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3 16: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47
病原菌有两个种: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 erh)和纳雪黑星菌(V.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属子囊菌门真菌,二者在形态和致病性方面都存在差异,后者的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均显著小于前者;梨黑星菌只侵害西洋梨,而纳雪黑星菌则侵害中国秋子梨和日本梨。因为我国的梨黑星病菌有性、无性阶段的形态特征和其致病性均与纳雪黑星菌相同,而与梨黑星菌有显著差异,故将我国的梨黑星病菌归属于纳雪黑星菌。子囊壳圆球形或扁圆球形,黑色,颈部较肥短,有孔口,周围无刚毛,大小为52.5~138.7微米18.7~150微米,平均大小为11微米。壳壁黑色,革质,由2~3层细胞组成。子囊棍棒状,聚生于子囊壳的底部,无色透明,长为35~60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淡褐色,鞋底形,双胞,上大下小,大小为10~15微米。
无性阶段为[Fusicladium pirinum(Lib.)Fuck],称梨黑星孢。病斑上长出的黑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散生或丛生,从寄主角质层下伸出,呈倒棍棒状,暗褐色,直立或弯曲,常不分枝,孢痕多而明显。分生孢子淡褐色,纺锤形、椭圆形或卵圆形,两端稍尖,单胞,少数孢子在萌发前可产生一个隔膜。分生孢子大小为7.5~22.5微米。
寄生在我国栽培梨上的黑星菌存在生理分化现象。梨黑星病菌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8~22℃条件下生长较快,6~7天即可产孢,若超过24℃则较难培养。病菌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良好,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30℃,以15~20℃为适,高于25℃萌发率急剧下降。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为12~20℃,最适温为16℃。分生孢子萌发所需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在80%以上时萌发率最高,低于50%则不萌发。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在-14~-8℃温度下,经过3个月尚有一半以上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4~7个月。干燥和较低的温度有利分生孢子的存活,可是在湿润的条件下,虽然分生孢子容易死亡,但病菌却大量产生子囊壳,以更换越冬方式来保存菌源,这也是病菌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一种表现。秋冬季落叶上形成子囊壳,需要有一定降雨和地面湿度,同时需要较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