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求《坦克装甲车辆》2006第二期《辩新坦克无用论》一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1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5:01

你说的文章是 第2期里《坦克必须“下岗”吗? 》中的新坦克无用论.

坦克必须“下岗”吗?http://qkzz.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3300&ID=410174

冷战结束,美苏对抗成为历史陈迹,在这股东西和解的风潮下,两大阵营开始大量裁减传统武器。世界各国对于战机、舰船的研发都放慢了脚步,对于一直是陆军武器核心的坦克,前途就更不明朗。放眼全球,有十多种坦克改进方案,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坦克发展计划。坦克真的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吗?

回顾历史上的“坦克无用论”

最早的“坦克无用论”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但在装甲兵先驱的努力之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实际表现彻底压倒了反对者的声音。不过,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于前两次战争中大显神威的以色列装甲部队,却大败于阿拉伯步兵和反坦克导弹之手,坦克的地位又遭到质疑。反对派认为:坦克如同中古时代的重甲骑兵,装甲日渐厚重,步履更显蹒跚,1973年的战争就像是百年战争中的克莱西与阿金考特会战,坦克已不堪一击。
坦克变得“太容易桩击毁”一直是遭受质疑的主要理由,从坦克诞生以来,类似的观点不绝于耳,不过这种说法从未成立,因为其内在逻辑站不住脚。在某些战例中,某种比例的坦克被击毁,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坦克性能。坦克虽然是用来抵抗破坏的,但并非不能被击毁,其防护性最大的意义是使得敌军火力无法处处形成坚强正面而能被装甲矛头集中突破。即使是在坦克相对干反坦克导弹最为脆弱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坦克的防护仍然足以抵抗大部分的攻击。武器会被击毁并不影响其价值的存在,有金刚不坏之躯的超级武器只能存在幻想世界里。
在坦克的“矛”“盾”之争中,装甲也并非总处于下风。二战之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DS)的威力足以击穿1000米外的30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次口径脱壳穿甲弹进‘步发展成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经过改进后其精度不逊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威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美军M1A1坦克使用的120毫米M829AI穿甲弹为例,其穿甲厚度已超过600毫米,威力增大了一倍。另外,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二战时空心装药破甲弹只能穿透4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穿透7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90年代,更达到了9倍之多。空心装药破甲弹威力的提升,意味着金属射流形成的时间必须延长,炸高(弹头引矮时与装甲之间的间隔)由相对于早期弹头直径的2倍随之相应增加到8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过,弹药的构造却常常将炸高*在2倍左右,所以现代空心装药破甲弹弹头的穿甲能力仍只是弹头直径的5~7倍,自二战以来威力提升1倍。
与“矛”相比较.“盾”的发展其实是领先的。自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坦克的装甲只有100~200毫米厚,而80年代采用新装甲技术的新一代坦克,在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的攻击时防护至少相当于1000毫米以上的轧制均质钢装甲,在对付尾冀稳定脱壳穿甲弹时,估计至少相当于500毫米的轧制均质钢装甲。也就是说,在坦克火力提升1倍的同一时间段内,防护提升了5~10倍,不但没降,反而上升。此外,若考虑到机动性的提升,则坦克防护性能的提升更是惊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俄。英、法等国均有60吨以上的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无奈当时的技术却无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使这些巨兽纷纷夭折。但当代60吨以上的坦克如“豹”2A6或M1A2,即使是与上一代机动性见长的“豹”1、AMX-30坦克相比,机动性仍是大幅提升。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提升是事实,但50年来装甲防护性能的提升更大。坦克太过脆弱的论点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达到高峰,但随后已被事实粉碎,科技进步为新一代坦克注入了新生命。

新“坦克无用论”

第三代坦克开始服役后,重量日重,惭惭无法以放大的方式来增强战斗力,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国便开始进行下一代坦克的研究,其结论基本是未来的坦克应改用无人炮塔。乘员集中乘坐在车体内的布局。不过,冷战在一夕之间结束,这些概念的研究似乎纷纷束之高阁,坦克存废的争论再起。新的国际环境为坦克的未来打了个问号,而坦克太过脆弱这一老话题也因技术发展。新军事理论的出现而复活。此外,从长期趋势来看,新军事变革中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概念也确实挑战了坦克的主宰地位。
坦克功能有局限质疑坦克存在价值的论点,首先指向坦克功能的日趋狭隘——只限于“反坦克”,在其他任务中无用武之地。这种说法的出现,一是因为后冷战时代已没有华约组织庞大的装甲部队需要对付:二是因为现代坦克改用滑膛炮后,可发射弹种有限所致。然而这些评论无论从任务需求还是从技术层面看,都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目前和平的局势未必会永远持续:朝鲜半岛.印巴之间和中东局势仍是剑拔弩张,而且坦克的威慑力在后冷战时代的维和任务等低强度冲突中,仍有重要价值。滑膛炮的适用弹种也较广,不仅苏联125毫米滑膛炮能发射OF39尾翼稳定高爆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也证明西方常用的多用途反坦克榴弹(HEAT—MP)也是对付建筑物及碉堡的有效弹药,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的威力此前被人们低估了。过去西方坦克之所以未将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用作主要弹药,甚至连次要弹药都算不上,乃是基于战术的需求,而不是滑膛炮本身技术的*。反坦克的要求主导了冷战时期西方陆军的战术思路,从坦克、炮兵、直升机,甚至步兵无不如此,所以坦克的次要弹种仍选用具有较强反坦克功能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在不同的战术思路下,传统的高爆弹仍然会是弹药清单中的一项,目前如瑞典、德国与法国都已在开发由现役120毫米滑膛炮发射的新型高爆弹。

智能武器的威胁质疑坦克存在的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坦克的生存性。过去非制导武器为维持远距离射击的命中率,必须拥有高速且低伸的弹道,早期的反坦克导弹也沿着瞄准线弹道攻击,因此,在远距离时坦克最容易桩击中的部位仅限于正面,坦克可透过强化正面装甲的方式来提高防护,2003年的实战仍证明,M1A2等当代坦克的正面装甲几乎还是刀*不入。但现代反坦克武2S的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攻击方式愈来愈多变,不但可以攻顶,甚至还可以针对散热器、观瞄设备、舱门等特别脆弱的部位进行攻击,坦克需要安装装甲的地方越来越多。坦克虽然可以应用新的装甲材料,并持续增加各部位的装甲,但这将使坦克变得更为笨重,如此一来不禁令人回想起二战末期德国的剧oo、“鼠”式等超过140吨的庞然大物,它们的确做到了面面俱到的周全防护,但速度迟缓、机械性能低劣,单位压力过大,完全丧失了实用性。
智能反坦克武2S造成的威胁更甚以
往,不过坦克也并不是坐以待毙。坦克历来通过结构变化(如菱形一炮塔式,多炮塔一单炮塔)而在同等重量*下增强装甲,未来坦克也可进行类似的变化(如有人炮塔一无人炮塔)达到目的。此外,像舰船、飞机的战场生存性并不完全依赖装甲,还包括各种干扰、拦截与压制措施,坦克也可采用同样的途径。既然反坦克武器不是靠提升破坏力,而是通过导引科技进步采用非传统的攻击模式,坦克也可发展隐身、干扰或主动拦截技术等与之抗衡。俄罗斯的“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与“竞拄场”E主动防护系统便是很奸的例子。在这方面其池国家也不甘落后,例如德国研制出AWISS远距离防护系统:法国研制出KDFM隐身组件、KBCM压制组件以及SPATEM抗弹头主动防护系统:意大利则发展了降低雷达与红外线信号的隐身组件,据称可以减少90%~99%的6~100G赫兹波段雷达信号、85%的3~5微米、8~12微米波段红外信号。

战场网络化新挑战对坦克未来构成展大挑战的,可能不是坦克是否容易被击毁或功能广泛与否,而是更*性的变化:网络中心战。坦克虽然仍是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但一些分析家设想:在未来的冲突中坦克将交给各式各样的远程武器来对付。在网络化战场中,任何观察设备都可将战场信息传送给射击单位发动攻击,使敌坦克尚未接近已桩击毁。在极端的状况下,甚至将不再需要近距离接战,因而坦克也就“下岗”了。
对此反对的论点也有其依据。例如在越南与科索沃,敌军可以通过伪装、疏散、渗透等方式来反制侦测,近战的可能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能只靠便携式武器或远程武器。无论网络如何进步,信息传输与弹药飞行都需要时间,远程火力也总会有所延迟,因此,仍需要坦克来应付近战,坦克可较远程武器更迅速、直接地回应现场状况,也比下车的步兵有更强大、更具机动性的火力及防护力,可以大幅减小步兵的战斗伤亡。此外,武器系统不仅要具有某种能力,还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坦克仍是较经济的反坦克武器。同时,新科技的植入也可提升坦克的攻击范围,坦克可通过网络成自行发射.控制微型无人飞机来获得目标信息,并可发射制导炮弹直接攻击视距外目标。美,法等国目前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平心而论,网络化的发展至多使坦克不再那么重要,坦克在未来兵力编制十的比重,可能会较现部队低,而依靠网络连结来弥补其战斗力损失。不过这种重要性递减的现象,一直是坦克的发展趋势,现代坦克就单体性能而言,远比二战中的车型强得多,但论及主宰战场的能力反而相对较差。坦克独自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坦克日渐依靠编入混合兵种部队中才能发挥威力。

坦克到底是什么?

正反两方的意见相持不下,看来还得通过各国实际的发展计划这一-事实进行裁决,它代表各*事专家集体分析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认为坦克已终结的最强力证据就是西方各国并没有新的坦克发展计划。不过现代武器改用新颖的称呼,或出现怪异拗口的字头略语并不稀奇,夸张如所谓的“四轮驱动可越野轻型运输系统”(FWADCCCLWTS),说穿了不过就是俗称的吉普车而已。因此,想断言坦克是否已终结,必须先搞清楚坦克的定义,其实质是什么?否则只以名称为准将无所适从。
坦克到底是什么?乍看之下不难回答,人们可轻易说出坦克的基本定义:全装甲、有炮塔、具有履带承载系统的战斗车辆,而为了与有炮塔的自行火炮以及其他携带小口径火炮的侦察车进行区别,因此,坦克是“搭载大口径火炮以直射为主的全装甲有炮塔履带式战斗车辆”。不过,回溯坦克的历史,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是全履带、全装甲车辆,多没有炮塔:20世纪30年代的T-34的76毫米“大口径”主炮曾傲视群雄,如今却还不如一些侦察车上的90毫米或105毫米主炮。再与其他武器系统相比,坦克问世90年来,的确一直以火炮直接射击为主,但是“步兵”出现400多年来,持长矛。火绳艳的时间也超过一个世纪:火药炮兵在500年的历史中也有400年是直接射击,直到最近100年才渐渐改以间接射击为主。
由此可见,坦克一如其他武器系统,定义其实是变化的。坦克的武器装备在变,防护技术在变,机动技术在变,过去技术发展就曾重塑了“坦克”的定义。未来的坦克若以新技术获得更强战斗力,自然也不能拘泥于当前“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的定义。“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只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满足所需火力的设计,而“履带”承载系统也只是现阶段为提供坦克足够越野性能的选择,这些特征都会随着技术而改变。如果僵化地视改变为终结,那么别说是坦克,就算古老的步兵与炮兵,也早已灭绝无数次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坦克的确没有终结,但定义比较狭隘的“主战坦克”却肯定已行将就木。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重量至少达到40余吨,而超过60吨的坦克更是绝大多数,但如今西方各国陆军的未来装备无不以减重为第一要务,因此,主战坦克将要绝种了。不过,就像“坦克”一样,“主战坦克”也是变化的概念,现有的定义都只是当代技术条件下的产物,自然不应该将今日的标准僵化地套用到未来世界。现在主战坦克需要一定的“重量”来容纳巨炮和厚甲,这与上面提到的“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等定义如出一辙,也只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为获得所需战斗力的设计,会随着新技术而改变,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量不必受限于上一代。另外,与技术同样重要的是设计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生产40吨以上重型坦克的各项技术便已齐备,然而当二战进行了6年之后,重型坦克仍仅在德国、苏联较为普遍。美国在二战中没有大量生产重型坦克,并不是技术不足,而是偏好轻轻的坦克。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之下,各国有不同的考虑和取舍,产生出风格迥异的坦克,因此在同一时代我们既能看到36吨的AMX-30主战坦克,又能看到55吨的“酋长”主战坦克,两者相差近20吨,主战坦克的重量规格从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国未来坦克发展计划

有了定义变化的观念之后,再来看一看各国的未来陆军武器新计划,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坦克或主战坦克非但没绝迹,其发展反而方兴未艾。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各国的坦克发展计划。
美国未来战斗系统 美国下一代坦克是未来战斗系统(FCS)中的一部分。未来战斗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武器,而是一整套“以网络为中心”的“系统的系统”,将发展一系列的无人机,地面无人车辆以及有人地面车辆.其有人地面车辆是一系列18吨级高度通用的车型,采用混合电力驱动,并具有先进材料车身结构、信号控制与主动防护系统,也可
加装附加装甲。有人地面车辆在设计上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目前已推出两种通用底盘的原型车,预计在2008年后陆续服役,但需到2030年以后才足以取代现役的M1主战坦克和M2/M3步兵战车。有人地面车辆中的“瞄准线/超瞄准线”(10S/BLOS)系统,或称“机动战斗系统”(MCS)就是“坦克”。MCS设计上为全装甲无人炮塔履带式车辆,具有105~120毫米的大口径主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增程制导炮弹,并可能应用电热化学炮技术。

英国未来快速反应系统英国的下一代坦克是未来快速反应系统(FRES)车族之一。FRES与美国FCS计划中的有人地面车辆类似,是一种包含各种不同功能的完整车族,可担任战场上16种不同的任务。FRES预计在2012年服役,最初将先行取代老式的“萨克松”4×4装甲车、FV430系列装甲运兵车和“蝎”式装甲侦察车,但也要到2035年前后才能取代“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武士”步兵战车。
FRES车族考虑同时采用前置发动机与后置发动机两种腰带式底盘,轮式指挥车也在考虑之列.FRES车族中的“直射火力平台”就是坦克,设计上可能采用类似美国机动火炮系统的顶置火炮,采用105毫米或120毫米主炮,并将观瞄设备安装在火炮上方以改善视野,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前方。FRES车族将分为轻型与重型两种规格,在最初计划中分别以C—130和A-400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但鉴于C-130的承载量实在太低,英国已在2005年6月将重量规格放宽,分别以A-400M和C-17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1架C—17应可携带2辆FRES飞行5560千米。由此推断,直射火力平台的重量将在38吨左右。
法国轮式装甲车法国目前正在推动轮式装甲车(EBRC,也叫EBXX)计划,将用来取代现役的AMX IORC、ERC-90装甲侦察车和AMX-30主战坦克,预定在2012年后服役。EBRC与美国FCS也有些类似,可遥控无人机和无人地面车辆,具有超瞄准线作战和网络化作战能力,并采用隐身设计、主动防护系统、混合电力驱动等新技术。EBRC目前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一种方案重16吨(若是轮式采用6×6结构),拥有1个安装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的无人炮塔,炮塔两侧还装有导弹发射器,此方案原定于2005年推出原型车。另一种方案重24吨(若是轮式采用8×8结构),安装1个双人炮塔,武器可能为1门105毫米成120毫米电热化学炮,或低后坐力120毫米滑膛炮,并可发射增程制导炮弹。
德国中型主战坦克概念德国现役“豹”2坦克历来被评为当代最佳主战坦克,继承了德国在坦克方面的优良传统,“豹”2坦克的后继车型也就特别引人注目。有关德国在2010—2015年后的新一代车型,目前的概念是一种中型(30-40吨)主战坦克,不过这一概念的前景尚不明朗,仍有待进一步确认。此前,德国曾经制造过“实验性全面防护”(EGS)概念车,之后又以“新装甲平台”(NGP)的名义,进行了包括混合电力驱动、车用电子等许多相关技术与概念的研究。NGP车系包括坦克型平台、步兵战车型平台以及战斗支援平台(防空车、自行迫击炮)。其坦克型平台乘员舱布置在车体内,采用无人炮塔设计.武器系统为140毫米滑瞠炮,或多用途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并配合1-2门35~50毫米中口径机关炮。NGP项目的研究日前虽已终止,但其步兵战车型平台最后演变为“美洲狮”步兵战车,NGP项目其他相关的技术与概念成果,都将是德国发展未来中型主战坦克的基础。
俄罗斯1-95坦克俄罗斯不是西方国家,但身为冷战时代美国的唯一对手,其军事技术不容小觑。俄罗斯未来坦克计划虽然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滥用新名词,俄罗斯仍沿用坦克之名。20世纪90年代已有传闻说俄罗斯将部署新一代坦克,新坦克车重约50吨,拥有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与装甲,配备135毫米主炮的低外形无人炮塔,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内,名字为T-94或T-95。2000年3月,俄罗斯国防*宣布已经开发出名为T-95的主战坦克,证实了此新型坦克的存在。不过,根据俄罗斯的命名原则,俄罗斯坦克在研制阶段一般不会获得T的编号,而仅称为“Ob.”这似乎暗示T-95已经服役。已知的T-95的特征符合当初的猜测,但也有资料指出它可能安装更大口径的152毫米主炮,除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外,还可发射射程达10千米的新型反坦克导弹。T-95也将装备一套新型火控系统,包括雷达、激光测距仪、热像观瞄系统等,为适应无人炮塔设计,其性能应远比俄罗斯现役坦克先进。

其他国家发展情况其他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战坦克的发展,仍停留在追赶先进的状态。如印度的“阿琼”。巴基斯坦的“哈里德”和中国的99式等,性能多与俄罗斯现役T-80/90主战坦克相当.尚不足以列入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名单。
从上述的发展计划可以发现,以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的坦克仍是全装甲有炮塔的设计,除重量减轻、配备导弹和轮式车型外,与今日的差别并不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符合目前的坦克和主战坦克的定义。根据欧洲常规武器条约的规定,坦克(条约用语为battletank)是指“空车重量大于16.5吨的履带式车辆,具有可360度旋转且口径大干75毫米的主炮,符合这些条件的新服役轮式车辆也视为坦克”。

结语——“马甲,还是马甲”

未来坦克的确在某些特征上与今日略有差异,但正因为变化才使坦克与时俱进。俄罗斯T-95主战坦克可能已经服役,其重量、结构完全符合传统的主战坦克定义。西方先进国家虽没有主战坦克新计划,其中美国更热衷于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武器系统。但无论网络中心战概念是否正确,何时能实现,坦克的需求都没有被消失,尽管车重。装甲减轻,并考虑轮式结构,但这并非是综合战斗力的减弱,而是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未来的坦克、主战坦克只是换了个名称,仅仅换了件“马甲”而已。根据已知进度,他们将在未来10~20年间陆续服役,假如他们也像这一代坦克一样服役30年的话,则坦克的生命至少要延续到2045年,在此之前谈论坦克的终结,不过是咬文嚼字的游戏罢了。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103141559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5:01

你说的文章是 第2期里《坦克必须“下岗”吗? 》中的新坦克无用论.

坦克必须“下岗”吗?http://qkzz.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3300&ID=410174

冷战结束,美苏对抗成为历史陈迹,在这股东西和解的风潮下,两大阵营开始大量裁减传统武器。世界各国对于战机、舰船的研发都放慢了脚步,对于一直是陆军武器核心的坦克,前途就更不明朗。放眼全球,有十多种坦克改进方案,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坦克发展计划。坦克真的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吗?

回顾历史上的“坦克无用论”

最早的“坦克无用论”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但在装甲兵先驱的努力之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实际表现彻底压倒了反对者的声音。不过,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于前两次战争中大显神威的以色列装甲部队,却大败于阿拉伯步兵和反坦克导弹之手,坦克的地位又遭到质疑。反对派认为:坦克如同中古时代的重甲骑兵,装甲日渐厚重,步履更显蹒跚,1973年的战争就像是百年战争中的克莱西与阿金考特会战,坦克已不堪一击。
坦克变得“太容易桩击毁”一直是遭受质疑的主要理由,从坦克诞生以来,类似的观点不绝于耳,不过这种说法从未成立,因为其内在逻辑站不住脚。在某些战例中,某种比例的坦克被击毁,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坦克性能。坦克虽然是用来抵抗破坏的,但并非不能被击毁,其防护性最大的意义是使得敌军火力无法处处形成坚强正面而能被装甲矛头集中突破。即使是在坦克相对干反坦克导弹最为脆弱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坦克的防护仍然足以抵抗大部分的攻击。武器会被击毁并不影响其价值的存在,有金刚不坏之躯的超级武器只能存在幻想世界里。
在坦克的“矛”“盾”之争中,装甲也并非总处于下风。二战之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DS)的威力足以击穿1000米外的30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次口径脱壳穿甲弹进‘步发展成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经过改进后其精度不逊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威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美军M1A1坦克使用的120毫米M829AI穿甲弹为例,其穿甲厚度已超过600毫米,威力增大了一倍。另外,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二战时空心装药破甲弹只能穿透4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穿透7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90年代,更达到了9倍之多。空心装药破甲弹威力的提升,意味着金属射流形成的时间必须延长,炸高(弹头引矮时与装甲之间的间隔)由相对于早期弹头直径的2倍随之相应增加到8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过,弹药的构造却常常将炸高*在2倍左右,所以现代空心装药破甲弹弹头的穿甲能力仍只是弹头直径的5~7倍,自二战以来威力提升1倍。
与“矛”相比较.“盾”的发展其实是领先的。自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坦克的装甲只有100~200毫米厚,而80年代采用新装甲技术的新一代坦克,在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的攻击时防护至少相当于1000毫米以上的轧制均质钢装甲,在对付尾冀稳定脱壳穿甲弹时,估计至少相当于500毫米的轧制均质钢装甲。也就是说,在坦克火力提升1倍的同一时间段内,防护提升了5~10倍,不但没降,反而上升。此外,若考虑到机动性的提升,则坦克防护性能的提升更是惊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俄。英、法等国均有60吨以上的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无奈当时的技术却无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使这些巨兽纷纷夭折。但当代60吨以上的坦克如“豹”2A6或M1A2,即使是与上一代机动性见长的“豹”1、AMX-30坦克相比,机动性仍是大幅提升。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提升是事实,但50年来装甲防护性能的提升更大。坦克太过脆弱的论点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达到高峰,但随后已被事实粉碎,科技进步为新一代坦克注入了新生命。

新“坦克无用论”

第三代坦克开始服役后,重量日重,惭惭无法以放大的方式来增强战斗力,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国便开始进行下一代坦克的研究,其结论基本是未来的坦克应改用无人炮塔。乘员集中乘坐在车体内的布局。不过,冷战在一夕之间结束,这些概念的研究似乎纷纷束之高阁,坦克存废的争论再起。新的国际环境为坦克的未来打了个问号,而坦克太过脆弱这一老话题也因技术发展。新军事理论的出现而复活。此外,从长期趋势来看,新军事变革中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概念也确实挑战了坦克的主宰地位。
坦克功能有局限质疑坦克存在价值的论点,首先指向坦克功能的日趋狭隘——只限于“反坦克”,在其他任务中无用武之地。这种说法的出现,一是因为后冷战时代已没有华约组织庞大的装甲部队需要对付:二是因为现代坦克改用滑膛炮后,可发射弹种有限所致。然而这些评论无论从任务需求还是从技术层面看,都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目前和平的局势未必会永远持续:朝鲜半岛.印巴之间和中东局势仍是剑拔弩张,而且坦克的威慑力在后冷战时代的维和任务等低强度冲突中,仍有重要价值。滑膛炮的适用弹种也较广,不仅苏联125毫米滑膛炮能发射OF39尾翼稳定高爆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也证明西方常用的多用途反坦克榴弹(HEAT—MP)也是对付建筑物及碉堡的有效弹药,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的威力此前被人们低估了。过去西方坦克之所以未将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用作主要弹药,甚至连次要弹药都算不上,乃是基于战术的需求,而不是滑膛炮本身技术的*。反坦克的要求主导了冷战时期西方陆军的战术思路,从坦克、炮兵、直升机,甚至步兵无不如此,所以坦克的次要弹种仍选用具有较强反坦克功能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在不同的战术思路下,传统的高爆弹仍然会是弹药清单中的一项,目前如瑞典、德国与法国都已在开发由现役120毫米滑膛炮发射的新型高爆弹。

智能武器的威胁质疑坦克存在的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坦克的生存性。过去非制导武器为维持远距离射击的命中率,必须拥有高速且低伸的弹道,早期的反坦克导弹也沿着瞄准线弹道攻击,因此,在远距离时坦克最容易桩击中的部位仅限于正面,坦克可透过强化正面装甲的方式来提高防护,2003年的实战仍证明,M1A2等当代坦克的正面装甲几乎还是刀*不入。但现代反坦克武2S的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攻击方式愈来愈多变,不但可以攻顶,甚至还可以针对散热器、观瞄设备、舱门等特别脆弱的部位进行攻击,坦克需要安装装甲的地方越来越多。坦克虽然可以应用新的装甲材料,并持续增加各部位的装甲,但这将使坦克变得更为笨重,如此一来不禁令人回想起二战末期德国的剧oo、“鼠”式等超过140吨的庞然大物,它们的确做到了面面俱到的周全防护,但速度迟缓、机械性能低劣,单位压力过大,完全丧失了实用性。
智能反坦克武2S造成的威胁更甚以
往,不过坦克也并不是坐以待毙。坦克历来通过结构变化(如菱形一炮塔式,多炮塔一单炮塔)而在同等重量*下增强装甲,未来坦克也可进行类似的变化(如有人炮塔一无人炮塔)达到目的。此外,像舰船、飞机的战场生存性并不完全依赖装甲,还包括各种干扰、拦截与压制措施,坦克也可采用同样的途径。既然反坦克武器不是靠提升破坏力,而是通过导引科技进步采用非传统的攻击模式,坦克也可发展隐身、干扰或主动拦截技术等与之抗衡。俄罗斯的“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与“竞拄场”E主动防护系统便是很奸的例子。在这方面其池国家也不甘落后,例如德国研制出AWISS远距离防护系统:法国研制出KDFM隐身组件、KBCM压制组件以及SPATEM抗弹头主动防护系统:意大利则发展了降低雷达与红外线信号的隐身组件,据称可以减少90%~99%的6~100G赫兹波段雷达信号、85%的3~5微米、8~12微米波段红外信号。

战场网络化新挑战对坦克未来构成展大挑战的,可能不是坦克是否容易被击毁或功能广泛与否,而是更*性的变化:网络中心战。坦克虽然仍是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但一些分析家设想:在未来的冲突中坦克将交给各式各样的远程武器来对付。在网络化战场中,任何观察设备都可将战场信息传送给射击单位发动攻击,使敌坦克尚未接近已桩击毁。在极端的状况下,甚至将不再需要近距离接战,因而坦克也就“下岗”了。
对此反对的论点也有其依据。例如在越南与科索沃,敌军可以通过伪装、疏散、渗透等方式来反制侦测,近战的可能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能只靠便携式武器或远程武器。无论网络如何进步,信息传输与弹药飞行都需要时间,远程火力也总会有所延迟,因此,仍需要坦克来应付近战,坦克可较远程武器更迅速、直接地回应现场状况,也比下车的步兵有更强大、更具机动性的火力及防护力,可以大幅减小步兵的战斗伤亡。此外,武器系统不仅要具有某种能力,还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坦克仍是较经济的反坦克武器。同时,新科技的植入也可提升坦克的攻击范围,坦克可通过网络成自行发射.控制微型无人飞机来获得目标信息,并可发射制导炮弹直接攻击视距外目标。美,法等国目前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平心而论,网络化的发展至多使坦克不再那么重要,坦克在未来兵力编制十的比重,可能会较现部队低,而依靠网络连结来弥补其战斗力损失。不过这种重要性递减的现象,一直是坦克的发展趋势,现代坦克就单体性能而言,远比二战中的车型强得多,但论及主宰战场的能力反而相对较差。坦克独自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坦克日渐依靠编入混合兵种部队中才能发挥威力。

坦克到底是什么?

正反两方的意见相持不下,看来还得通过各国实际的发展计划这一-事实进行裁决,它代表各*事专家集体分析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认为坦克已终结的最强力证据就是西方各国并没有新的坦克发展计划。不过现代武器改用新颖的称呼,或出现怪异拗口的字头略语并不稀奇,夸张如所谓的“四轮驱动可越野轻型运输系统”(FWADCCCLWTS),说穿了不过就是俗称的吉普车而已。因此,想断言坦克是否已终结,必须先搞清楚坦克的定义,其实质是什么?否则只以名称为准将无所适从。
坦克到底是什么?乍看之下不难回答,人们可轻易说出坦克的基本定义:全装甲、有炮塔、具有履带承载系统的战斗车辆,而为了与有炮塔的自行火炮以及其他携带小口径火炮的侦察车进行区别,因此,坦克是“搭载大口径火炮以直射为主的全装甲有炮塔履带式战斗车辆”。不过,回溯坦克的历史,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是全履带、全装甲车辆,多没有炮塔:20世纪30年代的T-34的76毫米“大口径”主炮曾傲视群雄,如今却还不如一些侦察车上的90毫米或105毫米主炮。再与其他武器系统相比,坦克问世90年来,的确一直以火炮直接射击为主,但是“步兵”出现400多年来,持长矛。火绳艳的时间也超过一个世纪:火药炮兵在500年的历史中也有400年是直接射击,直到最近100年才渐渐改以间接射击为主。
由此可见,坦克一如其他武器系统,定义其实是变化的。坦克的武器装备在变,防护技术在变,机动技术在变,过去技术发展就曾重塑了“坦克”的定义。未来的坦克若以新技术获得更强战斗力,自然也不能拘泥于当前“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的定义。“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只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满足所需火力的设计,而“履带”承载系统也只是现阶段为提供坦克足够越野性能的选择,这些特征都会随着技术而改变。如果僵化地视改变为终结,那么别说是坦克,就算古老的步兵与炮兵,也早已灭绝无数次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坦克的确没有终结,但定义比较狭隘的“主战坦克”却肯定已行将就木。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重量至少达到40余吨,而超过60吨的坦克更是绝大多数,但如今西方各国陆军的未来装备无不以减重为第一要务,因此,主战坦克将要绝种了。不过,就像“坦克”一样,“主战坦克”也是变化的概念,现有的定义都只是当代技术条件下的产物,自然不应该将今日的标准僵化地套用到未来世界。现在主战坦克需要一定的“重量”来容纳巨炮和厚甲,这与上面提到的“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等定义如出一辙,也只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为获得所需战斗力的设计,会随着新技术而改变,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量不必受限于上一代。另外,与技术同样重要的是设计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生产40吨以上重型坦克的各项技术便已齐备,然而当二战进行了6年之后,重型坦克仍仅在德国、苏联较为普遍。美国在二战中没有大量生产重型坦克,并不是技术不足,而是偏好轻轻的坦克。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之下,各国有不同的考虑和取舍,产生出风格迥异的坦克,因此在同一时代我们既能看到36吨的AMX-30主战坦克,又能看到55吨的“酋长”主战坦克,两者相差近20吨,主战坦克的重量规格从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国未来坦克发展计划

有了定义变化的观念之后,再来看一看各国的未来陆军武器新计划,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坦克或主战坦克非但没绝迹,其发展反而方兴未艾。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各国的坦克发展计划。
美国未来战斗系统 美国下一代坦克是未来战斗系统(FCS)中的一部分。未来战斗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武器,而是一整套“以网络为中心”的“系统的系统”,将发展一系列的无人机,地面无人车辆以及有人地面车辆.其有人地面车辆是一系列18吨级高度通用的车型,采用混合电力驱动,并具有先进材料车身结构、信号控制与主动防护系统,也可
加装附加装甲。有人地面车辆在设计上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目前已推出两种通用底盘的原型车,预计在2008年后陆续服役,但需到2030年以后才足以取代现役的M1主战坦克和M2/M3步兵战车。有人地面车辆中的“瞄准线/超瞄准线”(10S/BLOS)系统,或称“机动战斗系统”(MCS)就是“坦克”。MCS设计上为全装甲无人炮塔履带式车辆,具有105~120毫米的大口径主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增程制导炮弹,并可能应用电热化学炮技术。

英国未来快速反应系统英国的下一代坦克是未来快速反应系统(FRES)车族之一。FRES与美国FCS计划中的有人地面车辆类似,是一种包含各种不同功能的完整车族,可担任战场上16种不同的任务。FRES预计在2012年服役,最初将先行取代老式的“萨克松”4×4装甲车、FV430系列装甲运兵车和“蝎”式装甲侦察车,但也要到2035年前后才能取代“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武士”步兵战车。
FRES车族考虑同时采用前置发动机与后置发动机两种腰带式底盘,轮式指挥车也在考虑之列.FRES车族中的“直射火力平台”就是坦克,设计上可能采用类似美国机动火炮系统的顶置火炮,采用105毫米或120毫米主炮,并将观瞄设备安装在火炮上方以改善视野,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前方。FRES车族将分为轻型与重型两种规格,在最初计划中分别以C—130和A-400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但鉴于C-130的承载量实在太低,英国已在2005年6月将重量规格放宽,分别以A-400M和C-17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1架C—17应可携带2辆FRES飞行5560千米。由此推断,直射火力平台的重量将在38吨左右。
法国轮式装甲车法国目前正在推动轮式装甲车(EBRC,也叫EBXX)计划,将用来取代现役的AMX IORC、ERC-90装甲侦察车和AMX-30主战坦克,预定在2012年后服役。EBRC与美国FCS也有些类似,可遥控无人机和无人地面车辆,具有超瞄准线作战和网络化作战能力,并采用隐身设计、主动防护系统、混合电力驱动等新技术。EBRC目前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一种方案重16吨(若是轮式采用6×6结构),拥有1个安装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的无人炮塔,炮塔两侧还装有导弹发射器,此方案原定于2005年推出原型车。另一种方案重24吨(若是轮式采用8×8结构),安装1个双人炮塔,武器可能为1门105毫米成120毫米电热化学炮,或低后坐力120毫米滑膛炮,并可发射增程制导炮弹。
德国中型主战坦克概念德国现役“豹”2坦克历来被评为当代最佳主战坦克,继承了德国在坦克方面的优良传统,“豹”2坦克的后继车型也就特别引人注目。有关德国在2010—2015年后的新一代车型,目前的概念是一种中型(30-40吨)主战坦克,不过这一概念的前景尚不明朗,仍有待进一步确认。此前,德国曾经制造过“实验性全面防护”(EGS)概念车,之后又以“新装甲平台”(NGP)的名义,进行了包括混合电力驱动、车用电子等许多相关技术与概念的研究。NGP车系包括坦克型平台、步兵战车型平台以及战斗支援平台(防空车、自行迫击炮)。其坦克型平台乘员舱布置在车体内,采用无人炮塔设计.武器系统为140毫米滑瞠炮,或多用途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并配合1-2门35~50毫米中口径机关炮。NGP项目的研究日前虽已终止,但其步兵战车型平台最后演变为“美洲狮”步兵战车,NGP项目其他相关的技术与概念成果,都将是德国发展未来中型主战坦克的基础。
俄罗斯1-95坦克俄罗斯不是西方国家,但身为冷战时代美国的唯一对手,其军事技术不容小觑。俄罗斯未来坦克计划虽然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滥用新名词,俄罗斯仍沿用坦克之名。20世纪90年代已有传闻说俄罗斯将部署新一代坦克,新坦克车重约50吨,拥有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与装甲,配备135毫米主炮的低外形无人炮塔,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内,名字为T-94或T-95。2000年3月,俄罗斯国防*宣布已经开发出名为T-95的主战坦克,证实了此新型坦克的存在。不过,根据俄罗斯的命名原则,俄罗斯坦克在研制阶段一般不会获得T的编号,而仅称为“Ob.”这似乎暗示T-95已经服役。已知的T-95的特征符合当初的猜测,但也有资料指出它可能安装更大口径的152毫米主炮,除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外,还可发射射程达10千米的新型反坦克导弹。T-95也将装备一套新型火控系统,包括雷达、激光测距仪、热像观瞄系统等,为适应无人炮塔设计,其性能应远比俄罗斯现役坦克先进。

其他国家发展情况其他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战坦克的发展,仍停留在追赶先进的状态。如印度的“阿琼”。巴基斯坦的“哈里德”和中国的99式等,性能多与俄罗斯现役T-80/90主战坦克相当.尚不足以列入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名单。
从上述的发展计划可以发现,以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的坦克仍是全装甲有炮塔的设计,除重量减轻、配备导弹和轮式车型外,与今日的差别并不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符合目前的坦克和主战坦克的定义。根据欧洲常规武器条约的规定,坦克(条约用语为battletank)是指“空车重量大于16.5吨的履带式车辆,具有可360度旋转且口径大干75毫米的主炮,符合这些条件的新服役轮式车辆也视为坦克”。

结语——“马甲,还是马甲”

未来坦克的确在某些特征上与今日略有差异,但正因为变化才使坦克与时俱进。俄罗斯T-95主战坦克可能已经服役,其重量、结构完全符合传统的主战坦克定义。西方先进国家虽没有主战坦克新计划,其中美国更热衷于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武器系统。但无论网络中心战概念是否正确,何时能实现,坦克的需求都没有被消失,尽管车重。装甲减轻,并考虑轮式结构,但这并非是综合战斗力的减弱,而是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未来的坦克、主战坦克只是换了个名称,仅仅换了件“马甲”而已。根据已知进度,他们将在未来10~20年间陆续服役,假如他们也像这一代坦克一样服役30年的话,则坦克的生命至少要延续到2045年,在此之前谈论坦克的终结,不过是咬文嚼字的游戏罢了。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103141559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5:01

你说的文章是 第2期里《坦克必须“下岗”吗? 》中的新坦克无用论.

坦克必须“下岗”吗?http://qkzz.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3300&ID=410174

冷战结束,美苏对抗成为历史陈迹,在这股东西和解的风潮下,两大阵营开始大量裁减传统武器。世界各国对于战机、舰船的研发都放慢了脚步,对于一直是陆军武器核心的坦克,前途就更不明朗。放眼全球,有十多种坦克改进方案,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坦克发展计划。坦克真的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吗?

回顾历史上的“坦克无用论”

最早的“坦克无用论”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但在装甲兵先驱的努力之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实际表现彻底压倒了反对者的声音。不过,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于前两次战争中大显神威的以色列装甲部队,却大败于阿拉伯步兵和反坦克导弹之手,坦克的地位又遭到质疑。反对派认为:坦克如同中古时代的重甲骑兵,装甲日渐厚重,步履更显蹒跚,1973年的战争就像是百年战争中的克莱西与阿金考特会战,坦克已不堪一击。
坦克变得“太容易桩击毁”一直是遭受质疑的主要理由,从坦克诞生以来,类似的观点不绝于耳,不过这种说法从未成立,因为其内在逻辑站不住脚。在某些战例中,某种比例的坦克被击毁,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坦克性能。坦克虽然是用来抵抗破坏的,但并非不能被击毁,其防护性最大的意义是使得敌军火力无法处处形成坚强正面而能被装甲矛头集中突破。即使是在坦克相对干反坦克导弹最为脆弱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坦克的防护仍然足以抵抗大部分的攻击。武器会被击毁并不影响其价值的存在,有金刚不坏之躯的超级武器只能存在幻想世界里。
在坦克的“矛”“盾”之争中,装甲也并非总处于下风。二战之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DS)的威力足以击穿1000米外的30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次口径脱壳穿甲弹进‘步发展成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经过改进后其精度不逊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威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美军M1A1坦克使用的120毫米M829AI穿甲弹为例,其穿甲厚度已超过600毫米,威力增大了一倍。另外,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二战时空心装药破甲弹只能穿透4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穿透7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90年代,更达到了9倍之多。空心装药破甲弹威力的提升,意味着金属射流形成的时间必须延长,炸高(弹头引矮时与装甲之间的间隔)由相对于早期弹头直径的2倍随之相应增加到8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过,弹药的构造却常常将炸高*在2倍左右,所以现代空心装药破甲弹弹头的穿甲能力仍只是弹头直径的5~7倍,自二战以来威力提升1倍。
与“矛”相比较.“盾”的发展其实是领先的。自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坦克的装甲只有100~200毫米厚,而80年代采用新装甲技术的新一代坦克,在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的攻击时防护至少相当于1000毫米以上的轧制均质钢装甲,在对付尾冀稳定脱壳穿甲弹时,估计至少相当于500毫米的轧制均质钢装甲。也就是说,在坦克火力提升1倍的同一时间段内,防护提升了5~10倍,不但没降,反而上升。此外,若考虑到机动性的提升,则坦克防护性能的提升更是惊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俄。英、法等国均有60吨以上的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无奈当时的技术却无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使这些巨兽纷纷夭折。但当代60吨以上的坦克如“豹”2A6或M1A2,即使是与上一代机动性见长的“豹”1、AMX-30坦克相比,机动性仍是大幅提升。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提升是事实,但50年来装甲防护性能的提升更大。坦克太过脆弱的论点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达到高峰,但随后已被事实粉碎,科技进步为新一代坦克注入了新生命。

新“坦克无用论”

第三代坦克开始服役后,重量日重,惭惭无法以放大的方式来增强战斗力,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国便开始进行下一代坦克的研究,其结论基本是未来的坦克应改用无人炮塔。乘员集中乘坐在车体内的布局。不过,冷战在一夕之间结束,这些概念的研究似乎纷纷束之高阁,坦克存废的争论再起。新的国际环境为坦克的未来打了个问号,而坦克太过脆弱这一老话题也因技术发展。新军事理论的出现而复活。此外,从长期趋势来看,新军事变革中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概念也确实挑战了坦克的主宰地位。
坦克功能有局限质疑坦克存在价值的论点,首先指向坦克功能的日趋狭隘——只限于“反坦克”,在其他任务中无用武之地。这种说法的出现,一是因为后冷战时代已没有华约组织庞大的装甲部队需要对付:二是因为现代坦克改用滑膛炮后,可发射弹种有限所致。然而这些评论无论从任务需求还是从技术层面看,都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目前和平的局势未必会永远持续:朝鲜半岛.印巴之间和中东局势仍是剑拔弩张,而且坦克的威慑力在后冷战时代的维和任务等低强度冲突中,仍有重要价值。滑膛炮的适用弹种也较广,不仅苏联125毫米滑膛炮能发射OF39尾翼稳定高爆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也证明西方常用的多用途反坦克榴弹(HEAT—MP)也是对付建筑物及碉堡的有效弹药,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的威力此前被人们低估了。过去西方坦克之所以未将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用作主要弹药,甚至连次要弹药都算不上,乃是基于战术的需求,而不是滑膛炮本身技术的*。反坦克的要求主导了冷战时期西方陆军的战术思路,从坦克、炮兵、直升机,甚至步兵无不如此,所以坦克的次要弹种仍选用具有较强反坦克功能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在不同的战术思路下,传统的高爆弹仍然会是弹药清单中的一项,目前如瑞典、德国与法国都已在开发由现役120毫米滑膛炮发射的新型高爆弹。

智能武器的威胁质疑坦克存在的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坦克的生存性。过去非制导武器为维持远距离射击的命中率,必须拥有高速且低伸的弹道,早期的反坦克导弹也沿着瞄准线弹道攻击,因此,在远距离时坦克最容易桩击中的部位仅限于正面,坦克可透过强化正面装甲的方式来提高防护,2003年的实战仍证明,M1A2等当代坦克的正面装甲几乎还是刀*不入。但现代反坦克武2S的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攻击方式愈来愈多变,不但可以攻顶,甚至还可以针对散热器、观瞄设备、舱门等特别脆弱的部位进行攻击,坦克需要安装装甲的地方越来越多。坦克虽然可以应用新的装甲材料,并持续增加各部位的装甲,但这将使坦克变得更为笨重,如此一来不禁令人回想起二战末期德国的剧oo、“鼠”式等超过140吨的庞然大物,它们的确做到了面面俱到的周全防护,但速度迟缓、机械性能低劣,单位压力过大,完全丧失了实用性。
智能反坦克武2S造成的威胁更甚以
往,不过坦克也并不是坐以待毙。坦克历来通过结构变化(如菱形一炮塔式,多炮塔一单炮塔)而在同等重量*下增强装甲,未来坦克也可进行类似的变化(如有人炮塔一无人炮塔)达到目的。此外,像舰船、飞机的战场生存性并不完全依赖装甲,还包括各种干扰、拦截与压制措施,坦克也可采用同样的途径。既然反坦克武器不是靠提升破坏力,而是通过导引科技进步采用非传统的攻击模式,坦克也可发展隐身、干扰或主动拦截技术等与之抗衡。俄罗斯的“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与“竞拄场”E主动防护系统便是很奸的例子。在这方面其池国家也不甘落后,例如德国研制出AWISS远距离防护系统:法国研制出KDFM隐身组件、KBCM压制组件以及SPATEM抗弹头主动防护系统:意大利则发展了降低雷达与红外线信号的隐身组件,据称可以减少90%~99%的6~100G赫兹波段雷达信号、85%的3~5微米、8~12微米波段红外信号。

战场网络化新挑战对坦克未来构成展大挑战的,可能不是坦克是否容易被击毁或功能广泛与否,而是更*性的变化:网络中心战。坦克虽然仍是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但一些分析家设想:在未来的冲突中坦克将交给各式各样的远程武器来对付。在网络化战场中,任何观察设备都可将战场信息传送给射击单位发动攻击,使敌坦克尚未接近已桩击毁。在极端的状况下,甚至将不再需要近距离接战,因而坦克也就“下岗”了。
对此反对的论点也有其依据。例如在越南与科索沃,敌军可以通过伪装、疏散、渗透等方式来反制侦测,近战的可能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能只靠便携式武器或远程武器。无论网络如何进步,信息传输与弹药飞行都需要时间,远程火力也总会有所延迟,因此,仍需要坦克来应付近战,坦克可较远程武器更迅速、直接地回应现场状况,也比下车的步兵有更强大、更具机动性的火力及防护力,可以大幅减小步兵的战斗伤亡。此外,武器系统不仅要具有某种能力,还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坦克仍是较经济的反坦克武器。同时,新科技的植入也可提升坦克的攻击范围,坦克可通过网络成自行发射.控制微型无人飞机来获得目标信息,并可发射制导炮弹直接攻击视距外目标。美,法等国目前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平心而论,网络化的发展至多使坦克不再那么重要,坦克在未来兵力编制十的比重,可能会较现部队低,而依靠网络连结来弥补其战斗力损失。不过这种重要性递减的现象,一直是坦克的发展趋势,现代坦克就单体性能而言,远比二战中的车型强得多,但论及主宰战场的能力反而相对较差。坦克独自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坦克日渐依靠编入混合兵种部队中才能发挥威力。

坦克到底是什么?

正反两方的意见相持不下,看来还得通过各国实际的发展计划这一-事实进行裁决,它代表各*事专家集体分析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认为坦克已终结的最强力证据就是西方各国并没有新的坦克发展计划。不过现代武器改用新颖的称呼,或出现怪异拗口的字头略语并不稀奇,夸张如所谓的“四轮驱动可越野轻型运输系统”(FWADCCCLWTS),说穿了不过就是俗称的吉普车而已。因此,想断言坦克是否已终结,必须先搞清楚坦克的定义,其实质是什么?否则只以名称为准将无所适从。
坦克到底是什么?乍看之下不难回答,人们可轻易说出坦克的基本定义:全装甲、有炮塔、具有履带承载系统的战斗车辆,而为了与有炮塔的自行火炮以及其他携带小口径火炮的侦察车进行区别,因此,坦克是“搭载大口径火炮以直射为主的全装甲有炮塔履带式战斗车辆”。不过,回溯坦克的历史,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是全履带、全装甲车辆,多没有炮塔:20世纪30年代的T-34的76毫米“大口径”主炮曾傲视群雄,如今却还不如一些侦察车上的90毫米或105毫米主炮。再与其他武器系统相比,坦克问世90年来,的确一直以火炮直接射击为主,但是“步兵”出现400多年来,持长矛。火绳艳的时间也超过一个世纪:火药炮兵在500年的历史中也有400年是直接射击,直到最近100年才渐渐改以间接射击为主。
由此可见,坦克一如其他武器系统,定义其实是变化的。坦克的武器装备在变,防护技术在变,机动技术在变,过去技术发展就曾重塑了“坦克”的定义。未来的坦克若以新技术获得更强战斗力,自然也不能拘泥于当前“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的定义。“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只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满足所需火力的设计,而“履带”承载系统也只是现阶段为提供坦克足够越野性能的选择,这些特征都会随着技术而改变。如果僵化地视改变为终结,那么别说是坦克,就算古老的步兵与炮兵,也早已灭绝无数次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坦克的确没有终结,但定义比较狭隘的“主战坦克”却肯定已行将就木。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重量至少达到40余吨,而超过60吨的坦克更是绝大多数,但如今西方各国陆军的未来装备无不以减重为第一要务,因此,主战坦克将要绝种了。不过,就像“坦克”一样,“主战坦克”也是变化的概念,现有的定义都只是当代技术条件下的产物,自然不应该将今日的标准僵化地套用到未来世界。现在主战坦克需要一定的“重量”来容纳巨炮和厚甲,这与上面提到的“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等定义如出一辙,也只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为获得所需战斗力的设计,会随着新技术而改变,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量不必受限于上一代。另外,与技术同样重要的是设计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生产40吨以上重型坦克的各项技术便已齐备,然而当二战进行了6年之后,重型坦克仍仅在德国、苏联较为普遍。美国在二战中没有大量生产重型坦克,并不是技术不足,而是偏好轻轻的坦克。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之下,各国有不同的考虑和取舍,产生出风格迥异的坦克,因此在同一时代我们既能看到36吨的AMX-30主战坦克,又能看到55吨的“酋长”主战坦克,两者相差近20吨,主战坦克的重量规格从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国未来坦克发展计划

有了定义变化的观念之后,再来看一看各国的未来陆军武器新计划,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坦克或主战坦克非但没绝迹,其发展反而方兴未艾。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各国的坦克发展计划。
美国未来战斗系统 美国下一代坦克是未来战斗系统(FCS)中的一部分。未来战斗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武器,而是一整套“以网络为中心”的“系统的系统”,将发展一系列的无人机,地面无人车辆以及有人地面车辆.其有人地面车辆是一系列18吨级高度通用的车型,采用混合电力驱动,并具有先进材料车身结构、信号控制与主动防护系统,也可
加装附加装甲。有人地面车辆在设计上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目前已推出两种通用底盘的原型车,预计在2008年后陆续服役,但需到2030年以后才足以取代现役的M1主战坦克和M2/M3步兵战车。有人地面车辆中的“瞄准线/超瞄准线”(10S/BLOS)系统,或称“机动战斗系统”(MCS)就是“坦克”。MCS设计上为全装甲无人炮塔履带式车辆,具有105~120毫米的大口径主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增程制导炮弹,并可能应用电热化学炮技术。

英国未来快速反应系统英国的下一代坦克是未来快速反应系统(FRES)车族之一。FRES与美国FCS计划中的有人地面车辆类似,是一种包含各种不同功能的完整车族,可担任战场上16种不同的任务。FRES预计在2012年服役,最初将先行取代老式的“萨克松”4×4装甲车、FV430系列装甲运兵车和“蝎”式装甲侦察车,但也要到2035年前后才能取代“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武士”步兵战车。
FRES车族考虑同时采用前置发动机与后置发动机两种腰带式底盘,轮式指挥车也在考虑之列.FRES车族中的“直射火力平台”就是坦克,设计上可能采用类似美国机动火炮系统的顶置火炮,采用105毫米或120毫米主炮,并将观瞄设备安装在火炮上方以改善视野,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前方。FRES车族将分为轻型与重型两种规格,在最初计划中分别以C—130和A-400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但鉴于C-130的承载量实在太低,英国已在2005年6月将重量规格放宽,分别以A-400M和C-17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1架C—17应可携带2辆FRES飞行5560千米。由此推断,直射火力平台的重量将在38吨左右。
法国轮式装甲车法国目前正在推动轮式装甲车(EBRC,也叫EBXX)计划,将用来取代现役的AMX IORC、ERC-90装甲侦察车和AMX-30主战坦克,预定在2012年后服役。EBRC与美国FCS也有些类似,可遥控无人机和无人地面车辆,具有超瞄准线作战和网络化作战能力,并采用隐身设计、主动防护系统、混合电力驱动等新技术。EBRC目前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一种方案重16吨(若是轮式采用6×6结构),拥有1个安装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的无人炮塔,炮塔两侧还装有导弹发射器,此方案原定于2005年推出原型车。另一种方案重24吨(若是轮式采用8×8结构),安装1个双人炮塔,武器可能为1门105毫米成120毫米电热化学炮,或低后坐力120毫米滑膛炮,并可发射增程制导炮弹。
德国中型主战坦克概念德国现役“豹”2坦克历来被评为当代最佳主战坦克,继承了德国在坦克方面的优良传统,“豹”2坦克的后继车型也就特别引人注目。有关德国在2010—2015年后的新一代车型,目前的概念是一种中型(30-40吨)主战坦克,不过这一概念的前景尚不明朗,仍有待进一步确认。此前,德国曾经制造过“实验性全面防护”(EGS)概念车,之后又以“新装甲平台”(NGP)的名义,进行了包括混合电力驱动、车用电子等许多相关技术与概念的研究。NGP车系包括坦克型平台、步兵战车型平台以及战斗支援平台(防空车、自行迫击炮)。其坦克型平台乘员舱布置在车体内,采用无人炮塔设计.武器系统为140毫米滑瞠炮,或多用途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并配合1-2门35~50毫米中口径机关炮。NGP项目的研究日前虽已终止,但其步兵战车型平台最后演变为“美洲狮”步兵战车,NGP项目其他相关的技术与概念成果,都将是德国发展未来中型主战坦克的基础。
俄罗斯1-95坦克俄罗斯不是西方国家,但身为冷战时代美国的唯一对手,其军事技术不容小觑。俄罗斯未来坦克计划虽然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滥用新名词,俄罗斯仍沿用坦克之名。20世纪90年代已有传闻说俄罗斯将部署新一代坦克,新坦克车重约50吨,拥有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与装甲,配备135毫米主炮的低外形无人炮塔,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内,名字为T-94或T-95。2000年3月,俄罗斯国防*宣布已经开发出名为T-95的主战坦克,证实了此新型坦克的存在。不过,根据俄罗斯的命名原则,俄罗斯坦克在研制阶段一般不会获得T的编号,而仅称为“Ob.”这似乎暗示T-95已经服役。已知的T-95的特征符合当初的猜测,但也有资料指出它可能安装更大口径的152毫米主炮,除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外,还可发射射程达10千米的新型反坦克导弹。T-95也将装备一套新型火控系统,包括雷达、激光测距仪、热像观瞄系统等,为适应无人炮塔设计,其性能应远比俄罗斯现役坦克先进。

其他国家发展情况其他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战坦克的发展,仍停留在追赶先进的状态。如印度的“阿琼”。巴基斯坦的“哈里德”和中国的99式等,性能多与俄罗斯现役T-80/90主战坦克相当.尚不足以列入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名单。
从上述的发展计划可以发现,以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的坦克仍是全装甲有炮塔的设计,除重量减轻、配备导弹和轮式车型外,与今日的差别并不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符合目前的坦克和主战坦克的定义。根据欧洲常规武器条约的规定,坦克(条约用语为battletank)是指“空车重量大于16.5吨的履带式车辆,具有可360度旋转且口径大干75毫米的主炮,符合这些条件的新服役轮式车辆也视为坦克”。

结语——“马甲,还是马甲”

未来坦克的确在某些特征上与今日略有差异,但正因为变化才使坦克与时俱进。俄罗斯T-95主战坦克可能已经服役,其重量、结构完全符合传统的主战坦克定义。西方先进国家虽没有主战坦克新计划,其中美国更热衷于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武器系统。但无论网络中心战概念是否正确,何时能实现,坦克的需求都没有被消失,尽管车重。装甲减轻,并考虑轮式结构,但这并非是综合战斗力的减弱,而是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未来的坦克、主战坦克只是换了个名称,仅仅换了件“马甲”而已。根据已知进度,他们将在未来10~20年间陆续服役,假如他们也像这一代坦克一样服役30年的话,则坦克的生命至少要延续到2045年,在此之前谈论坦克的终结,不过是咬文嚼字的游戏罢了。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103141559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5:01

你说的文章是 第2期里《坦克必须“下岗”吗? 》中的新坦克无用论.

坦克必须“下岗”吗?http://qkzz.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3300&ID=410174

冷战结束,美苏对抗成为历史陈迹,在这股东西和解的风潮下,两大阵营开始大量裁减传统武器。世界各国对于战机、舰船的研发都放慢了脚步,对于一直是陆军武器核心的坦克,前途就更不明朗。放眼全球,有十多种坦克改进方案,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坦克发展计划。坦克真的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吗?

回顾历史上的“坦克无用论”

最早的“坦克无用论”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但在装甲兵先驱的努力之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实际表现彻底压倒了反对者的声音。不过,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于前两次战争中大显神威的以色列装甲部队,却大败于阿拉伯步兵和反坦克导弹之手,坦克的地位又遭到质疑。反对派认为:坦克如同中古时代的重甲骑兵,装甲日渐厚重,步履更显蹒跚,1973年的战争就像是百年战争中的克莱西与阿金考特会战,坦克已不堪一击。
坦克变得“太容易桩击毁”一直是遭受质疑的主要理由,从坦克诞生以来,类似的观点不绝于耳,不过这种说法从未成立,因为其内在逻辑站不住脚。在某些战例中,某种比例的坦克被击毁,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取决于坦克性能。坦克虽然是用来抵抗破坏的,但并非不能被击毁,其防护性最大的意义是使得敌军火力无法处处形成坚强正面而能被装甲矛头集中突破。即使是在坦克相对干反坦克导弹最为脆弱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坦克的防护仍然足以抵抗大部分的攻击。武器会被击毁并不影响其价值的存在,有金刚不坏之躯的超级武器只能存在幻想世界里。
在坦克的“矛”“盾”之争中,装甲也并非总处于下风。二战之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DS)的威力足以击穿1000米外的30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次口径脱壳穿甲弹进‘步发展成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经过改进后其精度不逊于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威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美军M1A1坦克使用的120毫米M829AI穿甲弹为例,其穿甲厚度已超过600毫米,威力增大了一倍。另外,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二战时空心装药破甲弹只能穿透4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20世纪70年代,能够穿透7倍弹头直径的均质钢装甲,到了90年代,更达到了9倍之多。空心装药破甲弹威力的提升,意味着金属射流形成的时间必须延长,炸高(弹头引矮时与装甲之间的间隔)由相对于早期弹头直径的2倍随之相应增加到8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过,弹药的构造却常常将炸高*在2倍左右,所以现代空心装药破甲弹弹头的穿甲能力仍只是弹头直径的5~7倍,自二战以来威力提升1倍。
与“矛”相比较.“盾”的发展其实是领先的。自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坦克的装甲只有100~200毫米厚,而80年代采用新装甲技术的新一代坦克,在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的攻击时防护至少相当于1000毫米以上的轧制均质钢装甲,在对付尾冀稳定脱壳穿甲弹时,估计至少相当于500毫米的轧制均质钢装甲。也就是说,在坦克火力提升1倍的同一时间段内,防护提升了5~10倍,不但没降,反而上升。此外,若考虑到机动性的提升,则坦克防护性能的提升更是惊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俄。英、法等国均有60吨以上的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无奈当时的技术却无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可靠性,使这些巨兽纷纷夭折。但当代60吨以上的坦克如“豹”2A6或M1A2,即使是与上一代机动性见长的“豹”1、AMX-30坦克相比,机动性仍是大幅提升。反坦克武器威力的提升是事实,但50年来装甲防护性能的提升更大。坦克太过脆弱的论点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达到高峰,但随后已被事实粉碎,科技进步为新一代坦克注入了新生命。

新“坦克无用论”

第三代坦克开始服役后,重量日重,惭惭无法以放大的方式来增强战斗力,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国便开始进行下一代坦克的研究,其结论基本是未来的坦克应改用无人炮塔。乘员集中乘坐在车体内的布局。不过,冷战在一夕之间结束,这些概念的研究似乎纷纷束之高阁,坦克存废的争论再起。新的国际环境为坦克的未来打了个问号,而坦克太过脆弱这一老话题也因技术发展。新军事理论的出现而复活。此外,从长期趋势来看,新军事变革中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概念也确实挑战了坦克的主宰地位。
坦克功能有局限质疑坦克存在价值的论点,首先指向坦克功能的日趋狭隘——只限于“反坦克”,在其他任务中无用武之地。这种说法的出现,一是因为后冷战时代已没有华约组织庞大的装甲部队需要对付:二是因为现代坦克改用滑膛炮后,可发射弹种有限所致。然而这些评论无论从任务需求还是从技术层面看,都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目前和平的局势未必会永远持续:朝鲜半岛.印巴之间和中东局势仍是剑拔弩张,而且坦克的威慑力在后冷战时代的维和任务等低强度冲突中,仍有重要价值。滑膛炮的适用弹种也较广,不仅苏联125毫米滑膛炮能发射OF39尾翼稳定高爆弹,2003年伊拉克战争也证明西方常用的多用途反坦克榴弹(HEAT—MP)也是对付建筑物及碉堡的有效弹药,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的威力此前被人们低估了。过去西方坦克之所以未将多用途反坦克榴弹用作主要弹药,甚至连次要弹药都算不上,乃是基于战术的需求,而不是滑膛炮本身技术的*。反坦克的要求主导了冷战时期西方陆军的战术思路,从坦克、炮兵、直升机,甚至步兵无不如此,所以坦克的次要弹种仍选用具有较强反坦克功能的空心装药破甲弹。在不同的战术思路下,传统的高爆弹仍然会是弹药清单中的一项,目前如瑞典、德国与法国都已在开发由现役120毫米滑膛炮发射的新型高爆弹。

智能武器的威胁质疑坦克存在的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坦克的生存性。过去非制导武器为维持远距离射击的命中率,必须拥有高速且低伸的弹道,早期的反坦克导弹也沿着瞄准线弹道攻击,因此,在远距离时坦克最容易桩击中的部位仅限于正面,坦克可透过强化正面装甲的方式来提高防护,2003年的实战仍证明,M1A2等当代坦克的正面装甲几乎还是刀*不入。但现代反坦克武2S的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攻击方式愈来愈多变,不但可以攻顶,甚至还可以针对散热器、观瞄设备、舱门等特别脆弱的部位进行攻击,坦克需要安装装甲的地方越来越多。坦克虽然可以应用新的装甲材料,并持续增加各部位的装甲,但这将使坦克变得更为笨重,如此一来不禁令人回想起二战末期德国的剧oo、“鼠”式等超过140吨的庞然大物,它们的确做到了面面俱到的周全防护,但速度迟缓、机械性能低劣,单位压力过大,完全丧失了实用性。
智能反坦克武2S造成的威胁更甚以
往,不过坦克也并不是坐以待毙。坦克历来通过结构变化(如菱形一炮塔式,多炮塔一单炮塔)而在同等重量*下增强装甲,未来坦克也可进行类似的变化(如有人炮塔一无人炮塔)达到目的。此外,像舰船、飞机的战场生存性并不完全依赖装甲,还包括各种干扰、拦截与压制措施,坦克也可采用同样的途径。既然反坦克武器不是靠提升破坏力,而是通过导引科技进步采用非传统的攻击模式,坦克也可发展隐身、干扰或主动拦截技术等与之抗衡。俄罗斯的“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与“竞拄场”E主动防护系统便是很奸的例子。在这方面其池国家也不甘落后,例如德国研制出AWISS远距离防护系统:法国研制出KDFM隐身组件、KBCM压制组件以及SPATEM抗弹头主动防护系统:意大利则发展了降低雷达与红外线信号的隐身组件,据称可以减少90%~99%的6~100G赫兹波段雷达信号、85%的3~5微米、8~12微米波段红外信号。

战场网络化新挑战对坦克未来构成展大挑战的,可能不是坦克是否容易被击毁或功能广泛与否,而是更*性的变化:网络中心战。坦克虽然仍是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但一些分析家设想:在未来的冲突中坦克将交给各式各样的远程武器来对付。在网络化战场中,任何观察设备都可将战场信息传送给射击单位发动攻击,使敌坦克尚未接近已桩击毁。在极端的状况下,甚至将不再需要近距离接战,因而坦克也就“下岗”了。
对此反对的论点也有其依据。例如在越南与科索沃,敌军可以通过伪装、疏散、渗透等方式来反制侦测,近战的可能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能只靠便携式武器或远程武器。无论网络如何进步,信息传输与弹药飞行都需要时间,远程火力也总会有所延迟,因此,仍需要坦克来应付近战,坦克可较远程武器更迅速、直接地回应现场状况,也比下车的步兵有更强大、更具机动性的火力及防护力,可以大幅减小步兵的战斗伤亡。此外,武器系统不仅要具有某种能力,还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坦克仍是较经济的反坦克武器。同时,新科技的植入也可提升坦克的攻击范围,坦克可通过网络成自行发射.控制微型无人飞机来获得目标信息,并可发射制导炮弹直接攻击视距外目标。美,法等国目前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平心而论,网络化的发展至多使坦克不再那么重要,坦克在未来兵力编制十的比重,可能会较现部队低,而依靠网络连结来弥补其战斗力损失。不过这种重要性递减的现象,一直是坦克的发展趋势,现代坦克就单体性能而言,远比二战中的车型强得多,但论及主宰战场的能力反而相对较差。坦克独自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坦克日渐依靠编入混合兵种部队中才能发挥威力。

坦克到底是什么?

正反两方的意见相持不下,看来还得通过各国实际的发展计划这一-事实进行裁决,它代表各*事专家集体分析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认为坦克已终结的最强力证据就是西方各国并没有新的坦克发展计划。不过现代武器改用新颖的称呼,或出现怪异拗口的字头略语并不稀奇,夸张如所谓的“四轮驱动可越野轻型运输系统”(FWADCCCLWTS),说穿了不过就是俗称的吉普车而已。因此,想断言坦克是否已终结,必须先搞清楚坦克的定义,其实质是什么?否则只以名称为准将无所适从。
坦克到底是什么?乍看之下不难回答,人们可轻易说出坦克的基本定义:全装甲、有炮塔、具有履带承载系统的战斗车辆,而为了与有炮塔的自行火炮以及其他携带小口径火炮的侦察车进行区别,因此,坦克是“搭载大口径火炮以直射为主的全装甲有炮塔履带式战斗车辆”。不过,回溯坦克的历史,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坦克是全履带、全装甲车辆,多没有炮塔:20世纪30年代的T-34的76毫米“大口径”主炮曾傲视群雄,如今却还不如一些侦察车上的90毫米或105毫米主炮。再与其他武器系统相比,坦克问世90年来,的确一直以火炮直接射击为主,但是“步兵”出现400多年来,持长矛。火绳艳的时间也超过一个世纪:火药炮兵在500年的历史中也有400年是直接射击,直到最近100年才渐渐改以间接射击为主。
由此可见,坦克一如其他武器系统,定义其实是变化的。坦克的武器装备在变,防护技术在变,机动技术在变,过去技术发展就曾重塑了“坦克”的定义。未来的坦克若以新技术获得更强战斗力,自然也不能拘泥于当前“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的定义。“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只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满足所需火力的设计,而“履带”承载系统也只是现阶段为提供坦克足够越野性能的选择,这些特征都会随着技术而改变。如果僵化地视改变为终结,那么别说是坦克,就算古老的步兵与炮兵,也早已灭绝无数次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坦克的确没有终结,但定义比较狭隘的“主战坦克”却肯定已行将就木。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重量至少达到40余吨,而超过60吨的坦克更是绝大多数,但如今西方各国陆军的未来装备无不以减重为第一要务,因此,主战坦克将要绝种了。不过,就像“坦克”一样,“主战坦克”也是变化的概念,现有的定义都只是当代技术条件下的产物,自然不应该将今日的标准僵化地套用到未来世界。现在主战坦克需要一定的“重量”来容纳巨炮和厚甲,这与上面提到的“大口径火炮”、“炮塔”、“直接射击”、“履带车辆”等定义如出一辙,也只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为获得所需战斗力的设计,会随着新技术而改变,新一代主战坦克的重量不必受限于上一代。另外,与技术同样重要的是设计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生产40吨以上重型坦克的各项技术便已齐备,然而当二战进行了6年之后,重型坦克仍仅在德国、苏联较为普遍。美国在二战中没有大量生产重型坦克,并不是技术不足,而是偏好轻轻的坦克。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之下,各国有不同的考虑和取舍,产生出风格迥异的坦克,因此在同一时代我们既能看到36吨的AMX-30主战坦克,又能看到55吨的“酋长”主战坦克,两者相差近20吨,主战坦克的重量规格从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各国未来坦克发展计划

有了定义变化的观念之后,再来看一看各国的未来陆军武器新计划,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坦克或主战坦克非但没绝迹,其发展反而方兴未艾。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各国的坦克发展计划。
美国未来战斗系统 美国下一代坦克是未来战斗系统(FCS)中的一部分。未来战斗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武器,而是一整套“以网络为中心”的“系统的系统”,将发展一系列的无人机,地面无人车辆以及有人地面车辆.其有人地面车辆是一系列18吨级高度通用的车型,采用混合电力驱动,并具有先进材料车身结构、信号控制与主动防护系统,也可
加装附加装甲。有人地面车辆在设计上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目前已推出两种通用底盘的原型车,预计在2008年后陆续服役,但需到2030年以后才足以取代现役的M1主战坦克和M2/M3步兵战车。有人地面车辆中的“瞄准线/超瞄准线”(10S/BLOS)系统,或称“机动战斗系统”(MCS)就是“坦克”。MCS设计上为全装甲无人炮塔履带式车辆,具有105~120毫米的大口径主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增程制导炮弹,并可能应用电热化学炮技术。

英国未来快速反应系统英国的下一代坦克是未来快速反应系统(FRES)车族之一。FRES与美国FCS计划中的有人地面车辆类似,是一种包含各种不同功能的完整车族,可担任战场上16种不同的任务。FRES预计在2012年服役,最初将先行取代老式的“萨克松”4×4装甲车、FV430系列装甲运兵车和“蝎”式装甲侦察车,但也要到2035年前后才能取代“挑战者”2主战坦克和“武士”步兵战车。
FRES车族考虑同时采用前置发动机与后置发动机两种腰带式底盘,轮式指挥车也在考虑之列.FRES车族中的“直射火力平台”就是坦克,设计上可能采用类似美国机动火炮系统的顶置火炮,采用105毫米或120毫米主炮,并将观瞄设备安装在火炮上方以改善视野,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前方。FRES车族将分为轻型与重型两种规格,在最初计划中分别以C—130和A-400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但鉴于C-130的承载量实在太低,英国已在2005年6月将重量规格放宽,分别以A-400M和C-17运输机的承载量为标准,1架C—17应可携带2辆FRES飞行5560千米。由此推断,直射火力平台的重量将在38吨左右。
法国轮式装甲车法国目前正在推动轮式装甲车(EBRC,也叫EBXX)计划,将用来取代现役的AMX IORC、ERC-90装甲侦察车和AMX-30主战坦克,预定在2012年后服役。EBRC与美国FCS也有些类似,可遥控无人机和无人地面车辆,具有超瞄准线作战和网络化作战能力,并采用隐身设计、主动防护系统、混合电力驱动等新技术。EBRC目前同时考虑轮式和履带式车型,一种方案重16吨(若是轮式采用6×6结构),拥有1个安装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的无人炮塔,炮塔两侧还装有导弹发射器,此方案原定于2005年推出原型车。另一种方案重24吨(若是轮式采用8×8结构),安装1个双人炮塔,武器可能为1门105毫米成120毫米电热化学炮,或低后坐力120毫米滑膛炮,并可发射增程制导炮弹。
德国中型主战坦克概念德国现役“豹”2坦克历来被评为当代最佳主战坦克,继承了德国在坦克方面的优良传统,“豹”2坦克的后继车型也就特别引人注目。有关德国在2010—2015年后的新一代车型,目前的概念是一种中型(30-40吨)主战坦克,不过这一概念的前景尚不明朗,仍有待进一步确认。此前,德国曾经制造过“实验性全面防护”(EGS)概念车,之后又以“新装甲平台”(NGP)的名义,进行了包括混合电力驱动、车用电子等许多相关技术与概念的研究。NGP车系包括坦克型平台、步兵战车型平台以及战斗支援平台(防空车、自行迫击炮)。其坦克型平台乘员舱布置在车体内,采用无人炮塔设计.武器系统为140毫米滑瞠炮,或多用途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并配合1-2门35~50毫米中口径机关炮。NGP项目的研究日前虽已终止,但其步兵战车型平台最后演变为“美洲狮”步兵战车,NGP项目其他相关的技术与概念成果,都将是德国发展未来中型主战坦克的基础。
俄罗斯1-95坦克俄罗斯不是西方国家,但身为冷战时代美国的唯一对手,其军事技术不容小觑。俄罗斯未来坦克计划虽然也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滥用新名词,俄罗斯仍沿用坦克之名。20世纪90年代已有传闻说俄罗斯将部署新一代坦克,新坦克车重约50吨,拥有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与装甲,配备135毫米主炮的低外形无人炮塔,3名乘员集中坐在车体内,名字为T-94或T-95。2000年3月,俄罗斯国防*宣布已经开发出名为T-95的主战坦克,证实了此新型坦克的存在。不过,根据俄罗斯的命名原则,俄罗斯坦克在研制阶段一般不会获得T的编号,而仅称为“Ob.”这似乎暗示T-95已经服役。已知的T-95的特征符合当初的猜测,但也有资料指出它可能安装更大口径的152毫米主炮,除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外,还可发射射程达10千米的新型反坦克导弹。T-95也将装备一套新型火控系统,包括雷达、激光测距仪、热像观瞄系统等,为适应无人炮塔设计,其性能应远比俄罗斯现役坦克先进。

其他国家发展情况其他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战坦克的发展,仍停留在追赶先进的状态。如印度的“阿琼”。巴基斯坦的“哈里德”和中国的99式等,性能多与俄罗斯现役T-80/90主战坦克相当.尚不足以列入下一代主战坦克的名单。
从上述的发展计划可以发现,以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的坦克仍是全装甲有炮塔的设计,除重量减轻、配备导弹和轮式车型外,与今日的差别并不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符合目前的坦克和主战坦克的定义。根据欧洲常规武器条约的规定,坦克(条约用语为battletank)是指“空车重量大于16.5吨的履带式车辆,具有可360度旋转且口径大干75毫米的主炮,符合这些条件的新服役轮式车辆也视为坦克”。

结语——“马甲,还是马甲”

未来坦克的确在某些特征上与今日略有差异,但正因为变化才使坦克与时俱进。俄罗斯T-95主战坦克可能已经服役,其重量、结构完全符合传统的主战坦克定义。西方先进国家虽没有主战坦克新计划,其中美国更热衷于以网络为中心的新武器系统。但无论网络中心战概念是否正确,何时能实现,坦克的需求都没有被消失,尽管车重。装甲减轻,并考虑轮式结构,但这并非是综合战斗力的减弱,而是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未来的坦克、主战坦克只是换了个名称,仅仅换了件“马甲”而已。根据已知进度,他们将在未来10~20年间陆续服役,假如他们也像这一代坦克一样服役30年的话,则坦克的生命至少要延续到2045年,在此之前谈论坦克的终结,不过是咬文嚼字的游戏罢了。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103141559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多难兴邦"这个词,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uc怎么进入阅读模式 进入阅读模式方法介绍 uc怎么进入小说阅读模式 uc浏览器设置阅读模式-uc浏览器设置阅读模式方法 uc电脑阅读模式怎么设置电脑上UC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怎么打开 微信怎么判断对方把你拉黑并且删除了,还是只是拉黑了? 公司诉讼由哪个法院管辖?公司诉讼管辖确定的理论依据? 笔记本电脑开机无法进入系统笔记本电脑开机后无法进入系统 从深圳到乌镇玩三天,花销最少是多少?越少越好,如果有个计划就更好乐 马上快过年放假了,第一次去见岳父,送茅台好还是五粮液好? 法国军事力量现状 法国第11空降师的兵员结构与火力配备 潘哈德ERC轮式侦察车的性能数据值分别是哪些? 阿根廷和英国如今军事对比,最好依据说话? ERC90F4标枪1型侦察车的武器系统是怎样的? 装甲侦察车都有什么装备? 详细介绍下法国的军队数量、分类、武器状况(轻型、重型、核武)以及武器出口等状况。越详细越好。有追加 法国潘哈德ERC轮式侦察车是什么? 法国军事实力有多强大? 法国陆军装备哪些型号的主战坦克? 美、法、俄、英、德五国陆军装甲侦察营的装备配置如何? 怪兽充电宝该不该归还我还错的充电宝? 换热器用于哪些方面? 换热器用在什么地方 办理银行卡步骤是什么? 信用卡欠款不还会坐牢吗? 套管式换热器的作用是什么? 怎么办银行卡要填写什么 换热器是用来做什么的??? 办银行卡需要什么程序。 阿根廷现在的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 现代的轮式坦克歼击车还有多少款?(外国的) 墨西哥有没有坦克? 法国有多少坦克 百科MTE小组的附录:小组词条索引 欧盟中法国军力是最强的吗? 支付宝的钱可以提现吗? 为什么我的支付宝余额所有提现免费 支付宝收钱码免费提现服务第三次延长,延长的原因是什么? 支付宝可以一直免费提现吗 建设一个电影网站需要具备什么软件 摸门把手有静电怎么办 在冬天较干燥的条件下,当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时,常有被电击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冬天我摸车门把手时总是有电? 冬天手碰东西会有静电像被电触一样怎么解决? 在冬天较干燥的条件下,当你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时,常有被电击的感觉。请你解释这是为什么? 冬天经常静电怎么办 海尔ls55al88r81a2没有遥控器怎么开机? 在秋冬季节,用手去拉门把手时,常被电了一下,这是为什么 海尔电视触摸屏没有遥控器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