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山歌 一首歌是一个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8 18: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4:47
弥渡,曾名迷渡。相传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或“弥渡”。为讳水患,清代改称弥渡。它犹如一块翡翠镶嵌于滇西高原。唐代,弥渡是南诏王国腹心之地。十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不仅给这片丰腴的土地带来了农商技术,也给这块多情的地方传播了黄河文化。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活动连绵不断,又给这里带来了缠绵婉转的长江文化,经过历史的沧桑,弥渡以其境内汉族和彝、回、白等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渗透,综合自己地方民族的长处,博采祖国南北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多姿的传统文化。
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用歌声释放赶马人的怀乡之情,用歌舞驱散飘流他乡的孤独,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引起了常常经受着生离死别心痛的当地人的共鸣。而弥渡山歌则是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倾诉喜怒哀乐的习性。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它就像一*诗,记录着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倾诉着人们各个时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和爱憎。
弥渡山歌婉转其间,那清脆婉转的嗓音,是山间的马铃,是江南水乡的柳岸莺啼。阿妹歌声意切切,阿哥听来情真真。“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土,花轿搭起走过来”。轻盈愉快的山歌,叙述了青年男女歌唱爱情、赞美幸福生活的内心感情。美哉,甜哉。
“一送小郎﹙是﹚箱子边,箱子底下两吊钱……”﹙弥渡方言,“吊”为“千”﹚。《送郎调》细腻地描绘出了赶马哥上路时小俩口辞别的动人情景,淋漓尽致地唱出了情侣惜别的依恋之情。流传至今的弥渡《赶马调》,民间流传着五、六个版本的唱法,没有人说得清它起源何时,但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那是从千里迢迢的驿道上传来的山歌小调。脍炙人口的《绣荷包》、《大风刮来树头歪》、《月亮出来亮汪汪》、《郎骑白马白汗衫》等山歌小调,旋律优美、委婉缠绵。一旦歌声悠然地飘起来,赶马人的生活,赶马人离别亲人的情形,被古道分离了的亲情,仿佛就会活生生地再现出来。
弥渡山歌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是《山对山来崖对崖》,这首歌富有节奏性,是一首传唱很广的情歌,我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最早于1984年演唱,著名歌手张也、刘芳、阿幼朵等都演唱过。
附歌词: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耶 咿 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沙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耶 咿 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耶 咿 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沙
花桥抬起走过尼来
耶 咿 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