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欢三分钟热度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5 05: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19:41
假期旅行结束回家,我决定要练好吉他。摄影、文字与吉他是每一位自诩文艺青年的人的标签,我也想要三者兼顾,在文青的道路上“登峰造极”。
如果那些天有人告诉抱着吉他拿着乐谱的我我马上就会转移一个目标,那么我一定会送给对方一个白眼的。不过,人生的精彩总是不在于尽如人意,而在于始料未及。
回家没几天我就生病去了医院,结果医生说我有很多问题,什么肾不好啊肠胃不好啊贫血啊种种……抱着对医生的不信任以及久病成医的奢望,我买了很多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中药学书籍,想着就算不能成为一名医生,懂点儿医学还是好的。然而,不到一周,我就厌倦了什么穴位啊气啊脉啊,反而对药理有了兴趣,将自学的重心转移到了药膳上。
我哥对我这种做法嗤之以鼻,并且对我的“三分钟热度”表示很不满。可是,三分钟热度怎么了?三分钟热度代表了善于抉择、敢于放弃和勇于追求啊。人生苦短,只似朝露;想要活得苍翠欲滴酣畅淋漓,不就需要这种三分钟热度的价值观支撑吗?
三分钟热度的改变过程是人的成长过程。
世事在一天天地变迁,人的见识也在一天天的增多。每一天的共见识总和都会在上一天的基础上多一点点,慢慢积累,量变促成质变,在思维变化的同时喜好甚至理想也是会跟着改变的。
我很喜欢将自己喻为一棵果树。寒冬凛凛之时,我所希望的就是我可以熬过霜雪,长出嫩芽。春意悄然之际,我希望能够开出一朵朵娇艳甜美的花,引来蜜蜂的环绕和彩蝶的飞舞。盛夏光年之暮,我期盼能够结出果实,给这一圈年轮一个*答复。
一棵果树会在一年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期许,一个人也应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的耐心和毅力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真经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每个“唐三藏”或许都不一致吧。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有没有别的想法,吴承恩没有说,不说并不代表没有。
有了次次三分钟热度的选择,才能明白自己最爱的究竟是什么。
我小学的时候梦想是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带着小孩子们读课文;带他们春游;教他们写作文,写我喜欢的题材;跟他们一起装扮成童话里的角色……可是到了初中,我喜欢上了历史,觉得要不我还是当个历史老师好了。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们讲好多的历史故事,一起探讨历史经验和教训,读史明智……后来啊,我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画家,画下我眼中的花开蝉鸣叶落雪飘,画下我心底的爱恨情仇温暖期待……再后来直到现在,我觉得做一名记者也不错啊。
有很多故事是语文老师讲不出的;有很多人物是历史老师记不住的;有很多情怀是画家表达不了的……那么,如果我是一名记者,是不是就意味着我要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去揭露黑暗与不公、传递爱和温暖呢?嗯,好像是这样。那么,我愿意去做。
就像是我吃过很多地方的很多美食,但最喜欢的菜还是韭黄肉丝一样;我有过很多追求,但最终觉得,还是做一名媒体人才是我最想要去追逐去实现的理想。
三分钟热度带给我的益处和意义,远比所谓“从一而终”更要重。
我曾在不同的阶段狂热地爱着不同的书籍。比如史学,比如心理学,比如人文社交,比如商业策划……对它们都只是爱过,但却得到了它们的很多回报。
史书读的不多,所以我不够明智。但历史上的一些故事,我会记得它们的经验和教训,这在我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还是瑰宝。心理学读的不够,所以我达不到察言观色的敏锐。但我知道了一些心理效应,这对我激励自己或是安慰他人都是效果显著。人文社交学读的不细,所以我并不是被人人都欢喜。但是我懂得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我也有了属于我的圈子,我也有了很多的好友。商业策划读的不精,所以我注定不会成为富甲一方的权贵。可是我的策划案一向以直接简洁精炼为求,不仅在学校,甚至如今的电视台实习工作也多次受到赞扬。
我很感激我曾有过那么多的爱好,也很感激我不曾一直爱着它们——因为这样,所以我在正在追逐的“杂家”记者道路上,走得很轻松。
三分钟热度一直以来都是批评的词汇,与没有毅力不懂坚持挂钩。可是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多去抛弃,怎么有精力去多加追逐?不多加追逐,怎可体会到活着的精彩?
我就喜欢三分钟热度,不服,那你咬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