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有关菩萨的分类,及他们各自都是管理哪方面的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5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 《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参考资料:http://www.yginfo.net/dhys/dhps.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好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 《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参考资料:http://www.yginfo.net/dhys/dhps.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好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5

上面的回答的不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 《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参考资料:http://www.yginfo.net/dhys/dhps.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好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5

上面的回答的不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5

上面的回答的不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1.菩萨的分类
  按照佛教的修行层次,菩萨分为胁待菩萨和供养菩萨。
  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因此,佛国世界里的胁侍菩萨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谁也无法计算。在石窟壁画中经常画的是“八大菩萨”。即释迦佛的左右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势至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还有弥勒菩萨和地藏菩萨。这些都是佛经上有名的菩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菩萨画在佛的身旁,也称为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画像和佛陀画像一样,有一定的法相等手印。如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天冠有一化佛。势至菩萨手持莲花,天冠中有宝瓶。文殊菩萨手持宝剑,身乘青色雄狮。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或经卷,身乘六牙白身。地藏菩萨手持如意宝珠和锡杖,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冠,为僧人像。
  供养菩萨,中修行层次低于胁侍菩萨,为佛陀和弘扬佛法作供养的菩萨。佛教里把供养分为三种:一是利供养,即香花、香火、灯明、饮食、资财的供养。二是敬供养,即礼敬、朝拜、赞美、歌颂的供养。三是行供养,即警奉三宝,受持戒律,修行善法的供养。又称为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供养菩萨实际上为佛陀和宣扬佛法服务的菩萨。常画在佛座下面或胁侍菩萨、佛弟子的两边。姿式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形象众多。如奏乐菩萨、歌舞菩萨、献花菩萨、敬香菩萨、燃灯菩萨、跪拜菩萨、持经菩萨、赴会菩萨、听法菩萨、思维菩萨,禅定菩萨等都可以说是供养菩萨。供养菩萨不像胁侍菩萨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规定,画家们可以任意创造,所以供养菩萨的形态比胁侍菩萨多,数量也比胁侍菩萨大。
  按佛教的宗派划分,菩萨又分为显宗菩萨和密宗菩萨。
  显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亦称正菩萨,与常人相同,一首二臂,法相庄严,面容慈悲,姿态优美。如八大胁侍菩萨和各种姿态的供养菩萨。
  密宗菩萨是依照显宗教义和仪轨所画的菩萨像。此类菩萨与常人相异,多首、多臂、多目。如领先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千手千钵文殊、不空绢索观音,如意轮观音等。在密宗菩萨中,又分为汉传密宗菩萨和藏传密宗菩萨。汉传密宗菩萨的法相同显宗正菩萨相似,只是多首、多臂、多目,面容慈悲,姿态优美。而藏传密宗菩萨与汉传菩萨形象差异很大,不仅多臂、多首、多目,有的菩萨面目狰狞,阴森可怕。
  敦煌石窟中显宗菩萨画像数量最多,初唐时才有密宗菩萨,数量很少。元代时才有藏传密宗菩萨,只有第465窟一个洞窟中绘有藏传密宗菩萨。
  在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的种类最多,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遵照佛教显宗仪规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
  第二类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规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哭的密宗观音。
  第三类是不遵守佛教仪规,由画家根据人们的意愿希求,自创风格,任意描绘,任意题名的观音。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宝相观音、施财观间、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枝观音等。这类型观音形象众多,民间有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
  上述三类观音,在敦煌石窟擘画中都有画像,前两类数量多,后一类数量少。

  2.菩萨的名称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3.菩萨的衍变
  观音菩萨是一位最中国民俗大众敬仰的菩萨,人们对观音菩萨的敬仰甚至超过了对佛陀的敬仰。在佛教各种画像和造像中,观音菩萨和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搞清了观音菩萨的衍变过程,也就明白了所有菩萨的衍变。
  现在人们看到的观音菩萨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的“东方圣母”,可人们并不知道,观音菩萨原业是畜不是人。观音菩萨由畜变人,由大丈夫变成一位东方美妇,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根据徐静波先生《观世音菩萨考述》一文和其他一些学者的考证: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时,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曲《梨俱吠陀》中,已经有了“观世音”。 不过,那时的观音并非丈无身,也非女儿身,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着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它能使关心盲者双目复明,恙疾缠身者康复,肢躯残缺者健全,不育女性生子,公牛产乳,枯木开花。“观世音”在当时受到古印度臣民的普遍信仰和崇敬,在整个社会中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五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主张解放奴隶,姓无贵贱,众生平等。比婆罗门教完善进步。佛教逐渐影响了婆罗门教教徒,并使婆罗门教徒转信佛教。转信佛教的婆罗门教教徒一时难以改变他们所有的信仰,便把婆罗门教中的观世音带到了佛教之中,成了佛教中的一位善神。
  公元前三世纪时,佛教大乘教产生,佛教徒为了安抚众生之心,便将原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过来,成为佛教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叫作“马头观世音”。那时的马头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还是一匹可爱的骏马。到了公元前后,佛教徒可能考虑到其他菩萨都是人身,而观世音是畜身,太不相配,便将“马头观音”改为人身。地是观音菩萨就由畜身变成了人身。
  敦煌莫高窟第161窟中,画有马头观音像,不过这身马头观世音已是面善心慈的菩萨,只是戴着一顶高大的马头头盔式宝冠。佛教密宗中有马头观音画像,是密宗胎世故界六观音之一。这可能是观音由马变人过程中的遗迹。
  佛教徒为使人们想念观音菩萨是人,不是畜,又给观音菩萨编造一份令人置信的“履历”,使观音菩萨完全“佛化”。众多佛经中便有了这样的说法:观音菩萨原是古印度转轮王无净念的大王子。《悲华经》中说:“有转轮圣王,名无净念。王有千子,第一王子名为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泥图,即普贤菩萨。第一王子发下宏愿,要解除世间众生的一切苦难后来转轮王无净念成佛,即阿弥陀佛。王子也经数十年的修行,也已成佛,号称:“正法明佛”。为了实现他的宏愿,解除世间苦通信班,使众生获得安乐,而现菩萨身,协助佛陀,弘扬佛示。于是,观世音菩萨也就成了父王----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而其弟大势至菩萨成了父王的右胁侍。
  据佛学专家们的考证,佛教传入中国,约在西汉末(公元一世纪),佛教在中国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观世音菩萨是随着佛教的传播来到中国的。传入中国时的观世音菩萨菩萨已是净土三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佛经》中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拜访观世音,在普陀洛迦山,“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法。”此时的观世音是王子出身的阿弥陀佛的“侍从官”和“勇猛丈夫观自在”,还不是女儿身的观世音菩萨。因此,早期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和画像是男身丈夫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法华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的声望在中国日益提高,提到了下层广大人民的信仰。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造出了众多的观音菩萨萨。观音菩萨亦从“西方三圣”中的胁侍菩萨分离出来,成了一位最受人们信奉的佛教善神,经过几个世纪的佛教汉化衍变,观音菩萨逐渐异化,中国的僧俗大众不仅把这种外国“善神”变成了中国“善神”,而且把这位“勇猛丈夫”变成 了美貌女性。
  为了使信奉大众相信观音菩萨确实是一位美貌动人,面善心慈,救苦救难的女菩萨,中国的佛教信徒又给观世音编造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香山传》浒最广,故事大意是说:观世音菩萨原是古代妙庄王(即楚庄王)的五女儿,名叫妙善。三公主妙善聪慧美丽,从小笃信佛教。年岁稍大,父王为其配嫁。妙善执意不从,要削发为尼。妙庄王发现女儿抗旨出家。怒火冲天,率兵马将妙善捉拿。当即在京城斩首示众,并使她的灵魂堕入地狱中。玉皇大帝闻讯后,命阎王妙善灵魂救起,把妙善复活于香山紫竹林中。从此,妙善普渡众生,行善天下,化现成为观世间地菩萨。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医师告知:须要亲生骨肉的手眼方可医治。在此情况下,妙庄王的大女儿妙圆,二女儿妙英都不愿献出手和眼。妙善得知此事后,不念父王旧恶,挖下自己的双眼,砍下自己的双手,制成药丸,救活了父王。妙庄王得知一切后,疚愧万分。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女,请工匠塑一尊“全手全眼”观世音像。结果,工匠错将“全手全眼”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塑出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妙善)的像。这故事传说,在北宋以前就已形成,河南宝丰县香山寺的宋蔡京所书《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远果史话碑“就已记载了这个故事。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一位“伟丈夫”。东晋以后,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画像出现。 《胡应麟笔丛》中说:“女像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已出现大量的女性观音菩萨。唐代高僧道宣说:“造像梵相(画像)宋齐间”(相当于北魏)皆厚唇、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笔皆端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菩萨如官娃也。“(《释氏要览》)。宋代之时,观音菩萨已经完全女性化。元、明、清三代,观音菩萨更加世俗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已是一位按照中国人审美观点,摹仿中国女性容貌身材,穿戴中国衣冠服饰,面善心慈,美貌动人,庄重亲切的“东方圣母”。
  其他菩萨的画像和塑像,也随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

参考资料:http://www.yginfo.net/dhys/dhps.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4

好详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7:45

上面的回答的不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江西蓝天学院和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江西有什么好的中专学校 什么是单点登录(SSO),以及单点登录的实现流程 前端实现单点登录(SSO) 前端单点登录如何实现 面试官:来说说单点登录的三种实现方式 为什么很多人不买哈弗H9 座机如何开通国内长途 座机如何申请 辽宁省出租车手续怎么办? 关于观音菩萨的成语 请问一下有关观音菩萨的生辰及礼拜的日期 关于观音菩萨七言诗? 有关观音的主要事件(50字以内) 与观音菩萨有关的经典有哪些? 描写观音菩萨的句子 帮忙给一点帮助——关于观世音菩萨的 观音菩萨的简介 关于观音菩萨 关于观音菩萨的问题.谢谢 有关观音菩萨的故事 对观音菩萨的评价 有关于观音菩萨的故事吗? 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 观音对什么? 有关观音大士的对联 哈尔滨市一个房证提取过一次公积金请问还能二次提取吗 公积金后多久才能申请第二次提取 呢子衣,羊毛成分50%,是不是不能用洗衣机洗啊~ 新买的荣耀手机第一次充电要多长时间? 怎么做辣炒年糕? 韩国辣炒年糕的做法... 在职研究生MBA专业有学历吗 在职MBA的含金量? 在职MBA的含金量高吗 在职硕士mba是什么学历? 在职MBA和全日制MBA哪个好? 在职MBA属于什么学历? MBA在职研究生算什么学历 在职MBA怎么样? 在职mba的学历算正式的研究生学历么? 华为手机大电池,音量大,能看电视长的全网通智能手机哪个型号的好? 在职mba报考条件是什么? 华为手机哪一款最好,最实惠? 华为手机大电池,大音量,看电视时间长全网通智能老年机哪个型号的好? 华为手机有7.2屏5000毫安电池的吗? 华为那一款手机好,内存大,电池赖用,屏幕大,还不贵 华为电池容量大屏幕小的手机 重疾险买定期还是终身好 孩子重疾险买定期还是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