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适时生产制?与传统生产相比有何优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6 22: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7:48
1、适时生产方式的由来与发展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生产方式被称作“福特生产方式”。20世纪中叶以前,世界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丰田公司都采用“福特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消费观念的变化,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也日益加剧,“福特生产方式”也逐渐暴露出它的严重缺陷。如生产过程中物流不合理,库存积压和短缺非常严重,生产线要么不开机,要么一开机就大量生产,因此,“福特生产方式”导致的供需矛盾和严重的资源浪费就在所难免。
最早意识到“福特生产方式”存在缺陷的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人在引进美国汽车生产线时就认为,美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虽然已经很先进,但仍需要采取一种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生产方式,才能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
进入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继续实施“福特生产方式”引起严重的资源浪费,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乃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汽车制造业也开始围绕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课题进行探索。1953年,大野耐一综合了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出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适时生产方式。适时生产方式就是将必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一定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
日本的汽车工业借助适时生产方式很快腾飞,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龙头老大。尽管最近丰田汽车出了“刹车门”事件,但仍然很难撼动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的龙头老大位置。适时生产方式一出现,立即引起了国际企业界人士和管理学家的广泛重视和关注。适时生产方式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企业迅速推广开来,这种生产方式,中国企业界称为“准时生产方式”,西方企业界干脆称为“丰田模式”或“日本模式”。近年来,适时生产方式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同时作为一种物流模式在欧美物流界也得到了广泛推行。
2、适时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点
2.1适时生产方式的内涵
适时生产方式取代“福特生产方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流生产方式,在于它有优于“福特生产方式”的内涵。适时生产方式的内涵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制造需要的产品,只在需要的时侯制造,且只按需要的数量制造”。适时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降到最小程度的生产系统,即消除一切只增加生产成本,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活动。由适时生产方式的内涵出发,形成了完整的适时生产方式的生产体系。
2.1.1实行生产同步化,要求准备时间最短。因为准备时间长短与批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准备的时间趋于零,准备成本也趋于零,就有可能实行极小批量的生产。
2.1.2提高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柔性,要求生产提前期最短。只有尽量缩短生产提前期,才能提高生产系统的灵活性。短的生产提前期与小批量相结合,应变能力强,柔性就好。
2.1.3推行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有两层含义:一是生产流程标准化,二是产品零件标准化。只有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流程标准化和产品零件标准化的水平,适时生产方式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2.1.4追求无缺陷的质量。实施“零缺陷”管理,使废品量最低。在应用适时生产方式时,要求消除各种不合理因素,在加工过程中每一个工序都要求一次到位、精益求精。不但要追求产品质量无缺陷,还要千方百计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2.1.5持续地降低库存,要求库存量最低。库存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科学的表现形式。必须持续地降低库存,保持库存量最低。
2.1.6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要合理设计生产流程和工艺流程,降低员工的体力劳动,减少零件搬运次数,降低搬运量。零件搬运是非增值操作,搬运的次数越少越好,搬运的距离越短越好,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装配时间,还可以减少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
2.2适时生产方式的特点
适时制生产方式要求企业生产以顾客需求为起点,由后向前进行逐步推移来全面安排生产任务。原材料的供应与需求,
产品的完工与销售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一致,达到了生产的同步化,从而实现零库存,并达到产品无缺陷的目的。
2.2.1“看板”管理。“福特生产方式”按照生产产品所需工序设置车间,原料和半成品依照工序的设置顺序进行传递,既所谓推动式生产,这样在传递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传递、检验、运送和等待等不增值操作。同时,各个生产车间按各自的预算进行生产,具体生产的数量由预算和经验确定。由于这种布局方式下会计核算是以车间为单位进行的,肯定会导致各车间片面追求绩效,即为了单位产品的低成本而不惜大量生产,难免造成严重的库存积压现象。大量的库存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导致高额的仓储费用,也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库存消耗或减值的风险。而适时生产方式下半成品的传递采用拉动式,通过“看板”技术的应用,后续工序借助“看板”向前一个工序传递所需材料的信息,前面的工序以此为依据进行生产,很好地避免了盲目生产造成的库存积压问题,真正实现零库存。而适时生产方式的布局则采用了制造单元式布局,也就是打破车间的界限,按产品种类进行布局,每个制造单元独立生产一种产品,使得半成品不再需要在各个车间之间进行传递,从而消除了运送、传递、等待等不增值的操作。
2.2.2过程控制。“福特生产方式”普遍采用事后的质量控制,也就是各车间在完成生产工序后才进行检验,将废品从半成品中分离出来,这样的质量控制虽然也能保证进入下一工序的产品质量,但大量的废品损失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相比之下,适时生产方式所采用的全面质量管理方式则更为可取。这种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是要求质量的过程控制贯穿产品生产的始终。以丰田公司为例,其进行质量管理所采用的具体措施是:亲临现场,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情况;用单件流和“安灯”(andon,一种视觉化的信号系统)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工人有自主权暂停生产避免损失扩大;应用“5W”分析法,努力从源头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努力避免。
2.2.3个性化生产。“福特生产方式”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应从而相对降低产品成本,这种生产方式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已不再适用,大批量而不个性化的商品已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适时生产方式是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追求个性化、质量无缺陷的产品以满足顾客需求,不仅使顾客满意,而且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能迅速进行调整,相比“福特生产方式”更为灵活。
3、适时生产方式的新风险和适用环境
3.1适时生产方式的新风险
适时生产方式应用的核心和前提是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一旦生产数量超过一定标准,适时生产方式不但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
3.1.1适时生产方式与均衡生产相冲突。适时生产方式所采用的拉动式生产方式单向性强,由顾客订单出发逐步落实各工序的生产任务,一旦需求出现波动则会打破生产的连续性,造成旺季需要加班淡季则无需生产的局面。这不仅不利于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企业的业绩也会随之出现大幅波动。
3.1.2适时生产方式与“零库存”相矛盾。适时生产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零库存”,这需要保证各工序产品的质量,一旦出现残次品则全部工序均需停工返工,造成生产混乱,导致不能按时交付订单甚至出现违约风险。适时生产方式希望实现的“零库存”只能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在目前情况下还是采用适量库存为好,综合考虑库存成本和风险,以得出最佳库存量。
3.1.3适时生产方式受供应链的制约。适时生产方式所追求的产品高质量不仅要求全面质量管理要贯穿产品生产的始终,更需要供应商的配合。一个理想的供应商应该能在指定时间将高质量原材料送至特定地点,可以说供应商供货的稳定性、及时性和质量对应用适时生产方式的企业至关重要。在现实生产中,供应链对适时生产方式的制约非常明显。供应链的长短、供应链半径的大小,对供应商供货的稳定性、及时性和质量都产生重大影响。例如1996年底发生的丰田公司停产事故,导致减产汽车1万台的损失。其原因就是因为一家生产配件的供应商发生火灾引起的。
3.2适时生产方式的适用环境
从适时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点以及面临的风险不难看出适时生产方式要求具备合适的应用环境,所以不能囫囵吞枣的照抄照搬适时生产方式,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生产环境和条件。
3.2.1全面质量管理。零废品是零库存的前提条件,而高质量的产品也正是应用适时生产方式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要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必须在应用适时生产方式的同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适时生产方式的应用必须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了传统质量控制思想的全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它所采用的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已被国际上190多个国家等效采用,称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必不可少的质量管理体系。
3.2.2全员参与。适时生产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不仅需要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也需要生产工人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参加培训,将自己从某一工序的专才培养成熟悉一种产品的全部流程的通才。在应用适时生产方式的过程中,生产工人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也要参与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
3.2.3均衡化生产。适时生产方式极易受到需求波动的影响,从而难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工人积极性也会因此大受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做好预测和计划工作,从而尽量保证生产的连续性。此外,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尽量规避风险降低损失,企业也可选择与供应商建立契约关系,以便通过法律途径弥补损失。
4、适时生产方式给会计核算带来的挑战和面临的一些问题
4.1适时生产方式给会计核算带来的挑战
适时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思想都产生了冲击。它使得管理者从追求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以低价占领市场转而思考提高产品质量和特点、满足顾客需要,达到顾客满意。同时适时生产方式也使得企业比过去更为重视供、产、销链条的有效合作,而不是封闭进行生产。此外,适时生产方因其独有的特点也给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带来新的挑战。
4.1.1企业成本可归属性增强。适时生产方式改变了“福特生产方式”按照生产产品所需工序设置车间,原料和半成品依照工序的设置顺序进行传递生产方法,代之以制造单元式布局,每个制造单元独立生产一种产品。制造单元的应用使许4.1.2企业成本构成发生变化。适时生产码(下转页)(上接页)方式加强了企业对自动化的要求,大量机器设备的应用代替了人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得产品成本构成发生了变化。其中直接人工成本降低,固定性制造费用提高。
4.1.3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趋于一致。由于适时生产方式具有零库存的特点,生产只在有购货需要时进行,从而也就不存在产品成本跨期分配的问题了。
4.2适时制生产方式面临的一些问题
适时生产方式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备受西方企业界和管理学家的推崇,引入我国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重视。但要想在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还面临不少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4.2.1观念需要转变。要实施适时生产方式首先要逐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多年来实施“福特生产方式”形成的固有观念、依赖观念和计划观念等。
变“先生产后销售”为“先销售后生产”;变“产品为销售”为“产品为顾客”;变“满足顾客需要”为“达到顾客满意”等。
4.2.2提高自动化水平。我国制造业企业自动化程度普遍偏低,而想真正实现适时制生产方式下高效率的制造单元布局,没有高技术的设备和人员是行不通的。在丰田汽车总装线上,自动化程度高达95%以上,真正靠人工操作的工序很少。反观我国制造业企业,自动化水平低,职工素质参差不齐,这些是应用适时生产方式的瓶颈。
4.2.3加强供应链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理,致使我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很落后,表现形式就是供应链不是过长就是半径过大。据了解,丰田汽车总装厂供应链的半径不超过40分钟的车程,相比之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供应链的建设滞后,要想使适时生产方式取得预期效果,实在勉为其难。
4.2.4制度执行要到位。适时生产方式的实施离不开“看板”管理,“看板”管理是应用适时生产方式的强有力工具。但“看板”管理的实施要靠制度执行到位来保障。
“不缺制度缺制约,不缺法律缺法制,不缺纪律缺自律”是企业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法宝就是“依法办事”,不能“以法办事”。
总之,我国企业应立足于自身生产的特点,从提高认识改善生产环境入手,逐步引入先进的适时生产方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挑战,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