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介绍下紫砂壶各种泥料的特点?孰优孰劣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3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34
一、紫泥
古称青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体呈薄层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呈团块带状不延续,稳定性差。紫泥都藏于甲泥之中,因此,紫泥又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紫泥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烧成温度约1180度,收缩率约12%。紫泥的种类较多。
有:
梨皮泥,烧后呈冻梨色;
淡红泥,烧后呈松花色;
淡黄泥,烧后呈碧绿色;
密口泥,烧后呈轻赭色;
本山绿泥,矿土呈蛋青色,表面光滑如脂,该泥夹于黄石板与甲泥之间,又称夹脂。
天青泥,矿土深黑而微红;深色而含赤色的绀色。
二、红泥
或称朱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土呈橙**,生成于嫩泥矿层的底部,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产量较少。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烧成时收缩率大,仅适宜制作小件产品。过去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红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着色的原料。如在紫泥制成的胎面,再涂上一层红泥,就可以烧成粉红色。
(一)赵庄红泥
位于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甚稀。呈土**,致密块状、砖红夹带浅黄白色及浅黄绿色,粉砂岩土结构。烧结后呈朱红色,表面质地沙粒明显,烧结温度在1080摄氏度左右,收缩率为10%左右、
(二)伏东红泥
其矿层较厚,质坚如石,呈土黄褐色,其间有细小云母沙粒分布,矿岩结构。烧结后呈土红偏朱红色,表面细腻,片状结构明显。烧结温度在1050摄氏度左右,收缩率为14.2%左右。
(三)石黄
其矿散落于嫩泥矿层之中,状如蛋形、产量稀少,含铁量较高,矿岩结构。烧结后呈铁红色,表面坚硬,多为着色剂所用。
三、绿泥
亦称段泥。是紫泥矿层上面的一层绵头,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绿泥大多用来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样。如在紫泥塑成的坯件上,再涂一层绿泥,可以烧成粉绿的颜色。
四、白泥
产于伏东一带,呈粉白色、灰白、桃红和白等色。它是一种粉砂质铝土质黏土;泥质松,大块状、片状结构,以蛋壳青色为上,质坚细润,产量较多,是日用砂锅、煨罐和彩釉工艺陶的大宗原料。取精细的白泥矿土做紫砂色泥基料。烧结后呈土**,可以代替本山绿泥。蛋壳青色白泥,添加金属氧化物制成各种色泥。原料经过淘漂压滤后,表面细腻光亮,烧成以呈色泽。
五、甲泥
亦称夹泥。它是接近地表面的一种硬质骨架泥岩,它们质地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它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时叫石骨,材质硬、脆、精:是制作日用陶器大件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
六、嫩泥
亦称黄泥。颜色有浅灰色、淡**和黄红色等。因这种泥风化程度好,质地较纯,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可以保持日用陶器成型性能及干坯强度,所以它是日用陶器中常用的结合黏土。它是一种以土**、灰白色为主的杂色黏土,材质软、嫩、细。
以上是个人搜集编写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35
百度有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34
一、紫泥
古称青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体呈薄层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呈团块带状不延续,稳定性差。紫泥都藏于甲泥之中,因此,紫泥又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紫泥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烧成温度约1180度,收缩率约12%。紫泥的种类较多。
有:
梨皮泥,烧后呈冻梨色;
淡红泥,烧后呈松花色;
淡黄泥,烧后呈碧绿色;
密口泥,烧后呈轻赭色;
本山绿泥,矿土呈蛋青色,表面光滑如脂,该泥夹于黄石板与甲泥之间,又称夹脂。
天青泥,矿土深黑而微红;深色而含赤色的绀色。
二、红泥
或称朱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土呈橙**,生成于嫩泥矿层的底部,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产量较少。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烧成时收缩率大,仅适宜制作小件产品。过去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红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着色的原料。如在紫泥制成的胎面,再涂上一层红泥,就可以烧成粉红色。
(一)赵庄红泥
位于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甚稀。呈土**,致密块状、砖红夹带浅黄白色及浅黄绿色,粉砂岩土结构。烧结后呈朱红色,表面质地沙粒明显,烧结温度在1080摄氏度左右,收缩率为10%左右、
(二)伏东红泥
其矿层较厚,质坚如石,呈土黄褐色,其间有细小云母沙粒分布,矿岩结构。烧结后呈土红偏朱红色,表面细腻,片状结构明显。烧结温度在1050摄氏度左右,收缩率为14.2%左右。
(三)石黄
其矿散落于嫩泥矿层之中,状如蛋形、产量稀少,含铁量较高,矿岩结构。烧结后呈铁红色,表面坚硬,多为着色剂所用。
三、绿泥
亦称段泥。是紫泥矿层上面的一层绵头,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绿泥大多用来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样。如在紫泥塑成的坯件上,再涂一层绿泥,可以烧成粉绿的颜色。
四、白泥
产于伏东一带,呈粉白色、灰白、桃红和白等色。它是一种粉砂质铝土质黏土;泥质松,大块状、片状结构,以蛋壳青色为上,质坚细润,产量较多,是日用砂锅、煨罐和彩釉工艺陶的大宗原料。取精细的白泥矿土做紫砂色泥基料。烧结后呈土**,可以代替本山绿泥。蛋壳青色白泥,添加金属氧化物制成各种色泥。原料经过淘漂压滤后,表面细腻光亮,烧成以呈色泽。
五、甲泥
亦称夹泥。它是接近地表面的一种硬质骨架泥岩,它们质地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它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时叫石骨,材质硬、脆、精:是制作日用陶器大件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
六、嫩泥
亦称黄泥。颜色有浅灰色、淡**和黄红色等。因这种泥风化程度好,质地较纯,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可以保持日用陶器成型性能及干坯强度,所以它是日用陶器中常用的结合黏土。它是一种以土**、灰白色为主的杂色黏土,材质软、嫩、细。
以上是个人搜集编写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0:35
百度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