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9 21: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04:25
这认识和看法,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说明文或科学论文中,作者在阐述某一事物或事理的实际价值时,都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行文时不免表明自己赞成或否定的看法。因此,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也就能表现出读者阅读的综合素质。
有些文章,作者的表达意图并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其主观性很强。但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比较客观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经过分析,是不难理解和把握的。要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主观意图,首先要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只有从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入手,才能准确而深入地掌握文章的内在意义。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散见在文章的各个部分,通过语言信息传递出来。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 分析文章的标题
上面高考示例中,2001年全国高考卷选文题目为《铜奔马正名》,文中的所有观点都围绕着为“铜奔马正名”而展开,在答题时,抓住题意,进行选择,许多观点是不难理解和把握的(如第17、18题)。
2. 弄清文章的主旨
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通读全文之后,应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从中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3. 依据文章的体裁
根据具体文体作具体分析。文体不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现方法也不同。如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说明文和科学论文,虽然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 处处流露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如前几年侧重在科技类文章,作者对科学前沿的创新倍加关注,牵涉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领域,对自然科学的大胆创新表示赞叹和肯定;目前,由纯粹自然科技文向科技和社会的.相交叉的文章(《沙尘暴》),乃至纯社会科学论文(考古、历史等)方面文章转向。掌握这类文章的基本范式和规律,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联系文章的背景
文章的写作背景往往决定着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意图,了解它们,也能帮助我们去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如科学创新、人与环境、人文因素等背景。另还要多具备一些知识背景和社会背景,即培养自身的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就能帮助我们既快又准在理解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5. 抓住文章的材料
作者在说明事物或阐述事理时,一定会使用大量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材料中有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都可以附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详尽地分析材料与支撑观点的过程,就不难找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了。如如高考题阅读《铜奔马正名》的第19题。
6. 紧扣文章的语言
语言是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负载,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段落,就能很快地理解把握。如高考题阅读《铜奔马正名》的第2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