龙去脉,就不能不从齐、魏、韩胜楚的垂沙之役和孟尝君入秦为相说起。
齐威王晚年,相国邹忌和将军田忌发生矛盾,田忌一度*出走到楚国。齐的贵族田婴接替邹忌当上相国,采用欺骗手段把“终岁之计”(即上计)的大权夺到自己手中,营私舞弊,“乱乃始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篇》,《战国策·齐策一》略同)。田婴不仅“私家富累万金”,还取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作为封地,公元前三二二年又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引《竹书纪年》),并在那里筑城,号为靖郭君或薛公。田婴是齐威王和齐宣王初年的相国。公元前三一六年公孙衍约结田婴,召田婴的儿子田文为魏相,自己为韩相,合纵抗秦,结果失败。等到齐宣王改用储子为相,不重用田婴,田婴就回到了薛。
大约在公元前三一○年以前,田婴的儿子田文承袭了薛的封地,号称孟尝君或薛公,而且又当上相国。到公元前三○一年齐闵王即位后,田文专权,弄得“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史记·范雎列传》)。田文不但“封万户于薛”,在薛邑征收万户的租税,还大放高利贷,一次可以得到利息钱十万以上。更收养食客三千人,“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其中包括能够学鸡叫和装扮狗来偷窃的,所谓“鸡鸣狗盗”之徒。还“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史记·孟尝君列传》)。他“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弄得“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荀子·强国篇》)。到公元前二九四年发生了贵族田甲用暴力“劫王”的事件,即所谓“田甲劫王”。田文因此*出奔到薛,旋即到魏,在魏昭王那里担任相国。田文在魏国还是掌握着大权。荀况曾把齐的盂尝君和赵的奉阳君都列为“篡臣”,认为这种“篡臣”是“朋党比周,以环(通“营”,惑乱)主图私为务”的,因此“用篡臣者危”(《荀子·臣道篇》)。
孟尝君不仅是个封君,掌权的齐的相国,而且是个烜赫一时、声势浩大的纵横家。当他在继立为薛公前,就曾与公孙衍合作,出任魏相而参与合纵抗秦,不久就失败了。当他继立为薛公后,成为专权的齐的相国,就有以齐为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的计划。《楚世家》载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三○六年)“齐闵王(当作齐宣王)欲为纵长”,怕楚和秦联合,曾遣使送给楚王一封信,劝楚王和齐合力组织六国合纵伐秦,必能破秦,楚可取得武关、蜀、汉之地,于是楚“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齐宣王这个欲为“纵长”的计划当是孟尝君所主持。《吕氏春秋·不侵篇》和《战国策·齐策四》记载:“孟尝君为从(纵)”,使公孙弘入秦观察秦昭王。公孙弘就是当时参与合纵攻楚和攻秦的魏将公孙喜的兄长(见《韩非子·说林下篇》),该即帮助孟尝君奔走组织合纵的得力助手。孟尝君凭藉其齐相的权势,连续主持齐、魏、韩合纵攻楚和攻秦二个战役,都得到了胜利。在当时齐、秦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形势下,孟尝君以齐相组织韩、魏“合纵”而战胜楚、秦,和张仪以秦相组织“连横”而战胜楚、齐,性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秦经过张仪的连横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土地,齐没有经过孟尝君的合纵而得到土地,只是为韩、魏得到了土地和收回了一些失地。秦在“连横”而发动的战争中损失不大,而齐在“合纵”而发动的连年战争中消耗实力很多。
一、齐、魏、韩胜楚的垂沙之役
公元前三○六年楚王因齐王来信要求合力组织合纵攻秦,楚就和齐相合。次年奏昭王新立,因为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人,秦昭王和楚怀王联姻,秦就来楚“迎妇”(即昭王后)。由于宣太后的掌权,经楚怀王的推荐,由宣太后外族的向寿为秦相(《史记·甘茂列传》)。公元前三○四年楚王和秦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相会结盟,秦又给楚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次年,秦攻取魏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西)、晋阳和封陵(永济西南),这三地都是秦、魏间黄河上重要的渡口。同时秦又攻取韩的武遂,这又是韩贯通南北的通道所在。在这样严峻形势*迫下,韩、魏只有投靠齐国才有生路,孟尝君的合纵计划就实现了。这年齐、韩、魏三国就因为“楚负其纵亲而合于秦”,联合出兵伐楚,楚因而使太子横入质于秦而请救,秦因而派客卿通率兵来救,三国因而退兵。公元前三○二年入质于秦的楚太子横,因在私斗中杀死了一个秦大夫逃回楚国,因而秦楚关系又变化。这年魏韩二国又投靠秦国,魏襄王和韩太子婴朝见秦昭王于临晋(今陕西大荔东黄河西岸)的应亭,秦把临晋关对岸的蒲阪关归还给魏。
公元前三○一年孟尝君再度发动三国合纵攻楚,怕秦又来救楚,听从策士的计谋,发重使到楚,预约楚王说:齐、韩、魏三国将出兵,如果楚能会合共攻秦,蓝田也不难得,何况楚失地的收复,楚王极赞成。于是三国合力攻楚,楚向秦告急,秦不敢出兵(《战国策·秦策四》)。这年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带了三国联军进攻楚的方城。两军夹沘水列阵,相持六个月之久。三国联军因为不知道沘水深浅,不敢渡河。后来向樵夫打听到“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匡章派精兵在夜间从楚人盛守处渡河发动进攻(《吕氏春秋·处方篇》),结果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国将领唐蔑(或作唐昧),宛、叶以北的土地也为韩、魏两国所取得(《吕氏春秋·处方篇》、《荀子·议兵篇》、《史记·秦本纪》、《战国策·西周策》)。同年秦使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秦本纪》),攻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秦简《编年记》)。秦又攻取韩的穰(今河南邓县,《韩世家》、《六国年表》)。次年秦又伐楚,斩首三万,攻取新城(一作襄城),杀楚将景缺。这时楚受到齐、秦两面进攻,再加上庄骄率众起事,一度攻到楚都郢,楚就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楚因此向齐求和,送太子横入质于齐。秦为了争取齐国,也使径阳君入质于齐。
二、楚怀王被秦拘留
公元前二九九年正当楚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秦昭王约楚怀王到武关相会结盟,说要“力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赵策一》)。昭雎和屈原都以为“秦虎狼之国不可信”(《楚世家》、《屈原列传》),怀王听从幼子子兰的话前去,入武关就被扣留。秦要怀王“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怀王大怒不听,就被扣留,要挟割以巫、黔中郡。楚大臣因此相与计谋,要另立新君以绝秦之要挟,又怕太子横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因而想拥立怀王的庶子在国者,昭雎以为背王命而立庶子不适宜,因而诈言怀王已死而讣告于齐,召太子横回楚。当时苏秦正在齐国,建议孟尝君扣留太子以换取楚的“东国”,孟尝君认为不可,如果楚另立新王,就抱空质而行不义。苏秦认为可以对新王说:给我东国,我就杀太子,不然就将与三国共同拥立他,这样必定可得东国(《齐策三》)。当太子横向齐闵王告辞而归时,齐王要太子献东地五百里而归,太子请问其傅慎子后,就答应献地而归。太子横回楚即位为王,就是楚顷襄工。当齐遣使来索取东地时,楚王朝见群臣,要大臣献计,上柱国子良主张守信献地,然后发兵攻取;昭常主张不给与,发兵加以防守;景鲤主张求救于秦。慎子主张三人所献之计都采用,先派子良去献地,接着派昭常为大司马而往守东地,再派景鲤入秦求救。等到齐大兴兵进攻楚东地,秦已发出救兵,因而齐退兵(《楚策三》)。
三、孟尝君入秦为相
自从孟尝君主持齐、韩、魏三国合纵大胜楚军之后,一时声势显赫。公元前三○○年孟尝君就曾来到魏国,和魏襄王会于釜丘。《水经·济水注》引《纪年》云:“魏襄王十九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这个薛侯就是孟尝君,孟尝君的封邑在薛,因而称薛公,亦称薛侯。战国时代封君的称号,“君”、“公”、“侯”是可以互用的,如楚的鲁阳文君亦称鲁阳公(《墨子·耕柱篇》),范雎封于应,号应侯,亦称应君(《范雎列传》)。这年孟尝君不但会见了魏襄王,而且“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列传》)。次年泾阳君复归秦,秦昭王于是召孟尝君入秦为相,无非因为孟尝君是当时声望最高的纵横家,想使用他为秦计谋的。
这时,赵武灵王正谋灭中山和攻略胡地,并且把王位传给王子何,即是赵惠文王。同时宋王偃也把王位传给太子,国力已比较强盛。赵国因为秦、齐两大国联合不利于己,促使秦国免除孟尝君的相位,由赵国派遣楼缓入秦为相,派遣仇郝(“郝”一作“赫”)入宋为相,于是秦、赵、宋三国和齐、韩、魏三国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集团。《孟尝君列传》记有人进说昭王:“薛文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因而昭王于次年就免薛文的相职。《秦本纪》称:“薛文以金受免,楼缓为丞相。”金受即金投,便是赵国大臣中亲秦而反齐的,为了赵的“结秦连宋之交”而入秦进说秦王,使楼缓代替孟尝君为秦相的。
当时秦昭王把孟尝君拘留起来要杀害他,他依靠食客中的鸡鸣狗盗之徒,逃出函谷关而回到齐国的。孟尝君想要昭王宠姬求情放走,宠姬要他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可是此裘早已献给昭王,门客中有善于装扮成狗而夜间偷盗的,从秦宫的库藏中把此裘偷来,送给宠妾。孟尝君由于昭王宠姬的说情而放走,就伪造化名的通行证,以便蒙混过关,夜半过函谷关,关法鸡鸣出客,门客中有能为鸡鸣而使鸡尽鸣的,才得逃出函谷关(《孟尝君列传》)。
四、秦、赵、宋和齐、韩、魏对峙局势
在当时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战斗形势下,韩、魏两国地处中原,介于两强之间,成为两强必须争取联合的对象,因而经常随着合纵、连横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其联合关系,韩魏不是“连横”于秦,就得“合纵”于齐。地处南方的楚国,常常在连横或合纵的战争中,首先受到攻击而遭受重大损失。地处北方的赵国,也常常遭受齐秦两方面的进攻,受到很大损失。当赵武灵王在位的初期就是这样。公元前三二五年齐战胜赵于平邑,赵将韩举被俘。公元前三一七年赵因参与五国合纵攻秦,被秦打败,斩首八万,同时齐又打败赵军于观泽。次年秦攻取赵的西部、中阳。公元前三一三年秦又攻取赵的蔺,虏赵将赵庄。这也是一场大战,赵的士兵被斩杀很多。所谓“赵庄之战”,就是苏代所谓三晋之民被杀最多的五大战役之一。因此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而攻取中山的时候,就决定改变外交方针,采用“结秦连宋之交”的策略。当孟尝君入秦以后,就派大臣金投入秦请秦昭王免除孟尝君的相职,而代以楼缓,同时使仇赫入宋为相。楼缓原是赵武灵王的重臣,曾赞助推行胡服而略取中山的措施,主张赵联合秦、楚的。当时宋国为了对抗齐的兼并,正很需要秦、赵两大国的帮助。秦国为了打败齐、韩、魏三国的合纵进攻,也正需要赵、宋两国在东方对齐的牵制,因而秦、赵、宋和齐、韩、魏对峙的局势就形成了。这是公元前二九八年的事。当时有人对周最说:“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三国指齐、韩、魏,《东周策》),就是对这样的对峙局势而言。
当时赵的朝廷大臣中,本来有两种不同的外交路线,“富丁欲以赵合齐、魏,楼缓欲以赵合秦、楚”。富丁主张赵和齐、韩、魏三国一起攻秦,使得齐秦两国都因此疲敝,这样可使赵为天下重国。武灵王对此反对,认为这将使赵和齐、秦都疲弱(《赵策三》),结果采用了楼缓的主张,使楼缓入秦为相,直到公元前二九五年赵感到联合秦国对赵不利,再派仇赫到秦,请昭王免除楼缓相职,改以魏冉为秦相。赵武灵王这时采取联秦抗齐的策略,目的在于防止齐、秦联合而对赵不利,这样可以维持齐、秦对峙战斗的局势,使齐、秦两国都疲于战斗,无力干预赵攻灭中山的事,赵可以乘此时机灭亡中山和攻略胡地,进一步推行胡服骑射,收编胡的军队,从而扩展军事力量。
五、 齐、韩、魏攻入秦函谷关
孟尝君回到齐国重新为相,就发动齐、韩、魏合纵攻秦。公元前二九八年,齐、韩、魏三国便大规模地进攻秦国,一直攻到了函谷关。这时赵、宋和秦联合,目的在于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以便找寻机会兼并小国土地,因而没有对秦国作实际的援助。齐、韩、魏三国进攻秦国,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后终于攻入了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国归还了前所攻取的魏的河外、封陵以及前所攻取韩的河外、武遂(河外指封陵和武遂二地周围沿黄河一带),三国兵才退去。
这个战役和上次齐、韩、魏合纵攻楚一样,由齐将匡章为统帅,这是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第一次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重要侵地的胜利。
接着,齐又与燕大战,取得大胜,覆灭了燕的三军十万之众,擒获了燕的二将(《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语)。
这时孟尝君联合韩魏两国,连年不断地向楚国和秦国进攻,目的在于迫使强国屈服,不干涉它的对外兼并,以便攻取宋国以及淮北的土地。苏秦曾说:“薛公相齐也,伐楚九岁(当作五岁),攻秦三年,欲以残宋,取淮北。”(《战国纵横家书》八)但是,结果没有成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5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从秦国逃回齐国,重新担任齐相。为了报仇,他与魏、韩结成合纵之约,组织三国联军对秦国大举进攻。但没有史书说他亲自指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5
有这个事,下面是前因后果。
公元前299年,当楚怀王被骗入秦时,齐孟尝君田文则应秦邀任秦相,秦、齐对峙进而转变为秦、齐相交。其时,赵国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后,国力迅速强盛起来,也卷入大国争夺的行列,成为秦、齐的对手。孟尝君入秦为相后,赵国以秦、齐联合对己不利,便实行“结秦连宋”之策,令仇郝(仇液)相宋,楼缓相秦,以求割断秦、齐关系。秦昭王果然以楼缓为相,要杀害孟尝君。
看下面这段:
孟尝君依靠食客中善为“狗盗”、“鸡鸣”的帮助,才逃出秦国。回到齐国后,齐王仍以他为相。孟尝君对秦国怨恨,逃回齐国的当年(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就联合韩、魏攻打秦国,一直攻到函谷关。此后,连续攻打三年,至公元前296年(楚顷襄王三年),终于攻破了函谷关,秦都咸阳震动。秦*求和,归还了韩国的河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和魏国的河外、封陵(今山西永济西南),三国才退兵。这一年,楚怀王客死于秦,楚国君臣并未利用这一形势,与齐、韩、魏合纵抗秦。齐乘胜伐燕,“覆三军,获二将”(《战国策·燕策一》。)赵则乘机攻灭中山国。齐、楚之间的宋国,也在这期间,灭滕攻薛,攻取楚国的淮北地(《战国策·宋策》。)楚国仍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无所作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5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从秦国逃回齐国,重新担任齐相。为了报仇,他与魏、韩结成合纵之约,组织三国联军对秦国大举进攻。但没有史书说他亲自指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6
不是孟尝君,应该是魏国的信陵君,他曾经窃符救赵,联合两国联军打败秦国!
孟尝君历史上没什么太出彩的表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7
合纵攻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6
不是孟尝君,应该是魏国的信陵君,他曾经窃符救赵,联合两国联军打败秦国!
孟尝君历史上没什么太出彩的表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17
合纵攻秦
孟尝君率齐魏韩联军合纵攻秦?
孟尝君率齐魏韩联军合纵攻秦,的确有这次战争。但要详述这次战争的来龙去脉,就不能不从齐、魏、韩胜楚的垂沙之役和孟尝君入秦为相说起。齐威王晚年,相国邹忌和将军田忌发生矛盾,田忌一度被迫出走到楚国。齐的贵族田婴接替邹忌当上相国,采用欺骗手段把“终岁之计”(即上计)的大权夺到自己手中,营私舞弊,“乱...
战国齐秦争霸,为何数次合纵没打崩秦国、一次合纵就打瘫了齐国?
战国自公元前318年开始曾有过五次大型的合纵攻秦之战,但是这六次大战中,仅孟尝君为帅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和信陵君魏为帅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攻秦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胜利仅仅是打败了秦军,却并没有对秦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而与之对比的,乐毅为帅率领赵、楚(秦)、韩、...
六国几次合纵攻秦
第二次:孟尝君倡导、齐闵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前296年)第三次:信陵君倡导的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前247年)第四次:赵国将军庞煖倡导的赵、楚、燕、魏四国攻秦之战(前241年)第五次:燕、韩、赵、魏、秦五国合纵攻打齐国(前286年)...
合纵攻秦之战是怎么回事?
著名合纵鼓吹者苏秦,亦为燕国利益入齐游说,劝湣王取消帝号,共同反秦,使天下“爱齐而憎秦”,以便乘机兼并宋国。二十八年(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攻秦。五国目的不同,各有打算,进至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境),即互相观望,不肯首攻。 秦为破坏五国联盟主动取消帝号,将前占之温、轵、高平归还魏国,...
为什么战国末期,六国不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四次合纵攻秦战争是:1、前318年,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2、前296年 孟尝君倡导、齐湣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3、前247年 信陵君倡导的魏、赵、楚、韩、燕五国攻秦之战。4、前241年 赵国将军庞煖倡导的赵、楚、燕、魏四国攻秦之战。
此人是合纵攻秦最后的希望:他若掌权,秦国统一至少要推迟五年吗?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四人除春申君之外其余三人都是王室成员,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门下食客众多。不过无论从人格魅力还是能力来看,战国四公子的领军人物非信陵君魏无忌莫属,他也是六国合纵攻秦最后的希望:他若掌权,秦国...
六国五次合纵攻秦,第二次和第四次战果辉煌,哪个含金量更高呢?
先来看看第二次合纵攻秦联军取胜的几个原因:第一,前298年秦国出动大军攻楚,双方在析之地展开大战,秦军大胜歼灭楚军5万,齐国孟尝君趁秦军主力远征楚国无法及时回师,联合齐、韩、魏三国(赵国和宋国后来加入)攻秦,历经三年苦战攻入函谷关。第二,秦国刚刚遭遇残酷的夺位之争:前307年秦武王死后...
三国功秦入函谷
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打秦国,侵入函谷关。秦昭王对丞相楼缓说:“三国的军队进攻紧迫,情势危急,我想割让河东(指函谷关外的三城,属于河东之地),和他们讲和。” 楼缓回答说:“割让河东代价太大;但是能让国家避免祸患,又对国家有很大的利益。这样的大事,应该由宗室贵族(这里的”父兄“指秦王的...
苏秦合给的主要内容
提倡者为纵横家公孙衍、苏秦等人,最后被连横计所破解。当时战国七雄中以秦国实力最强,严重威胁山东六国的生存。一共有四次合纵攻秦战争,第一次为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前318年),第二次为孟尝君倡导、齐湣王主盟的齐魏韩三国攻秦之战(前296年),第三次为信陵...
三国功秦入函谷
孟尝君怨秦,将以齐为韩、魏攻楚,因与韩、魏攻秦.因为秦昭王囚禁孟尝君.孟尝君归齐后怒而攻秦.联合韩魏联军伐秦历时三年.公元前298-296年.再次之前公元前301年齐魏韩联军败楚于重丘.译文如下:齐、韩、魏三国攻打秦国,(大军已经)进入函谷关。秦王(于是)秦王对相国楼缓说:“三国军队已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