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联孤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4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3 13:58
1、一般所奉的是现代诗律学者王力的定义。孤平自古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唐宋时没有,直至到清代乾隆以前也还没有。
2、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由乙派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是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这种拗句在古人的诗中出现之多,使人觉得它根本就不是拗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5:02
一、对联孤平简述:
1、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2、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以上两种都是对联孤平。
二、拓展:
1、对联简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2、联律: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1)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5)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6)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三、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三忌失对欠平衡】
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第四失替应留意】
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
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这就违背了上仄下平的规律,读起来很别扭,是因为乱脚,就不符合联律了。
【六孤平】
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记三平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比如: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觉得读起来很别扭吗?这也就是对联为什么要求联律,没律的句子就不能给人美感,没有昂扬顿错的节奏,就不能算对联了。
【八忌上重下边轻】
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比如:
听铁马声声关山入梦;
看银钩笔笔书画萦心。
此联立意,可以用“银钩笔笔”对“铁马声声”,“书画萦心”对“关山入梦”气势上就大大减弱,明显的气势不足,有损整副对联的美感。
如果上联的气势很低,用下联来补倒是可行的。
比如:
南邦庙死个和尚;
西竺国多一如来。
上联就没一点气势,如果下联不能补上,就很尴尬。
【九忌初学用癖典】
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只要认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对不出好的对联!
四、联眼
“联眼”指在联句中对意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字词。联眼在联句中可能是一个单独的字,也可能是一个词组,或复合词组。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首创“联眼”单词,并在“在天联评”中首次采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4:55
所谓“孤平”,它实际上是近体诗中一种约定俗成的律规,实指律诗中仄起式句子中的音步。如五律的仄仄平《平》仄,七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等句式。加上律诗创作多以押平声韵为上,这就造成了上联末字必仄之规矩。如果加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稍不留神,就很可能在中间出现唯一的平声字。那么,吟唱起来就没有了汉语本身所固有的委婉起伏,拟扬顿挫之声韵美。律诗受字数的严格限制,强调和禁忌孤平也是很自然的。如果象这样的句式再出现尾三仄,那么整个句子就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平声字,这在律诗中是绝对不能充许的。
如果下联的对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留神也同样会出现尾三平。所谓一、三、五不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不论了。诗人们可在一、三、五位置上适当进行调整,这就是另一种说法为“拗救”。
对联则不同,既不受字数的限制,也没有二字一音步的规律。它严格强调的是“对字,对意,对句,对性,”可一、二字对,也可以三、四字相对,甚至有人整联相对。对的核心是平仄。如张月中先生的弥勒佛殿柱联:
愁愁愁,愁愁愁,愁名愁利,看你愁得肌消骨瘦;
乐乐乐,乐乐乐,乐色乐空,瞧我乐成肚大肠肥。
不仅复字联如此,其它联也是如此。如湖南湘乡的一座破庙前曾有一联为:
我若有灵,也不致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联后五字强调的是上联末字必仄,“筋骨块块落”末尾已是四个仄声,下联是“懒惰件件无”,末字前也是四个仄声,实际上只是“落”和“无”的对仗。象这样的例子细究起来可就不少了。这能说明孤平,尾三平,尾三仄在对联文体中允许禁忌吗?必竟对联不同于律诗,对联的容量无限大,律诗最多也只五十六字。〈俳律和古风不在其列〉。即使是律诗也正于柏南川先生所举例子那样,不是铁律。在前人的一些诗句中,也多有词不害意而为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4:57
对联中有一些禁忌,其中之一就是忌孤平或孤仄。也就是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4:58
对联的孤平诟病和律诗的孤平诟病一样。就是指一句诗句或联句中除了韵脚是平声字之外,其余的字里面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了孤平。【五字句除外】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仄平平仄平平仄】下句是:寿比南山不老松【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的第三字按律句的规定是可平可仄的,但在这里就不能用仄声字,如果把南山的南字换成仄声字北字,意义上并未有什么变化,但声律上就犯了孤平。希望我的解释能使你对孤平的理解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4:59
对联的孤平诟病和律诗的孤平诟病一样。就是指一句诗句或联句中除了韵脚是平声字之外,其余的字里面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了孤平。【五字句除外】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仄平平仄平平仄】下句是:寿比南山不老松【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的第三字按律句的规定是可平可仄的,但在这里就不能用仄声字,如果把南山的南字换成仄声字北字,意义上并未有什么变化,但声律上就犯了孤平。希望我的解释能使你对孤平的理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