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七德舞的注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39
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注释:
1白旄黄钺定两京:旄(ma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e)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擒充戮窦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
3亡卒遗骸散帛收: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4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5魏征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征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征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征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从前殷高宗武丁,在睡梦之中得到良臣傅说;而现在我呢,却在醒来之后失去了贤臣魏征!〕”
6张谨哀闻辰日哭: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现在太阳位于辰位,根据阴阳忌讳,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我们君臣的情义深重,像父子一样。我的悲痛发自于内心,还能管它是什么时辰!]”说完痛哭。
7 怨女三千放出宫:太宗对他的侍臣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愍(man)本义指令人忧患;痛心的事情]。
8 死囚四百来归狱: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贞观六年,太宗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明年秋天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9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ji)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古代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发与剃须都是忌讳的事情〕,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
10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
全诗串讲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各位陈述此事。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两京;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统一天下,丰功伟业成。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太平。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什么如此神速?
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安葬阵亡将士遗骸,官府散帛将零星遗骸收。饥贫被变卖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帮忙用重金回赎。良臣魏征及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为之痛哭。放大量的宫女出宫,让她们自由婚配。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得特赦。太宗剪自己的胡须烧药为功臣,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报之以身。太宗帮忙吮血治箭伤安抚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歌七德,舞七德,圣主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哪里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只是为了夸耀文德!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开国与治国安邦的艰难备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40
白居易特做长诗,歌颂太宗功德,以启发君主以太宗为效仿,励精图治,恢复盛世大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基于原唐初军歌《破阵乐》发展而来,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战绩。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刚建立的唐政权。其将士赞颂秦王的功绩,为旧曲《破阵乐》填入新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即帝位后,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宴赐群臣。宴会期间,李世民命乐工共奏气壮山河的《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由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协音律,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作歌辞,李世民自己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亲制《破阵乐舞图》,并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乐队的布局据图可知:舞队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摆著队伍;队形展开像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舞者身披银甲,手中持戟,全舞共分三折,每折为四阵,以往来击刺动作为主,歌者相和。《秦王破阵乐》即为这场乐舞的主题曲。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名扬国内外,在周边国家和国际上已负盛名。唐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
唐高宗时期,《秦王破阵乐》舞队排列由原来表现战斗阵势场面改成了祭祀仪式形式,从此《秦王破阵乐》成为整个唐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位名叫粟田正人的遣唐执节使将《秦王破阵乐》带到了日本,从此《秦王破阵乐》便在日本流传至今。
《秦王破阵乐》原曲谱在中国国内已无遗存(后由何昌林将日本所存之唐传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录回并加以解译和改编),但在日本至今保存有9种传谱,即:五弦琵琶谱《五弦谱.秦王破阵乐》,筝谱《仁智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要录.秦王破阵乐》、《三五要录.皇帝破阵乐》、《三五要录.散手破阵乐》,笙谱《凤笙谱吕卷.秦王破阵乐》,筚篥谱《中原芦声抄.秦皇(王)》,笛谱《龙笛要录.秦王破阵乐》等。
参考资料:http://huiguan.com/bbs/read.php?tid=2041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39
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注释:
1白旄黄钺定两京:旄(ma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e)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擒充戮窦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
3亡卒遗骸散帛收: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4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5魏征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征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征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征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从前殷高宗武丁,在睡梦之中得到良臣傅说;而现在我呢,却在醒来之后失去了贤臣魏征!〕”
6张谨哀闻辰日哭: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现在太阳位于辰位,根据阴阳忌讳,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我们君臣的情义深重,像父子一样。我的悲痛发自于内心,还能管它是什么时辰!]”说完痛哭。
7 怨女三千放出宫:太宗对他的侍臣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愍(man)本义指令人忧患;痛心的事情]。
8 死囚四百来归狱: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贞观六年,太宗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明年秋天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9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ji)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古代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发与剃须都是忌讳的事情〕,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
10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
全诗串讲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各位陈述此事。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两京;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统一天下,丰功伟业成。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太平。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什么如此神速?
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安葬阵亡将士遗骸,官府散帛将零星遗骸收。饥贫被变卖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帮忙用重金回赎。良臣魏征及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为之痛哭。放大量的宫女出宫,让她们自由婚配。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得特赦。太宗剪自己的胡须烧药为功臣,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报之以身。太宗帮忙吮血治箭伤安抚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歌七德,舞七德,圣主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哪里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只是为了夸耀文德!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开国与治国安邦的艰难备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40
白居易特做长诗,歌颂太宗功德,以启发君主以太宗为效仿,励精图治,恢复盛世大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基于原唐初军歌《破阵乐》发展而来,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战绩。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刚建立的唐政权。其将士赞颂秦王的功绩,为旧曲《破阵乐》填入新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即帝位后,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宴赐群臣。宴会期间,李世民命乐工共奏气壮山河的《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由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协音律,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作歌辞,李世民自己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亲制《破阵乐舞图》,并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乐队的布局据图可知:舞队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摆著队伍;队形展开像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舞者身披银甲,手中持戟,全舞共分三折,每折为四阵,以往来击刺动作为主,歌者相和。《秦王破阵乐》即为这场乐舞的主题曲。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名扬国内外,在周边国家和国际上已负盛名。唐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
唐高宗时期,《秦王破阵乐》舞队排列由原来表现战斗阵势场面改成了祭祀仪式形式,从此《秦王破阵乐》成为整个唐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位名叫粟田正人的遣唐执节使将《秦王破阵乐》带到了日本,从此《秦王破阵乐》便在日本流传至今。
《秦王破阵乐》原曲谱在中国国内已无遗存(后由何昌林将日本所存之唐传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录回并加以解译和改编),但在日本至今保存有9种传谱,即:五弦琵琶谱《五弦谱.秦王破阵乐》,筝谱《仁智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要录.秦王破阵乐》、《三五要录.皇帝破阵乐》、《三五要录.散手破阵乐》,笙谱《凤笙谱吕卷.秦王破阵乐》,筚篥谱《中原芦声抄.秦皇(王)》,笛谱《龙笛要录.秦王破阵乐》等。
参考资料:http://huiguan.com/bbs/read.php?tid=2041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39
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注释:
1白旄黄钺定两京:旄(mao)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做成系于旗之竿首。钺(yue)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2擒充戮窦四海清:“充”指王世充。“窦”指窦建德。
3亡卒遗骸散帛收: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4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二年,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5魏征梦见子夜泣:大臣魏征病危,太宗担忧其病情,半夜做梦,梦见魏征来辞别,于是惊醒,忍不住哭泣。这一天晚上,魏征果然去世了,太宗亲自为其题写碑文道:“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失贤臣于觉后!〔从前殷高宗武丁,在睡梦之中得到良臣傅说;而现在我呢,却在醒来之后失去了贤臣魏征!〕”
6张谨哀闻辰日哭:另一位贤臣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慌忙奏道:“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哭。〔现在太阳位于辰位,根据阴阳忌讳,不可以哭,哭了不吉利。〕”太宗却道:“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我们君臣的情义深重,像父子一样。我的悲痛发自于内心,还能管它是什么时辰!]”说完痛哭。
7 怨女三千放出宫:太宗对他的侍臣说:“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愍(man)本义指令人忧患;痛心的事情]。
8 死囚四百来归狱:太宗还深怕产生冤狱,常常亲自过问案件。贞观六年,太宗亲自理狱,最后确定有近四百名犯人该处死刑。但是太宗起了恻隐之心,放他们回乡归家,要他们明年秋天再来执行死刑。次年秋,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太宗于是下令特赦他们。
9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太宗早年亲自征战,与将领们恩义深重。大将李绩(ji)卧病久治不愈,医生说要龙须烧灰配药,太宗便亲剪髯须〔古代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发与剃须都是忌讳的事情〕,李绩服药后病情好转,感动呜咽,要求杀身以报。
10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将军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帮他吮血,李思摩裹好伤口便奋臂高呼,要求效死。
全诗串讲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听歌看舞了解乐曲的含意,乐曲终了,向各位陈述此事。太宗十八岁便开始打天下举义兵,以他的神武英才,持白旄黄钺攻取两京;生擒王世充杀死窦建德,四海平清。二十四岁统一天下,丰功伟业成。二十九岁登基为帝,三十五岁时国家强盛、太平。平定乱世,建立大业为什么如此神速?
原因便是他能够与人推心置腹。安葬阵亡将士遗骸,官府散帛将零星遗骸收。饥贫被变卖的老百姓子女,太宗帮忙用重金回赎。良臣魏征及张公谨去世,太宗亲自治丧为之痛哭。放大量的宫女出宫,让她们自由婚配。四百囚犯尽数归来无一私逃,得特赦。太宗剪自己的胡须烧药为功臣,大将李绩感激涕零报之以身。太宗帮忙吮血治箭伤安抚将士,大将军李思摩感动高呼要求效死。太宗不仅善战而且善于利用天时。用真心来感动人,使人心回归。迄今已经有一百九十年,朝廷,国民都还载歌载舞的纪念。歌七德,舞七德,圣主的言行,应是后世无穷的典范。哪里只是为了夸耀神武,哪里只是为了夸耀文德!太宗传下此歌此舞的用意,是为了向子孙后代讲述开国与治国安邦的艰难备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6:40
白居易特做长诗,歌颂太宗功德,以启发君主以太宗为效仿,励精图治,恢复盛世大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基于原唐初军歌《破阵乐》发展而来,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战绩。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刚建立的唐政权。其将士赞颂秦王的功绩,为旧曲《破阵乐》填入新词:「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即帝位后,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宴赐群臣。宴会期间,李世民命乐工共奏气壮山河的《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由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协音律,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作歌辞,李世民自己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亲制《破阵乐舞图》,并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乐队的布局据图可知:舞队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摆著队伍;队形展开像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舞者身披银甲,手中持戟,全舞共分三折,每折为四阵,以往来击刺动作为主,歌者相和。《秦王破阵乐》即为这场乐舞的主题曲。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厉,声韵慷慨」,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名扬国内外,在周边国家和国际上已负盛名。唐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
唐高宗时期,《秦王破阵乐》舞队排列由原来表现战斗阵势场面改成了祭祀仪式形式,从此《秦王破阵乐》成为整个唐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位名叫粟田正人的遣唐执节使将《秦王破阵乐》带到了日本,从此《秦王破阵乐》便在日本流传至今。
《秦王破阵乐》原曲谱在中国国内已无遗存(后由何昌林将日本所存之唐传五弦琵琶谱《秦王破阵乐》录回并加以解译和改编),但在日本至今保存有9种传谱,即:五弦琵琶谱《五弦谱.秦王破阵乐》,筝谱《仁智要录.秦王破阵乐》,琵琶谱《三五要录.秦王破阵乐》、《三五要录.皇帝破阵乐》、《三五要录.散手破阵乐》,笙谱《凤笙谱吕卷.秦王破阵乐》,筚篥谱《中原芦声抄.秦皇(王)》,笛谱《龙笛要录.秦王破阵乐》等。
参考资料:http://huiguan.com/bbs/read.php?tid=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