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击背后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7 13: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3:18
面对近年来建设性破坏、市场培育不力、外来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存在着建筑风格难保、传承后继乏人、民族语言濒危、保护开发脱节、挖掘创新不够等问题,引发了委员们的强烈关注。
从封闭性传承向开放性传承转变
民族民俗文化存在着建筑风格同化、民族语言消亡、服饰制度淡化、民族艺术失传四大危机。当前保护传承好民族民俗文化,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民族村容村貌保护,重点保护区应当保持民族建筑风格特色;民族语言的保护,重在维持民族重要语言特征。民族服饰的保护,要保留民族重要的艺术珍品;民族制度文化保护,弘扬优秀的族款村规民约;民族艺术的传承保护,要把民族文化的精华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
要加大财政投入工作力度,在走上市场运作前做好挖掘、保护、开发的前期基础工作;加大人力投入工作力度,大力引进、培育管理人才、创作人才、编导人才和技艺传承人才,建设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骨干队伍;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用宣传发展民族旅游业转换经济产值,用引导取得群众共识;加大民族民俗文化进校园工作力度,从娃娃抓起,培育良好的保护、传承氛围。
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精品
精粹才有市场,要突出开发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精品。
(一)突出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特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民族文化旅游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规划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展示场馆、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在民族地区积极推广民族文化体验五个一,让游客在文化旅游活动中“游览一个民族村寨,观赏一台民族歌舞,品尝一顿民族风味,购买一件民族商品,过上一次民族节日。
(二)突出地域特色与亮点,不断推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合理利用民族建筑、歌舞、服饰、传统手工艺、传统美食和婚嫁民俗等民族文化载体,建设集民族文化体验、古镇风光欣赏或度假体验等乡村旅游专业村。同时,加大少数民族工艺品开发力度,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中更多地注入民族民俗文化元素,使旅游产品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相得益彰。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要以开放的心态理性地看待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主动借鉴汲取,自觉变革调整,比如民族语言,有自身语言的要尽量保持,个别民族语言消亡了也不需恐惧。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就是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方式。
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既要避免“定格”式的保护,又要防止掠夺性的开发。要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剔除糟粕,保留原生的核心元素,同时加入与之相匹配的、与现代审美情趣相吻合的时尚元素,通过提升、打造和包装,使民族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开发中得到有效保护。
民族文化只有不断提高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和展示的频率,才能保持文化的活力。充分发掘、整理、保护、开发好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既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是加快怀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