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1 23:3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0:29
下一句是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
出处:出自《佛经》。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
全文:一念而从善,一念而从恶,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好与坏,一念好,一念坏;成与败,一念成,一念败;得与失,一念得,一念失;善与恶,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之间,已然明了!
释意:如同世俗的讲一念成善一念成恶。佛是自性佛,魔是自性魔。贪嗔痴魔五蕴魔等等,凡是障碍自性智慧光明平等的都是魔。一念起后以自性智慧观照念念平等相续,就是一念成佛。如果一念起后,即成贪嗔痴心念念流转变异增上,就是一念成魔。
《佛经》的翻译过程:
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东汉,初创翻译时期;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唐代,全盛翻译时期;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东汉明帝年间,朝廷派遣使者从西域请来了摄摩腾[27]和竺法兰[28]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不仅从西域带来了佛像,还带来了佛经。由于这些佛经是从印度传入的梵文经书,为了便于传教,摄摩腾和竺法兰将佛经翻译成了汉文。
自此以后,中印两国的僧人来往不断,更多的佛经传入中国,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由梵文翻译过来的汉文三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宝藏。
根据汉文佛经翻译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东汉,初创翻译时期。
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29],相传为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这是我国翻译梵文佛经的开始。
东汉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西域,其中以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
这个时期,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还处于初创时期,还不能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很少是全译本,翻译的经书也有很多问题,这时所译的经书大小乘并行,佛教在中国思想界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2、东晋、隋代,官方翻译时期。
从东晋至隋代,梵文佛经大量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佛教翻译也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由私人翻译佛经转为官方翻译佛经。
前秦初年,开始了官方组织的集体翻译工作,由僧人道安主持译场翻译佛经,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佛经翻译场。
20多年后,西域人鸠摩罗什在长安组织了官方译场,集中了800名高僧共同翻译佛经。继鸠摩罗什之后,外国译师来者相继,主要经论不断被翻译出来,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译经*。
3、唐代,全盛翻译时期。
在唐代,梵文佛经得以全面系统地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经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为完备。这时,以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他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丰富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这个时期,中国佛教形成八大宗派,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的成熟,不但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和著述,而且还产生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佛典,即禅宗的《坛经》[31],汉文佛经的数量日益增加。
4、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组织译场,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中断了100余年的佛经翻译事业。
自宋以后,佛经翻译逐渐减少,但由于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得以加快。北宋开宝年间,宋朝官方主持完成了《开宝藏》,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30 00:29
佛家的“一念成佛”用现实俗语解释也就是一种逃避现实躲避、不负责任的借口,也是一种强行压抑情欲自欺欺人的做法!《神雕侠侣》里面的一灯大师,因为冷漠了瑛姑皇妃而被周伯通捡了便宜(瑛姑出轨)后来生了个儿子,被蒙面的裘千仞打成重伤,为了华山论剑他没有救这个孩子,后来懊悔的去当了和尚(如果他不痴迷武功就不会冷漠瑛姑,瑛姑也不会出轨,更不会发生以后的事!);裘千仞因为重掌打伤了瑛姑的孩子后来懊悔在一灯大师的劝导下也当了和尚,但当他面对被公孙止折磨的裘千尺和被公孙止算计(公孙止为了自己的色欲害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的公孙绿萼(公孙止的亲生女儿),他还是想杀人!这就说明,一个人是无法割舍情感,无法舍去六欲的,强行压抑只会欲火焚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