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14:58
肾对于我们的健康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养它。要养好肾,首先就要了解哪些情况会伤肾。 ◆ 外感六淫易伤肾 我们这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我们活在自然环境中,常常要遭受风吹雨打日晒,所谓的风霜雪雨、寒来暑往都要经受。这么多自然条件作用在我们身体上,生命的负担真的很重。哪天不小心着凉了,就可能会感冒;哪天被太阳晒久了,就可能会中暑;气候干燥了,皮肤就会变得粗糙;受冻时间长了,手脚就可能生冻疮。影响我们健康的外在因素很多,老祖宗很聪明,把它们归结为风、寒、暑、湿、燥、火六大方面,称它们为“六淫”。 六淫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比如春季多风,夏季多暑,秋季多燥,冬季多寒,居住环境潮湿容易外感湿邪。六淫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两三种邪气同时侵入人体,如风寒感冒,就是人体同时受风邪和寒邪侵入导致的。 怎么样避免六淫伤肾?方法很简单也很不简单,主要是从平时的生活细节入手。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化剧烈的时候注意增减衣服,合理饮食、不挑食偏食,起居规律等。这些谁做不到啊? 我跟你说你可别把这些不当回事,能够完全做到不让六淫贴身,我不敢保证你是圣人,至少是个健康的人! ◆“ 吓得尿裤子”与“七情”内伤 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吓得尿了裤子”,恐惧怎么跟尿裤子联系起来了呢?道理很简单,就是肾具有气化水液、掌控膀胱开关的功能,一旦受到惊吓,肾功能便会发生异常,没法正常掌控膀胱的开关,自然就会尿裤子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或厌恶、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等。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或心情称之为“七情”,在正常范围内,七情的变化对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一个人有时高兴,有时发怒,有时忧愁,有时悲伤,好像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有时候下雨、有时候天晴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内外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则能导致多种疾病。一般来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失调既可直接影响肾的功能,也可先影响其他脏腑而后累及于肾,导致情志失调性肾虚证。所以,从健康的角度看,生活中应该尽量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切记情绪失控。 ◆ 饮食不节,伤脾胃更伤肾 人从出生起,内脏就开始消耗能量,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为自己补充营养,为自己的生命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也就是补充人体的阴阳气血,使其维持生命的平衡。而营养来自哪里呢?营养来自每天的饮食。饮食均衡合理,不仅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药食同源”。 但是如果饮食不节,则又常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食物是靠脾胃来进行消化的,因此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进而气血生化不足,使肾气失充,导致脾肾亏虚,进而导致多种疾病。 饮食不节主要包括暴饮暴食、过食生冷、过食肥甘厚味或偏食等。口味过重也是导致肾虚的一大原因。咸入肾经,适量食用可补肾强骨。但如果饮食偏咸,或者过量食用某些盐分含量过高的零食,如薯片等,就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而诱发肾虚。 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强调饮食要全面配伍,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只有在脾胃的不断滋养下,先天之气才能时刻保持充盛的状态,才能保持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 ◆ 过度劳力耗精气 “劳力”这个词儿在二三十年前使用得比较多,现在的一些农村地区也还在使用。人们称成年的、能够从事体力劳动的男人、女人为劳动力,简称劳力。男的叫男劳力,女的叫女劳力。中医里的“劳力”跟生活中说的“劳力”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不过变成了动词,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意思。 从事正常的体力劳动是生活的需要,也能很好地锻炼身体,但长期超负荷地进行体力劳动,人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而积劳成疾,就是一件挺遗憾的事了。“劳则气耗”,过度的体力劳动常常导致体力的过分消耗而伤及肾气,对健康十分不利。 常见一些中青年人出现肾虚的状况,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生活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劳力过度导致体内的精气大量消耗而无法及时补充,再加上可能同时有房劳过度的情况,肾虚的发生几率自然比较高。上文说过,这种情况的肾虚多属于肾阴虚。 ◆ 过度劳神不可取 劳神过度主要是指用脑过度。如思考、谋虑、记忆等,不注意劳逸结合,久则耗伤心血,损伤心神,且能影响肝的疏泄与脾的运化功能,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昏目眩、急躁易怒、食欲不振等证。 ◆ 房劳过度应警惕 房劳过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的情欲过度,虚火妄动而损伤真阴,虽然没有*事,也可导致肾虚。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说:“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泄矣。”中医将*称为“相火”,最耗元精,所以我们在古人的医疗记载中经常会看到,医生在治病时,特别是对虚劳、消渴等慢性疾病,往往要求患者夫妻分居,甚至集中一批患者居住于森林或者寺庙中,使这些患者与世隔绝,不受都市声色犬马生活的*,从而降低病患者的*,使他们能够清心寡欲,不漏真精,再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慢慢调养身体,才有痊愈的希望。二是指纵欲无度,不知节制,超越了正常生理限度,耗精伤气而致肾虚。 ◆ 过度安逸也伤肾 过度安逸同样会导致肾虚。这是因为,过度安逸、不劳动、不运动,就会使脾胃呆滞,脏腑功能减弱,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肾的气化功能失调。因此已故著名中医专家赵绍琴教授曾提出“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新观点,他认为慢性肾病患者卧床静养对其肾脏的修复不利,并有可能促使肾脏趋向于萎缩;而坚持适度运动则有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促进受损肾组织的修复,并有防止肾萎缩的作用。否则倘若一味卧床静养,必然血淤日甚一日,疾病又怎么会好转呢?所以,不管是过度劳累还是过度安逸,对肾脏的保养都是不利的。 ◆ 乱服补药隐患多 生活中自我调补的人很多,尤其是一些性功能不好的人,往往自作主张,在分不清肾虚类型的情况下乱用补肾壮阳药物或者保健品,这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身体埋下隐患。有很多人根本没必要去补肾,疲劳、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绝对的标准。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会给脏器增添排毒的负担。有观点认 为“人到中年脾胃不好要补肾”,这是荒谬的。“是药三分毒”,补肾的药对脾胃不好的人伤害更大,吃了反而有副作用。 另外,不分“阴虚”还是“阳虚”盲目补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阴虚”表现为营养不足,功能亢进,阴气不足导致“阳气”偏亢。中医历来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如果该补“阴”的时候补了“阳”,或者反之,都会严重破坏人体平衡,对肾的伤害更大。 还有,性健康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肾虚”和“要补肾壮阳”。有些不法商贩利用人们的认识误区,宣传上片面夸大肾虚与性功能之间的联系,或者在补肾药中加入类似性药的药物成分,这种做法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日常补肾,应在有专业知识的人指导下进行,切不可乱补一通。 ◆ 失治、误治同样会伤肾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用药不当,就会损伤正气,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衡或肾气的虚损,从而产生变证或加重肾脏损害。还有一些中、西药物,如中药木防己、木通、天花粉、朱砂等,以及西药中的氨基苷类药物、头孢菌类药物、镇痛剂、造影剂等,都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对那些肾气不足或已经得了肾病的患者来说,会直接损伤肾气,而出现肾病或加重肾病。另外还有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医生,给患者超大剂量应用或长期服用某些中草药,或者把某些药物误用,如把坤草、厚朴、细辛、木防己误用为汉防己、木通、雷公藤等,这些也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肾损害的重要原因。 ◆ 外伤也是肾虚的常见病因 扭伤、跌打损伤、刀伤等常见外伤在生活中难以避免,轻则伤及表皮,重则损及内脏,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会损伤脉络,导致血液溢出脉外产生淤血。淤血是脏腑功能的病理产物,是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另外,外伤还会引起情志异常,如惊恐过度等,恐则气下,会造成气机紊乱,肾气受损,从而产生一系列肾虚、肾劳证,如阳痿等。所以,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遭受外伤,一旦受伤,应及时就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分享到: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