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29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世界未来学会*、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科尼什曾说过,就社会变革的角度而言,1800年—1850年可称为迅速变革的时期;从1950年开始,我们这个星球出现了一个彻底变革的时期;而70年代以来,变革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可称作“痉挛性变革时期”。社会以及人的能力的迅速发展,确实使人类在控制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宏观领域,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在微观领域,我们已经深入到原子核内部的研究,并把成果应用于解决能源问题和武器制造上。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前途就会越来越光明。
但是,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自己的这些进步却产生了种种疑虑,人们越来越感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迫切地需要对我们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在价值观、文化和文明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地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明智选择。
人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发展产生疑虑,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1)资源危机。工业文明依赖的主要是非再生资源(如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据估计,地球上(已探明的)矿物资源储量,长则还可使用一二百年,少则几十年。水资源匮乏也已十分严重。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的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而且这些水的分布极不均匀。发展中国家大多是缺水国家。我国70%以上城市日缺水1000多万吨,约有三亿亩耕地遭受干旱威胁。由于常年使用地下水,造成水位每年下降2米。(2)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沙”字结构即“少水”之意。水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人体70%由水构成。沙漠即意味着死亡。现在,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场遭到严重破坏,世界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已达4700多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污染、农药污染、核污染等等。由于工业化大量燃烧煤、石油,再加上森林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其后果就是气候反常,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据统计,到2000年,可使地球温度上升2.7——8.1゜C。由于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使南极臭氧空洞不断扩大。据估计,南极春天臭氧层比15年前已变薄50%。(4)物种灭绝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和焚烧,每年减少4200英亩,按这个速度,到2030年将消失殆尽。据估计,地球表面最初有67亿公顷森林,陆地60%的面积由森林覆盖。到80年代已下降到26.4亿公顷。由于丛林减少,使得地球上每天有50——100种生物灭绝,其中大多数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
当代发生的各种危机,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传统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以摧毁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道路。人类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这份文件1987年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或*首脑。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40个领域的问题,提出了120个实施项目。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转折点。1993年,中国*为落实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1996年3月,我国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29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世界未来学会*、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科尼什曾说过,就社会变革的角度而言,1800年—1850年可称为迅速变革的时期;从1950年开始,我们这个星球出现了一个彻底变革的时期;而70年代以来,变革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可称作“痉挛性变革时期”。社会以及人的能力的迅速发展,确实使人类在控制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宏观领域,人类制造的宇宙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在微观领域,我们已经深入到原子核内部的研究,并把成果应用于解决能源问题和武器制造上。人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前途就会越来越光明。
但是,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自己的这些进步却产生了种种疑虑,人们越来越感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迫切地需要对我们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在价值观、文化和文明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地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明智选择。
人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发展产生疑虑,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各种困境和危机,它们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1)资源危机。工业文明依赖的主要是非再生资源(如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据估计,地球上(已探明的)矿物资源储量,长则还可使用一二百年,少则几十年。水资源匮乏也已十分严重。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的水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而且这些水的分布极不均匀。发展中国家大多是缺水国家。我国70%以上城市日缺水1000多万吨,约有三亿亩耕地遭受干旱威胁。由于常年使用地下水,造成水位每年下降2米。(2)土地沙化日益严重。“沙”字结构即“少水”之意。水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人体70%由水构成。沙漠即意味着死亡。现在,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场遭到严重破坏,世界沙漠和沙漠化面积已达4700多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以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扩大着。(3)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污染、农药污染、核污染等等。由于工业化大量燃烧煤、石油,再加上森林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其后果就是气候反常,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据统计,到2000年,可使地球温度上升2.7——8.1゜C。由于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大量使用,使南极臭氧空洞不断扩大。据估计,南极春天臭氧层比15年前已变薄50%。(4)物种灭绝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和焚烧,每年减少4200英亩,按这个速度,到2030年将消失殆尽。据估计,地球表面最初有67亿公顷森林,陆地60%的面积由森林覆盖。到80年代已下降到26.4亿公顷。由于丛林减少,使得地球上每天有50——100种生物灭绝,其中大多数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
当代发生的各种危机,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传统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以摧毁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道路。人类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这份文件1987年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或*首脑。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40个领域的问题,提出了120个实施项目。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转折点。1993年,中国*为落实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1996年3月,我国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