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2 20: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4 04:00
一、解答问题
贝母兰是兰科贝母兰属植物,是隶属于兰科、贝母兰属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的花期是5月,所以每年只有一次开花。
二、名称及概况
根状茎较坚硬,多分枝,粗4-6毫米,密被有光泽的、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1.5-3厘米,长圆形或卵形,顶端生2枚叶,叶线状披针形,坚纸质。花葶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总状花序长5-7厘米,具2-4朵花;花白色,较大;萼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瓣与萼片相似,宽约9-11毫米;唇瓣卵形,与花瓣近等长,凹陷,3裂。花期5月。
三、形态特征
贝母兰根状茎较坚硬,多分枝,粗4-6毫米,密被有光泽的、革质的、鳞片状鞘。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1.5-3厘米,长圆形或卵形,长(1-)2.5-6厘米,粗(0.5-)1-1.7厘米,干后皱缩而有深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革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叶线状披针形,坚纸质,长(5-)10-17厘米,宽(4-)7-19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具不明显的短柄。
花葶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长8-12厘米,下半部为鞘所包;总状花序长5-7厘米,具2-4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纸质,多少舟状,长2.5-3.5厘米,在花期不落;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花白色,较大;萼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背面多少具龙骨状突起。
花瓣与萼片相似,宽约9-11毫米;唇瓣卵形,与花瓣近等长,凹陷,3裂;侧裂片半卵形,近全缘,直立;中裂片宽倒卵圆形或近扁圆形,长1.2-1.5厘米,先端钝或微凹,边缘近全缘,上面有2条短而宽的纵褶片;唇盘上有5条褶片完全撕裂成流苏状毛。蕊柱稍向前倾,长2-3厘米,两侧边缘具翅;翅自下向上渐宽,上部一侧宽约1.5毫米,顶端微凹或近截形。花期5月。
四、生长环境
生于林缘大岩石上,海拔1700-1800米。产中国*南部(聂拉木县的樟木)。尼泊尔、锡金和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五、保护级别
贝母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被收录于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即需要管制交易情况以避免影响到其存续。
六、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