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0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6:30
1.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高职院的教师,首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从教师的职务、职称来看,只要他是合格的教育者,并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力,助教也可以进入“双师型”教师行列,而不一定非是讲师(或以上)才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否则将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双师型教师
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1)从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的条件看,如果已经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又具备初级以上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的话,就可以进人“双师型”教师系列。(2)对已获取初级以上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的教师来说,不能见到“双证”就定为“双师”,学院应进行以下方面的把关。一是看其拥有的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是否与其所施教的专业一致;二是看其考取的证书是否从理论到理论,即是否通过纯考试手段获得的。据此,我们建议将教育部“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与“有中级 (或以上)技术职务”的分别规定合而为一,并作如下修正,即符合如下条件的可认定为高职“双师型”教师:“具备助教以上的合格教师,获取初级以上技术职务(职业资格),并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有累计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3)对“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应用性项目研究,其研究成果被企业应用,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条件,我们认为应该将“良好”从定性转向定量。如规定科研成果须给企业当年直接增加税后净利10万元以上,或获得区(县)以上*特别嘉奖的,方能作为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条件。3.“双师型”教师按专业不同,其素质要求应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专业可按大类分为社科类(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法律、物流、商务等)与技术应用类(机械制造、应用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等)。社科类“双师型”教师应该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技术应用类的“双师型”教师则应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如维修技术人员“不怕苦、不怕脏”的品质等;能够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意识和能力。 双师型教师
4.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使命应有所不同。按照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对应助教、讲师和副教授以上三个层面。(1)助教级的“双师型”教师,主要以讲授理论课为主,同时能够指导实训。在实践应用方面,他们一般不够全面和深入,但对所授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有整体的了解。他们必须通过学校实验、实训和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2)讲师级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所受专业相关行业动态和职业技能;同时能够根据行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对本专业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3)副教授级的“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应相当于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水平,能够通过参加高级专业研讨会、亲身社会实践、进行行业(职业)调查和专业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对专业的社会适用性、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专业的变化方向及实践教学创新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为高职专业开发和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 总之,“双师型”教师绝非仅指“双证书”教师。放眼未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未来理想的高职教育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上应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所强调的“双”,“双师型”教师也只是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的必然产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7:48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应该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无此,教学工作便无法展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德国职业教师培养的第一阶段就是在大学或综合技术学院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第五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及建议5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样我国、我省的“双师型”教师首先也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知识与教学基本技能。如果说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教育科学知识与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将这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经验的主要手段。在德国,职业教师教育的第二阶段就是在教育学院学习2年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在职业学校实习,锻炼专业教学实践能力。该阶段的教育学院理论教学更加重视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职业学校实习包括听课、试讲、和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德国“双元制”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们的“双师型”教师也应该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3.“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既要参与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因此,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此外,“双师型”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综上所述,新型“双师型”教师观是指“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并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