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朝廷对知州实行了什么制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2 19:0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14:37
知州制度就是确定了文官领军制度。
唐代以来,为了应对频繁的边境战争,在地方上设立节度使一职,由武将担任,统管当地军政和军屯。到了后期*财政败坏,为了减轻*负担,让边军可以自给自足,给节度使权力逐步扩大,节度使所辖范围内一体为战,最终形成了藩镇制度。
藩镇制度,在稳定国家边疆,抵御外敌的同时,也造成武将权力过大,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
到了宋代,宋代总体还是“袭唐制”,但是为了解决藩镇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节度使依然是地方武官的最*职,但是在权力上受到很大*。宋代官制上,地方行政最高长官为通判,主管民政和司法,另设转运使一职,负责财政。节度使在地方上的权力基本架空。随着“杯酒释兵权”,朝廷高层武官被下放至各州“权知X军州事”,把节度使领兵之权也收走了,至此地方武官只负责练兵一事。
这个“权”,是临时的意思,有2个用意。第一是杜绝世袭,表明这个职位是临时设置的,没有世袭的可能。第二是安抚地方武将,领兵之权只是暂时收走,将来还是会还的。
但是最终,“权知X军州事”,权字没有去掉,职位也没有去掉,反而形成了*直派空降干部的*惯例,派来的知州也不再是高层武官,而是文官,从而形成了文官领军制度,实现了“以文抑武”的目的。
顺便一说,知州制度在宋代并非是成熟的制度,知州作为名义上的地方最高长官,和*上的地方最高长官通判之间的权责划分并不清晰。到了明清,才确定了知州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制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14:38
北宋时期确立了文臣知州制,知州统领军事政务,为了防止知州独大擅权,设置了通判作为州级监察官,对知州进行严密的监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0 14:38
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不已,*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亦注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
同时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