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网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5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51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繁多,其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 “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 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是形成整体教育的思想保证,是对教育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和发展;是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把全党重视、社会共同参与结合在一起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或者溺爱,或者*,或者强制,或者放任,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落后,有的家庭奉行“金钱或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推行“大棒加蜜糖”等等;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长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
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如,社区中还存在“三厅一社一吧”,存在赌、毒、黄等现象。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电脑游戏、卡通画等,使有些学生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不能抵制“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辨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有些学生消极、悲观、自私自利。此外,家长“下岗”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会促使学生意识到竞争的压力而努力学习,同时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有的学生产生轻视自己的父母、轻视工农的思想。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社区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新建的小区层出不穷,在这些社区中,真正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建设要求的设施缺乏,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之间缺少沟通,使“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没有真正的联系起来,教育思想得不到统一,相互间缺乏沟通,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教育也由于缺少学校的配合,不能及时而灵活的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成长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使教育出现了真空状态。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协调发展的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计划、讲针对性、重实效的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合作意识。教育是人民的事业,不能单纯的把它归为*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主动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为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依赖。在教育过程中,三者之间应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统一思想,同步教育。为使教育网络切实地运转起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此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其次,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要针对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
学校要开展“教师进家庭”活动,形成家访制度,鼓励教师以家访的形式走进家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力求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学校要开展“家长进学校活动”,诚邀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以了解学校,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同时,学校要主动与学生所在社区取得联系,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第一,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孩子努力方向更明确,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互补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结成教育网,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第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个基本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社会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51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繁多,其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 “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 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是形成整体教育的思想保证,是对教育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和发展;是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把全党重视、社会共同参与结合在一起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或者溺爱,或者*,或者强制,或者放任,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落后,有的家庭奉行“金钱或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推行“大棒加蜜糖”等等;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长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
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如,社区中还存在“三厅一社一吧”,存在赌、毒、黄等现象。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电脑游戏、卡通画等,使有些学生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不能抵制“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辨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有些学生消极、悲观、自私自利。此外,家长“下岗”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会促使学生意识到竞争的压力而努力学习,同时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有的学生产生轻视自己的父母、轻视工农的思想。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社区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新建的小区层出不穷,在这些社区中,真正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建设要求的设施缺乏,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之间缺少沟通,使“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没有真正的联系起来,教育思想得不到统一,相互间缺乏沟通,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教育也由于缺少学校的配合,不能及时而灵活的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成长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使教育出现了真空状态。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协调发展的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计划、讲针对性、重实效的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合作意识。教育是人民的事业,不能单纯的把它归为*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主动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为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依赖。在教育过程中,三者之间应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统一思想,同步教育。为使教育网络切实地运转起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此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其次,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要针对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
学校要开展“教师进家庭”活动,形成家访制度,鼓励教师以家访的形式走进家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力求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学校要开展“家长进学校活动”,诚邀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以了解学校,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同时,学校要主动与学生所在社区取得联系,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第一,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孩子努力方向更明确,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互补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结成教育网,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第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个基本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社会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51
问得非常好!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和大师?好好探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51
问得非常好!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和大师?好好探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51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之间并且还是相互推动的,怎样将三者合力为一呢?如何推动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呢?现将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如下。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它不同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学校育人功能来看,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社会化活动,它能按一定社会需要,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它具有早期优势,是子女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益于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尽可能早的开发,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形成最初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最能根据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实施个别教育,最能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最能有针对的对各种社会信息景进行整理、筛选。此外,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孩子对母亲的爱进而发展到对兄弟姐妹、邻里的爱,这就是道德发展的基本原则。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组织机构繁多,其教育内容具有广泛性、适应性、及时性与补偿性,其方式方法具有灵活多样性,若善于利用,引导得力,必然会对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实现 “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意义。 它是促进学校教育整体化,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德育目标的需要;是形成整体教育的思想保证,是对教育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和发展;是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途径,是把全党重视、社会共同参与结合在一起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或者溺爱,或者*,或者强制,或者放任,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落后,有的家庭奉行“金钱或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推行“大棒加蜜糖”等等;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长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
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如,社区中还存在“三厅一社一吧”,存在赌、毒、黄等现象。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电脑游戏、卡通画等,使有些学生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有些学生不能抵制“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辨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有些学生消极、悲观、自私自利。此外,家长“下岗”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它会促使学生意识到竞争的压力而努力学习,同时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有的学生产生轻视自己的父母、轻视工农的思想。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社区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新建的小区层出不穷,在这些社区中,真正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建设要求的设施缺乏,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此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之间缺少沟通,使“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没有真正的联系起来,教育思想得不到统一,相互间缺乏沟通,不能形成教育合力;有效的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社区教育也由于缺少学校的配合,不能及时而灵活的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成长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使教育出现了真空状态。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协调发展的途径,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计划、讲针对性、重实效的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合作意识。教育是人民的事业,不能单纯的把它归为*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主动参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都是教育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为补充、互相配合、互相依赖。在教育过程中,三者之间应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统一思想,同步教育。为使教育网络切实地运转起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此项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其次,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要针对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学校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同时,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社会风气。
学校要开展“教师进家庭”活动,形成家访制度,鼓励教师以家访的形式走进家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力求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学校要开展“家长进学校活动”,诚邀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以了解学校,感受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同时,学校要主动与学生所在社区取得联系,创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第一,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使孩子努力方向更明确,避免了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互补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结成教育网,除了统一要求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使其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第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优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个基本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社会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3:51
问得非常好!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和大师?好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