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2:41
一、塞罕坝【sāi hǎn bà 】
二、推荐阅读:
美丽塞罕坝 |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三代人,55年,112万亩林海,见证了一个荒原变林海的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一年的门票收入可达4000多万,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
塞罕坝不仅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更沉淀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石家庄到贵阳,到南昌,塞罕坝精神正以铿锵的步伐从这里走向全国,在祖国大地上擎起了一面艰苦奋斗和绿色精神的高旗,掀起了全国学习塞罕坝精神的热潮。要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塞罕坝精神,首先要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内涵。
它是久久为功的韧劲儿。“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塞罕坝人用了半个多世纪,历经三代啃下了治沙止漠的硬骨头。这是一股驰而不息的定力,一股久久为功的韧劲儿。“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没有朝发夕至的改革,没有一蹴而就的发展,当前的产业结构优化,一些地区、企业面临着利益的调整,面临着谋变创新的难题,要冲破这些阻力,熬过改革的阵痛,需要塞罕坝精神,需要从塞罕坝人身上汲取百折不挠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塞罕坝的成功样本中寻找突破蝶变的勇气,这也正是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
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共识。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利好?塞罕坝的生动范例将人们心中的问号拉直:在塞罕坝,松树的松针经年累月地落下,形成了厚厚的腐殖土,商贩们收来装在白色口袋中,摆上了超市的货架,这就是养花人最爱的“松枝花土”;源自塞罕坝的伊逊山泉,1吨卖到4000多元,超过了一吨粗钢的价格;塞罕坝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可达4000多万元,使一度占全部收入90%以上的木材产业比重降到50%左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百姓带来商机,塞罕坝林间的山野菜能从春一直采到秋,有的人家仅靠这一项就能年收入几万元;尤为可喜的是,塞罕坝森林碳汇交易也在运作中,据中国碳汇基金会测算,塞罕坝机械林场有45万余亩森林可包装上市,碳排放权交易总额可达3000多万元......绿水青山靠着强大的后劲,释放出了金山银山的效应,塞罕坝荒原到林海,由贫穷到富裕的蜕变,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凝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共识,才能带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它是产业向绿的发展理念。塞罕坝以生态资源集聚百姓财源,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同时也展现了一种“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发展方式,为当前河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鉴的范本。推动产业向绿,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也是当前河北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去产能的“当头炮”打响之后,河北环保*不断收紧,倒*企业转型闯新路。“黑”产业要去,“重”产业要转,“绿”产业要发展,这是当前河北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在过去的一年,装备制造业改写了河北“一钢独大”的历史,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催生了一大批环保产业的兴起。得到总*点赞的塞罕坝事迹更能让人们领会*确定的绿色发展理念背后的深意,从而树立产业向绿的发展理念,下定产业转型的决心。
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为支撑,以为百姓谋福利为目标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它已经成为一面旗帜,我们要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挥舞起这面旗帜,让它成为建功创业者胸中的指针,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信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