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之心做事,出世之心做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8 02: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25
2020.5.31 佳豫
《入世之心做事,出世之心做人》(解读论语第105天)
日经第410篇(述而第七)
经典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音同lei)》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这次孔子病的很严重,所以子路就去祈祷,把孔子曾经做过的功德都说了一遍,为了让孔子快点好起来。
古代称呼姓、名、字的叫法都有一定的讲究,老师和父母可以直接叫你名,其他人不准叫名,直接叫你的名是对你的大不敬,连皇上都不能称你名,只能称你字,这是常礼。
学生对老师也是一样的,不能直呼老师名字,要叫老师或者夫子。所以这里用了“尔”。
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祗。上下神袛就是指天地神,不论古今还是中外,这个祈福消灾的活动一直延续存在着。
孔子对子路说,他自己一直在祈祷,不是等到大病了才祈祷。
我们看,去寺庙祈祷的人,脸上也不会贴好人还是坏人,他们都会去祈祷,但是求的东西不一样。
有些人是去祈祷自己升官发财,拿着东西去供养天地鬼神,岂不是有点像贿赂的感觉。平时不去断恶修善,临事的时候带着自私自利去祈祷,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叫亵渎神灵。
那夫子每天的祈祷是,自己能够多力行善事,多积阴德,能够做一个善人。
所以孔子祈祷时很有自信,因为他问心无愧,他平时一直秉承着做一个君子,处处大公无私,仁慈博爱,只想着天下苍生,这样自然能感动天地神灵,并得到护佑。
那我们就要问了,既然孔子做的这么好,怎么还会生重病呢?!这里可能就要说到一个因果了。
连释迦牟尼佛,当年他本人也有三个月受马麦之报呢。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能吃多少顿饭,喝多少口水,都是有定数的,都是前生所造的业决定的。
论语中有提到:陈蔡绝粮,也就是说,夫子也有没粮食吃的时候,连马麦都没有,那时候饿得半死。
虽然没有吃的,但是,不论是夫子还是释迦牟尼佛,他们都没有因为贫穷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初心,还是坚守正道,死守善道。
所以孔子这里,重病也没关系,他还是正心诚意,不违君子之道。
前面有讲过,伯牛有疾,也是说的一个因果关系。所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儒家圣贤,畏惧造恶,知道造恶,将来必有恶报,他们害怕这个,所以就不造恶。
凡人正好相反,造恶,是因为他肆无忌惮,可是等到果报来临的时候,又害怕了,但是害怕也没用了。
夫子在陈蔡绝粮的时候还弹琴、还唱歌,还能说出: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夫子其实是用这样的话,来鼓励弟子们。意思就是说:兰花长在深山老林里,没人用它、没人欣赏它,它还是自己吐露芳香,自得其乐。
祈祷该怎么样祈祷呢?要向内看,请求天地神赐予解决问题的智慧、勇气和力量,而不是直接祈求赐予想要的结果。
一切罪从心起,所以还得将心忏。所以要随时忏悔自己的业障,忏悔自己的身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