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4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4:36
展开1全部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的职责分别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相当于副丞相。三公 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

扩展资料:
在汉武帝之前,三公九卿制实际已有近代君主立宪的影子。丞相为主要的治国大臣,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
而日本由首相对天皇负责,天皇听政则在一千多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才有此景象。但与此君主立宪制中不同的是,西汉的大司马依然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之前,丞相的位高权重,连皇帝也不能不敬三分。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5:54
汉承秦制,汉朝的官职主要延续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这种统治架构一直持续到了两晋时期,期间虽然*名称有所改变、官职有所增减,但总体架构并未改变。
“三公九卿”的总体架构
三公九卿制源于秦朝时期,以皇帝为尊,*设三公九卿,地方则继续延续郡县制,设郡守、郡尉,县令、县尉等职。
1、*官职:
三公:
太尉,主管军事;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管理国家检察事务。
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
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
太仆,负责皇帝车马;
少府,负责皇帝财政;
廷尉,负责司法;
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
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沿用秦时官名)
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2、地方官职:
郡:郡守,郡的最高长官;郡丞,负责辅佐郡守处理政事;郡尉,负责郡内军事。
县:县令,县的最高长官;县丞,负责辅佐县令处理政事;县尉,负责县内军事。
丞相的权力
汉朝时期的丞相权力极大,除军事、奏折和监察事务外,其余财政、民政、法律、礼制、边事等事务均属其管理,权力极大。丞相下设长史、少史、征事等副手,以及东曹、西曹、议曹等十三曹*,分管各种事项。
丞相副手:
长史、少史、征事等:丞相的秘书,幕僚性质的*
十三曹:
西曹,主府史署用。
东曹,主二千石官吏升降,包括军吏在内。
户曹,主祭祀农桑。
奏曹,管理*一切章奏。略如唐代的枢密院,明代的通政司
词曹,主词讼,此属法律民事部分。
法曹,掌邮驿科程。科程是指一切交通方面之时限及量限等
尉曹,主卒曹转运。是管运输的,略如清代之漕运总督
贼曹,管盗贼。
决曹,主罪法。贼曹、决曹所管属于法律之刑事方面
兵曹,管兵役。
金曹,管货币盐铁。
仓曹,管仓谷。
黄阁,主簿录众事。
汉武帝之前,丞相的位高权重,连皇帝也不能不敬三分。于是在汉武帝时期,对丞相权力进行了拆解,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尚书台(令)。同时,将朝廷*分解为内官和外官两种,外官主要为丞相及丞相之下的各级*,而内官则主要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尚书,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外官主要由丞相统领,而内官则由皇帝直接差遣。
自汉武帝设置尚书台后,尚书台的职权开始不断加重,到东汉时期,三公逐渐被架空,尚书台的职权已经逐渐超过丞相。
两汉官制的演变
汉景帝时期:汉景帝改变了大量官名,例如“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又改变部分官名,例如“太尉”改为“大司马”,“太农令”改为大司农,“大行令”改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汉成帝时期:“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
汉哀帝时期:“丞相”改为“大司徒”
光武帝及东汉时期:东汉基本延续西汉官制,但在光武帝时期改变较大。光武帝将“大司马”改为“太尉”,同时撤去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称司徒、司空。且将司空的职能从监察百官改为了管理“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
同时,东汉虽然也设有九卿,但却对机构进行了裁并,东汉九卿隶属于三公,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为太尉所领;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为司徒所领;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为司空所领。
至此,三公开始被架空,虽仍然位居高位,但只有议事功能,却无实际权力,国家的决策机构变成了尚书台。而由于战事频繁,因此除三公、九卿、尚书台外,东汉*朝廷又设有大将军,与太傅三公合称五府,大将军之下设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武职。
汉武帝时期,由于推恩令的推行,郡县数量大增,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督管理,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被称为13刺史部(13州),由监察刺史管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为了对抗起义军,监察刺史权力被加大,开始成为拥有兵权、财权和政权的州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7:28
三公九卿是指中国古代**的高级官职。三公是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合称,周代便已存在,各朝代的三公名称有所不同。三公九卿之说出自于先秦文献之中,秦朝时期的*行政机关便实行三公九卿制。
夏朝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殷亦三公九卿。(伊尹曰:“三公调阴阳,九卿通寒暑。”)。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典·职官一》),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主土,司徒主人。),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1]
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荀悦曰:“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
具体工作
三公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2]负责管理全*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在皇宫;侍御史,**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
九卿是指古时**的多个高级*,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2]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2]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2]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2]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2]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2]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2]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2]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09:20
三公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丞相和太尉品秩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为二千石。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
九卿是指古时**的多个高级*,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光武帝即位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27年后才改大司马为太尉,并把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称司徒,司空。
东汉自汉光武帝以来就战事频繁,所以除三公、九卿、尚书台以外,东汉又有各级将军,也是*要员。有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其中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之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上卿之下,不常置。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执政,常假借兵权以自重。于是,大将军便成为*的主要*了,并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5 11:28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三公的职责分别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从秦开始,丞相正式成为官职,为**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长官;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相当于副丞相。三公 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
扩展资料
秦朝通说为:
(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品秩为一万石,金印紫绶。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事事务,品秩为一万石,金印紫绶。
(3)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也是副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