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的成语律藏的成语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5 17: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6:54
律藏的成语有:抱令守律,出出律律,东风入律。
律藏的成语有:东风入律,严于律已,抱令守律。2:注音是、ㄌㄩ_ㄘㄤ_。3:拼音是、lǜcáng。4:结构是、律(左右结构)藏(上下结构)。
律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二、引证解释
⒈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三、国语词典
佛教三藏之一。佛教戒律典籍的总集。为梵语vinayapi_aka的义译。也译作「_尼藏」、「奈耶藏」、「调伏藏」。
四、网络解释
律藏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关于律藏的诗句
已能持律藏律藏目无牛玉律藏冰候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律藏的详细信息
律藏的成语律藏的成语是什么
律藏的成语有:抱令守律,出出律律,东风入律。律藏的成语有:东风入律,严于律已,抱令守律。2:注音是、ㄌㄩ_ㄘㄤ_。3:拼音是、lǜcáng。4:结构是、律(左右结构)藏(上下结构)。律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佛教经典中...
五体投地佛光辞典
五体投地的含义深远,包含五个方面的愿望:(1)当右膝着地时,愿众生能走上正觉之路;(2)左膝着地时,愿众生远离邪见,融入正道;(3)右手着地象征佛祖坐金刚座,愿众生得到启示和大智慧;(4)左手着地时,愿众生远离异端,用慈悲的方式引导难调伏者走向正途;(5)首顶着地,愿众生去除骄傲,达到无见...
佛_的成语佛_的成语是什么
佛_的成语有:纶音佛语,泥佛劝土佛,佛头著粪。佛_的成语有:佛性禅心,佛眼佛心,泥佛劝土佛。2:拼音是、fójīng。3:结构是、佛(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佛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佛经fójīng。(1)佛教的经典,也叫“...
佛教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中国文化有何深谋远虑影响?
佛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中国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浩瀚的佛教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欲认识中国文化,不可不了解佛教,不可不稍知佛教典籍。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它...
带有仪字的文言文
学徒梧有凤,律藏目无牛。 茗滑香黏齿,钟清雪滴楼。 还须结西社,来往悉诸侯。 4. 含有‘翠'和‘仪'的诗句或文言文 【含翠】诗词引用:李白《野田黄雀行》-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骆宾王《棹歌行》-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明〗顾...
无牛的成语无牛的成语是什么
无牛的成语有: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风马牛,充栋汗牛。无牛的成语有: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吹牛皮,充栋汗牛。2:结构是、无(独体结构)牛(独体结构)。3:拼音是、wúniú。4:注音是、ㄨ_ㄋ一ㄡ_。无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
律藏的诗句律藏的诗句是什么
三、国语词典佛教三藏之一。佛教戒律典籍的总集。为梵语vinayapi_aka的义译。也译作「_尼藏」、「奈耶藏」、「调伏藏」。四、网络解释律藏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
律藏的网络解释律藏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律藏的网络解释是:律藏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
律藏的意思律藏的意思是什么
佛教戒律典籍的总集。为梵语vinayapi_aka的义译。也译作「_尼藏」、「奈耶藏」、「调伏藏」。三、网络解释律藏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
律藏的结构律藏的结构是什么
佛教戒律典籍的总集。为梵语vinayapi_aka的义译。也译作「_尼藏」、「奈耶藏」、「调伏藏」。四、网络解释律藏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