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7 19: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01:25
ABB的目的在于预测未来期间组织对资源的需求量,而这些需求是由未来期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决定的,因此ABB编制的起点是下一经营期间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水平。 由于ABB 追踪组织的流程是如何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因此与建立在成本分配观基础上的ABC不同的是,它建立在资源消耗观的基础上,根据“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原理,首先预测产出量,再预测产出消耗的作业量,最后预测作业消耗的资源量。作业基础预算基本模型如图1 所示,可以总结为7个步骤,构成一个动态的可循环的过程 。 (1) 预测产品或劳务(即成本标的) 在下一经营期间的需求量。
(2) 确定作业消耗比率,即每单位产品或劳务消耗的作业数量。
(3) 用作业消耗比率乘以产品或劳务的预测需求量,预测出下一经营期间可以满足成本标的消耗需求的作业量。
(4) 确定资源消耗比率,即每单位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
(5) 用资源消耗比率乘以第3 步中预测出来的作业需求量,预测出下一经营期间可以满足作业消耗需求的资源量。
在这一步中,必须寻求资源的经营平衡,即资源的需求量必须与目前资源供应量一致。如果预测的资源需求量等于或大致上(在一个可接受的限度内) 等于资源的供应量,则资源达到了经营平衡,进入步骤(6) 。如果没有达到经营平衡,增加或减少目前资源的供应量(例如引进新设备或出租闲置生产设备,雇佣或解聘临时工等) 。或者重新回到步骤(1) 修订步骤(1) ~ (4) 的投入量(例如重新预测产出需求,降低消耗比率,改变产品或劳务的功能等) ,计算新的资源需求量,来达到经营平衡。
(6) 用资源供应量乘以资源的预计单价,就可以预测出资源需求成本数据。
(7) 分配资源成本额到预测产品或劳务上。
在这一步中利用ABC 计算原理,把步骤5 中达到经营平衡时的资源供应总成本分配到作业和成本标的上,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利润、投资回报率等) ,并与组织确定的财务目标进行比较,判断财务目标是否达到。如果计算出来的利润、回报率等指标大于或等于财务目标,则预算达到了财务平衡。如果没有达到财务平衡,回到步骤(5) 修订步骤(1) ~ (4) 的投入量和资源的供应量,重新寻求经营平衡并转化为财务数据,来达到新的财务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