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4 09: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5:43
1、“判决效力的相对性及对外效力”载《学海》2000年6月(主要观点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12期择录)。 2、“诉权理论重构”载《南*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 3、从“‘公益诉讼’看诉讼机能的扩大”,载《法治时代》(理论版)2003年夏季号。 4、“程序效力论——以民事诉讼程序为核心的论述”,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 5、“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6、“公证债权文书不具有排斥当事人诉权的效力”,载《审判研究
》2004年第7期。 7、“构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线”,载《东吴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8、“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乡村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载《南京大学学 报》2005年第2期。 9、 “关于程序正义的两个认识误区”,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年版。 10、“审判委员会讨论的群体决策及其规制”,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秋季号。 11、“*调解的‘复兴’与未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 资料《诉讼法与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2、“民事诉讼程序的‘非正常运作’——兼及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践理性”,载《中国法学》 2007年第4期(《人民*报》2007年9月2日观点摘录)。 13、“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原则与限度”,载《检察日报》2007年6月12日。 14、“审执分离与执行权制约——透过执行异议制度修正案的解读”,载《山东警官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15、“大调解的功能及其限度——纠纷解决的制度供给与社会自治”,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 2期.
16、“审执分离与执行权制约——透过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解读”,载《山东警官学院学报,2008 年第1期。 17、“司法过程中的协调——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载《北*律评论》2008年第2期。 18、“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的缺陷”,载《法学家》2009年第1期 19、“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间”,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0、“‘法本法硕’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与现代化》 2010年第3期 21、“陈燕萍工作法的社会认同分析”,《审判研究》2010年第2期
22、“陪审制、*与公民社会”,《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3、《诉讼标的理论的“内卷化”批判》,《中国法学》2011年第2期; 24、《陪审制、*与公民社会》,《*与法律》2011年第3期; 25、《风险时代的秩序重建与法治信念》,《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 26、《案例指导制度能走多远》,《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27、《谨防案例指导制度的瓶颈》,《法学》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