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8 12:16
起源于商
商代就已开始隆重的祭蚕,从先秦文物中大量的蚕纹古董也可知晓。
高昂的价格
蚕
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叙述当桑叶价格高腾时,投机取巧的人灭蚕售桑以射其利反遭报应的传说,定名为“弃蚕鬻桑型传说”。根据对历史文献的考察可知,这类传说唐代流传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宋代流传于巴蜀地区,南宋开始在江西地区广泛流传,明清时代则多见于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弃蚕鬻桑型传说的传承地的变化,恰好反映了中国古代蚕业中心由黄河流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
农家的经营
在农家的蚕桑经营所必须具备的桑地、劳力、房屋、资金这四个条件中,桑叶的调剂、流通最为活跃。民间的桑叶买卖习俗构成了此类传说的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解放后,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又促使弃蚕鬻桑型故事完成了由传说向民间故事的蜕变。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蚕农可以自由处理自己承包的桑地所产的桑叶。但是,由于桑叶的买卖只是在蚕农和蚕农之间进行,不形成由牙侩操纵的桑叶交易市场及由此而产生的叶价高腾的现象,因此不可能孕育出新的弃蚕鬻桑型传说。
弃蚕鬻桑型传说
弃蚕鬻桑型传说的形成和流传,还有一定的民俗心理为基础。古人不仅把“衣被天下”的吐丝虫看作能给人带来物质、经济利益的有益昆虫,还把它看作是有灵性的神虫。蚕一生过程中由卵而虫、由虫而蛹、由蛹而蛾的生物*,使古人觉得不可思议,奉若神灵;尤其是蚕儿“三眠三起”的生活习性,更使古人以为它有起死回生的神力。因此,汉魏以前的古墓中常有金蚕(青铜蚕儿)、玉蚕、陶蚕之类的蚕的模制品作陪葬的现象。这种蚕虫神圣观成为弃蚕鬻桑型传说的形成和流传的民俗心理基础。宋代黄休复《茅亭客话》桑馒头”条中的“夫蚕者,灵虫,衣被天下。愚氓坑蚕获利,有此征报尔”一句,明确揭示了弃蚕鬻桑型传说宣扬蚕虫神圣观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