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9 19:4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05
公元前224年,秦王决定一举消灭楚国。但是在派动多少兵力上,王翦与李信的看法不一致,李信认为二十万大军灭掉楚国足矣,但王翦一直强调要用六十万大军。最终表明王翦的想法是正确的。你可能会诧异,为何灭楚非要用六十万大军呢,这和二十万的差距太大了啊?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战争中,一般兵力越多,胜望越大,但不是越多越好的,物极必反。兵力太多,对军粮以及后备消耗特别大。同时,军队人数过多对于军队指挥难度升大,所以历史上一点不缺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国末期,楚国虽实力下降,但楚国仍不弱,对于楚国的兵力多少,秦国是有判断的。因此,20万和60万的分歧,并不是拿出来瞎扯的,而是基于楚国的战备状况。最后,李信和秦王嬴政都相信二十万大军消灭楚国绰绰有余。
李信在攻打燕国时,李信是王翦部下,势如破竹之势杀入燕国,杀死太子丹,秦王很相信他的作战能力。进攻楚国,李信用速战速决的方法是可取的,怎么说也是在别人地盘上作战,不能拉长战线。在战争开始初期,事情还算在李信预料之中,受到二十万秦军突围,楚军来不及抵抗,郢都就沦陷了。但是战役后来被翻盘了,楚将项燕等待李信拉长战线,突然发起进攻,李信这次进攻失败了。
李信失败后,秦王嬴政就采用王翦的六十万的进攻策略。不过和李信策略不同的是,王翦在楚国地界内驻扎了一年多,让秦军每天扔石头作乐。六十万秦军消耗了一年,这是对秦国和秦君的很大难度的考验。因为,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是把自己的家底大军全部派遣出去了,从古至今,统领大军的将军造反也不是少数。就算统将是个忠诚的人,六十万秦军一旦突发意外状况,秦国就可能会灭亡。但王翦信心满满,在战斗开始前,王翦就多次上书秦王索要各种奖励,王翦这样做是为了打消秦王的焦虑,也暗示这次出战有着必胜的把握,这才敢在战争开始前就跟君主索要奖励的。
楚国当时有封君制,意思是楚国有不少大小不同的领主构成,若是要出征打仗一定要把力量合为一股,而且军粮也需要各个领主来出。王翦是知道了这一个点,才敢如此胆大,深入楚国内部,而且不和楚君交战。在消耗了一年后,楚军准备向东转移阵地,才被秦军进攻了,最后项燕战死楚国灭亡。那楚军为什么要向东转移呢?原因是粮食不足了。所以,楚军是让王翦慢慢拖死的。
我们现在就明白为什么王翦要动用六十万大军了。李信伐楚时,楚国的兵力与秦军差不多,还可能比秦军还多。王翦进攻时,楚军派出兵力四十万,面对六十万秦军,秦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楚军只排了四十万兵力,这已经表明楚军只有四十万兵力了。而王翦为何非要六十万兵力呢?因为六十万是秦国发动野战大军的极限了。
中原地区还有反叛势力在活动,楚国的防御机制也不弱,在秦国带兵多年的王翦是知道秦国兵力的。他也曾说道:“大王排空秦国兵力来给我使用,就是为了实现拖垮楚国而用的战略”,王翦至少需要四十万以上的兵力,其余兵力作为偷袭干扰使用。楚军人少,无法突破秦军的重重包围,分散兵力又容易被一举歼灭。拖了一年后,终于因为粮食不够,无奈转移。王翦就是等待这个实际到来,完成了灭亡楚国的任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06
因为楚国的地理位置是非常特殊的,而且在当时属于易守难光的状况,所以才会调集60万大军。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06
你这个问题的前提就完全错误。你可以说楚国缺乏进取心,缺乏朝气,但绝不能说楚国小。楚国的疆域是很大的,而且地处南方,水网密布,地形复杂,不利于秦国骑兵的驰骋。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07
楚国在地理疆域上并不小,而且楚国国力并不弱,地理环境多河川,丘陵也不利于秦国的进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可以看出楚国的强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3 06:08
楚国当时是在军事上唯一能够与秦国不相上下的国家,所以秦国派出六十万大军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