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学龄前研究儿童的思维 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4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1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FzfqQzz56hUsVG4DnU6IA
提取码: q3tu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2
由于学龄前儿童受先天遗传、家庭的耳濡目染和在幼儿园或早教中心有过一些学习的经历,他们在看外部世界时,会逐渐的形成自己不太成熟、不太稳定的方法、习惯。在女儿和同龄的其他小孩接触中,我渐渐发现他们对于不同的事物兴趣的不同,有时会向我或其他人提出不同类的问题,我开始总结、分类这种种情况,在看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文章《怎样在学龄前研究儿童的思维方式》后,恍然大悟,原来从这么小的孩子开始就有思维差异了。
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这种分类,对于解决儿童的智育问题、培养个人的才能和爱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提议:把你自己的未来的一年级学生集合起来,选一个晴朗的九月的日子,把他们带到秋天的树林里去,你马上就会发现具有这两种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思维类型的孩子。树林,特别是早秋的树林,总是吸引儿童的注意的,儿童在这种场合不可能无动于衷。凡是有激动、赞叹、惊奇的地方,就有对于周围世界的逻辑的认识和情绪的认识,也就是说,有靠理智的认识和靠情感的认识。蔚蓝的、深远的天空,披着各色盛装的树木,林间空地上和密林深处的早秋的鲜艳色彩,——这一切都吸引着儿童的注意。通过这样活动你会发现:有些孩子迷恋于大自然的全部和谐的美,他们没有去倾听个别的声音,他们没有从周围世界中去区分个别的细节。可是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种现象吸引住的时候,那么对他们来说,全部的和谐就都集中到这一个事物和现象上来了。例如,注意到了一丛结满琥珀色浆果的、带着银白色露珠的野蔷薇,于是,除了这一丛野蔷薇以外,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对他来说,整个美的世界就只存在于这一种自然界的造物之中了,这是对周围世界的艺术感知或称形象感知的最突出的特征,具有这种感知的孩子,能够兴致勃勃地讲述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具有明显表现的艺术思维的孩子,对学习文学很感兴趣,喜欢读书,醉心于诗歌创作。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有时在这门学科方面跟不上进度。
而对另一些儿童来说,好像并不存在美的和谐,好像这一切的美都没有触动他,他一直在问:为什么太阳在将落的时候会变成红色的? 太阳在夜里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有的变红,有的橙黄,又有的枯黄? 为什么橡树的叶子久不变色,直到初寒的时候还是绿的? 在这种孩子眼前,首先展示的并不是世界的形象的一面,而是其逻辑的、因果关系的一面。这就是逻辑——分析思维,或数学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孩子,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和依存性,用思维把握住被某一联系串连在一起的一组事物和现象。他们进行抽象比较容易,对学习数学和其他精密科学很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对抽象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极为有趣。
这两种思维类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了解,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哪一种类型占优势。这一点对于从教育学上正确地指导脑力劳动极其重要。要教给学生思考,发展他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展两种思维领域,即形象思维领域和逻辑——分析思维领域,既不要给以片面发展,同时又要善于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导到最适宜于他的先天素质的轨道上去。作者的这些观点是理论性的,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但在真实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并不十分清晰,但作为一、二年级的老师,很有必要了解这一点。
孩子的思维在运算进度上也是有区别的。一些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当他们刚刚想到蜜蜂怎样采花粉的时候,教师向他指出了花朵的复杂结构,于是他们的思想就很轻易地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或者举解答算术应用题时的思维情况为例:这种学生能在思维上一下子把握住应用题条件里所说的一切:既有篮子,又有苹果,还有果树。另一些学生的思维则完全不同,如果孩子的思想集中在一件什么事物上,他就很难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当他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忘记别的事情。他在思考每公斤苹果的价格,就会忘记每篮苹果有几公斤以及共有几篮苹果。教师有时候会弄错,误认为这种思维特点是智力发展的不正常状态。其实,无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具有明显表现的逻辑——分析思维的儿童,都常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现象。教师由于没有弄清这是怎么回事,常常做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完全错误的、过早的结论。对一些思维过程显然迟缓的儿童所发生的误会是特别令人痛心的。这常常是一些很聪明、很机敏的儿童,但是他们的思维的迟缓性引起了教师的不满。于是使得儿童精神不安,他的思想好像也麻木了,终于弄得什么也接受不进。
对于孩子的这一些特征,我们应该在他们上学前就了解,因为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时候,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最容易的。我建议:如果您的孩子即将入学,那最好还是尽量多的带他到大自然当中去,让他欣赏、体验、您也可以从中观察、分析、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2
很有必要,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至于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你可以适当地作些这样的培训,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关键是掌握好尺度,不要超之过急或过份加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该阶段儿童尚未掌握语言,学习限于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感官知觉方面。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逐渐形成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出现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包括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本阶段幼儿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儿童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
(2)不可逆性。此阶段幼儿思维是单向思维,例如,问一个幼儿你有哥哥吗?她说有的,问你的哥哥有妹妹吗?她便不知道了。
(3)不守恒。认为当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发生变化,它的量会改变。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4)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灵魂的。例如幼儿觉得踩到小草,小草会疼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该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摆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启示: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1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FzfqQzz56hUsVG4DnU6IA
提取码: q3tu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2
由于学龄前儿童受先天遗传、家庭的耳濡目染和在幼儿园或早教中心有过一些学习的经历,他们在看外部世界时,会逐渐的形成自己不太成熟、不太稳定的方法、习惯。在女儿和同龄的其他小孩接触中,我渐渐发现他们对于不同的事物兴趣的不同,有时会向我或其他人提出不同类的问题,我开始总结、分类这种种情况,在看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文章《怎样在学龄前研究儿童的思维方式》后,恍然大悟,原来从这么小的孩子开始就有思维差异了。
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这种分类,对于解决儿童的智育问题、培养个人的才能和爱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提议:把你自己的未来的一年级学生集合起来,选一个晴朗的九月的日子,把他们带到秋天的树林里去,你马上就会发现具有这两种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思维类型的孩子。树林,特别是早秋的树林,总是吸引儿童的注意的,儿童在这种场合不可能无动于衷。凡是有激动、赞叹、惊奇的地方,就有对于周围世界的逻辑的认识和情绪的认识,也就是说,有靠理智的认识和靠情感的认识。蔚蓝的、深远的天空,披着各色盛装的树木,林间空地上和密林深处的早秋的鲜艳色彩,——这一切都吸引着儿童的注意。通过这样活动你会发现:有些孩子迷恋于大自然的全部和谐的美,他们没有去倾听个别的声音,他们没有从周围世界中去区分个别的细节。可是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种现象吸引住的时候,那么对他们来说,全部的和谐就都集中到这一个事物和现象上来了。例如,注意到了一丛结满琥珀色浆果的、带着银白色露珠的野蔷薇,于是,除了这一丛野蔷薇以外,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对他来说,整个美的世界就只存在于这一种自然界的造物之中了,这是对周围世界的艺术感知或称形象感知的最突出的特征,具有这种感知的孩子,能够兴致勃勃地讲述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具有明显表现的艺术思维的孩子,对学习文学很感兴趣,喜欢读书,醉心于诗歌创作。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有时在这门学科方面跟不上进度。
而对另一些儿童来说,好像并不存在美的和谐,好像这一切的美都没有触动他,他一直在问:为什么太阳在将落的时候会变成红色的? 太阳在夜里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 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有的变红,有的橙黄,又有的枯黄? 为什么橡树的叶子久不变色,直到初寒的时候还是绿的? 在这种孩子眼前,首先展示的并不是世界的形象的一面,而是其逻辑的、因果关系的一面。这就是逻辑——分析思维,或数学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孩子,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和依存性,用思维把握住被某一联系串连在一起的一组事物和现象。他们进行抽象比较容易,对学习数学和其他精密科学很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对抽象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极为有趣。
这两种思维类型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了解,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哪一种类型占优势。这一点对于从教育学上正确地指导脑力劳动极其重要。要教给学生思考,发展他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展两种思维领域,即形象思维领域和逻辑——分析思维领域,既不要给以片面发展,同时又要善于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导到最适宜于他的先天素质的轨道上去。作者的这些观点是理论性的,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但在真实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并不十分清晰,但作为一、二年级的老师,很有必要了解这一点。
孩子的思维在运算进度上也是有区别的。一些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当他们刚刚想到蜜蜂怎样采花粉的时候,教师向他指出了花朵的复杂结构,于是他们的思想就很轻易地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或者举解答算术应用题时的思维情况为例:这种学生能在思维上一下子把握住应用题条件里所说的一切:既有篮子,又有苹果,还有果树。另一些学生的思维则完全不同,如果孩子的思想集中在一件什么事物上,他就很难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当他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忘记别的事情。他在思考每公斤苹果的价格,就会忘记每篮苹果有几公斤以及共有几篮苹果。教师有时候会弄错,误认为这种思维特点是智力发展的不正常状态。其实,无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具有明显表现的逻辑——分析思维的儿童,都常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现象。教师由于没有弄清这是怎么回事,常常做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完全错误的、过早的结论。对一些思维过程显然迟缓的儿童所发生的误会是特别令人痛心的。这常常是一些很聪明、很机敏的儿童,但是他们的思维的迟缓性引起了教师的不满。于是使得儿童精神不安,他的思想好像也麻木了,终于弄得什么也接受不进。
对于孩子的这一些特征,我们应该在他们上学前就了解,因为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时候,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最容易的。我建议:如果您的孩子即将入学,那最好还是尽量多的带他到大自然当中去,让他欣赏、体验、您也可以从中观察、分析、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2
很有必要,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至于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你可以适当地作些这样的培训,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关键是掌握好尺度,不要超之过急或过份加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4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该阶段儿童尚未掌握语言,学习限于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感官知觉方面。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逐渐形成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出现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包括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本阶段幼儿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儿童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
(2)不可逆性。此阶段幼儿思维是单向思维,例如,问一个幼儿你有哥哥吗?她说有的,问你的哥哥有妹妹吗?她便不知道了。
(3)不守恒。认为当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发生变化,它的量会改变。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4)泛灵论。认为一切物体都是有灵魂的。例如幼儿觉得踩到小草,小草会疼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该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摆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启示: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