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0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2:16
藏息相辅中的“藏”,原为“臧”,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在这里做为比喻讲解教育原则,即不能死记硬背,教师的讲解要与个人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的原则。
出处:《学记》
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
大学的教学是依规定时间进行正课教学,课后进行课外练习。因为课外不练习好调弦技能,课内就完不成乐教的任务;课外不学习好歌咏知识,课内就完不成《诗》教的任务;课外学习不好洒扫应对等礼节,课内就完不成礼教的任务。
总之,不强调课外实际训练的重要性,就完成不了正课教学任务。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务使学习正业时专心修习,退而休息的时候,就尽兴游乐。唯有这样,才能巩固所学,从而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恪守信念,日后即使离开了师友,也不会违背师友的教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息相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22:17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外相结合,臧息相辅。《学记》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思想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臧可以通内脏的脏,息指的是呼吸时进出的气。那么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课堂讲解(相当于息)应该和自己的课后学习(臧,也应该包括自己的天性勤拙之类的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19
藏息相辅中的“藏”,原为“臧”,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在这里做为比喻讲解教育原则,即不能死记硬背,教师的讲解要与个人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的原则。
出处:《学记》
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译文:
大学的教学是依规定时间进行正课教学,课后进行课外练习。因为课外不练习好调弦技能,课内就完不成乐教的任务;课外不学习好歌咏知识,课内就完不成《诗》教的任务;课外学习不好洒扫应对等礼节,课内就完不成礼教的任务。
总之,不强调课外实际训练的重要性,就完成不了正课教学任务。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务使学习正业时专心修习,退而休息的时候,就尽兴游乐。唯有这样,才能巩固所学,从而亲近师长,乐于交友,恪守信念,日后即使离开了师友,也不会违背师友的教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
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不过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能是荀派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学记》作者是谁已难于查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息相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19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外相结合,臧息相辅。《学记》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思想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臧可以通内脏的脏,息指的是呼吸时进出的气。那么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课堂讲解(相当于息)应该和自己的课后学习(臧,也应该包括自己的天性勤拙之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