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温暖的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6 05: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22:54
自以为,“温暖的人”应该是“低品味”的评价。一如,当你找不到他人优点时,通常会说“真是一个可爱的人”;“真是一个好人”。
“温暖”一直都不是一个稀有的品质。毕竟群居生物的生存基础就是报团取暖。因此,作为最大的群居种群——人类,“温暖共识”是最基本的生存协议,也是最低级的行为要求,而不是一种需要被标榜的可贵品质。
温暖的含义有多重,除却最基本的温度超过37℃的阈值范围——也被称为暖和。更进一步,一些温暖的举动,如问候,关心,帮助。或者再深层次,化为温情脉脉的感受,贴心,熨帖,善良。
人类创建了很多“温暖的词语”来定义“温暖”。但是,毫无疑问,温暖是最不需要被定义的。而且,更进一步,温暖也不应该被称赞或者歌颂。
人与人的很多行为交互,都不应该被盲目定义为温暖。每日早晚问候,也许仅仅是“关系礼仪”。在生病时被关心,也许仅仅是“感情互助”,在困难时被帮助,也许仅仅是“收益投资”。
我们不否认,这些举动会产生“感到温暖”副作用。但是理性的分析,会让我们更清醒认识到,这是群体“互助协议”的表现。按照这种“互助协议”,我们需要给予对方或者其他人同样回馈。而这种回馈,也与温暖无关。
人类社会之所以重视“温暖”,主要在于这种“互助协议”的缺失。当群居生物无法体会到“报团取暖”优势,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这时候,一些“个体的温暖”就会被放大,从而导致“温暖品质”被提升。由此推论,“温暖品质”在冷漠的城市里会比有爱的乡村尤其显得突出。
原因在于,我们错误的把一些低品位的基本行为,都归结为温暖。
再说一下温暖的词语,我执着认为,无论,贴心,熨帖,善良等。这些词汇都可以被归结为“自私”。甚至我妄自推测,人类创造这些美好的词汇,其原动力就是“自私”。
当然, “自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形容人类“趋利”的本能。外在的“自私”表现在可见的“收益”。内在的“自私”表现在自我“心理建设”。
当被定义一个善良的人,这个人的举动在被解释时,无形都会增加“善良属性”,这是属于可见的收益部分。当我认定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我自己的每次行为举动,都强化对自己的认同,这是自我的“心理建设”。由此,温暖,从理论来看,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高尚词语。
温暖的“低品位”并不意味着不重要。而是因为,保持温暖是一种群体共识。一个人高品质的评价,在于睿智,自律,博学等等。
当然,这里面有个最常见的伪证。一个聪明冷漠的人和一个愚笨温暖的人该如何取舍?
这个伪证在于,冷漠和温暖是一种基础选择,聪明和愚笨是一种进阶品质,两个是独立而非叠加。因此,无法通过对比,产生同类的比较。如果能够,每个人都会选择同时具备聪明和温暖的人。
更何况,这些也都是另一个体外在表现,并不由得我们取舍而有所改变。
所以,如果可能,我希望评价一个人为积极,睿智,自律,博学等等。不仅仅是温暖,善良,好。因为,这代表:“她除了可爱,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