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视阈下的文化建设】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9 17: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4:59
摘 要:社会资本是从西方引进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它与中国的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契合性,社会资本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发展现代型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资本;文化建设;信任;规范;网络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23-02
2011年10月18日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一次吹响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号角,文化建设成为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助推中国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当代的理论成果。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当今*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将会给中国的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社会资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资本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自从皮埃尔·布迪厄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西方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和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1]。但是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著名*学家罗伯特·D.帕特南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罗伯特·D.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2]像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它使得某些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乏这些社会资本的情况下,上述目标就无法实现……例如,一个团体,如果其成员是可以信赖的,并且成员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互信,那么,它将能够比缺乏这些资本的相应团体取得更大的成就。”[2]社会资本有几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资本,如信任、规范和网络,一般说来都是公共用品,而常规资本一般则是私人用品。社会资本并非是任何从中获益者的私人财产,这是个人寄身期间的社会结构的一个特征。像所有的公共用品一样,社会资本也受到了私人当事者的低估,他们对社会资本的供应也是不足的。二是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信任长期以来是伦理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维持了经济发展的动力,确保了*的绩效。在一个共同体中,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合作本身也会带来信任。社会资本的稳步发展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可靠保障。三是在现代的复杂社会里,社会信任能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产生,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
二、社会资本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揭示的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的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文化建设也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有效的展开。良好的社会资本不仅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且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有力助推。
1.信任与中国文化建设
信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决定》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指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3]由此可见信任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良好的信任环境也是进行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作为信任研究的开启者、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亲自观察一样,或更为强有力,几乎一切关系都不能持久……现代生活在远比通常了解得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他人的诚实的信任之上。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一种人们精神层面的一种提升和精神产品的发展和繁荣,而这些离开人们之间的信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信任对中国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首先,信任提升了人自身的文明程度。很难想象一个对他人和社会不信任、充满敌意和对抗的人自身会取得怎样的发展,他很有可能被社会所抛弃,甚至走向社会的反面,这样,人的发展就会走向歧途,而人的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根本目标,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同时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人的发展。其次,信任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往。著名经济学家阿罗认为信任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我认为信任同时也是文化交往的润滑剂。小到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大到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往,信任都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认为,信任是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信任个人将寸步难行,人们之间的文化交往也不可能实现。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也是这样,在这样一个文化全球交往的时代,任何文化都不能将自己置身于文化交往之外,没有起码的信任,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也不可能实现,我们坚持认为合作比对抗好,文化之间可以求同存异,不能搞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权,只要我们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文化,文化交往对我们的文化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信任将繁荣文化生产。现代社会的生产将是一个社会化的大生产,文化产品的生产也不例外,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良好的信任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从而丰富和繁荣文化生产。特别是现代社会很多文化产品都是由文化企业生产的,而不像古代社会,个人就能进行大部分的文化生产。比如现代要生产一部电影、电视剧、歌剧等,那将涉及众多的部门,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而相互之间的信任将会促进文化产品的顺利生产,从而繁荣文化生产。
2.规范与中国文化建设
规范也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主要指国家制定的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订立的约束性契约;而非正式规范主要是指*、习惯、社会习俗等道德性约束体系。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与中国文化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从正式规范来看,首先,正式规范作为一种制度体系,是中国进行文化建设的前提,它能有效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可以说《决定》本身就是一项正式规范,它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布和实施无疑对中国的文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正式规范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需要正式规范去约束。比如作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们既是正式规范,又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从非正式规范来看,习惯和规范、习俗、道德等非正式规范既是社会资本的基本形式,也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非正式规范是内生性的,它具有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维护社会团结和稳定等功能,对内可以提升国家内部凝聚力,对外可以提高国家的外部吸引力,可以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3.网络与中国文化建设
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指嵌入社会中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等之间关系构成的复杂网络。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解决国家发展的内外困境,提升国家内外良好形象,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建设。首先,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合作的开展和社会的和谐,能提高社会凝聚力。在共同体内,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体与*之间以及组织与*之间通过不断的交往和交流,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个体、组织与*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提高个体对*的认同和支持,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公民参与网络能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促进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进而推进中国的文化建设。最后,公民参与网络有助于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公民参与网络可以促进各文化产品生产主体之间的了解,在了解中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
三、发展社会资本,推进文化建设
社会资本是促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积极培育社会资本。可以说,发展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型社会资本是促进中国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我们要动员*和社会的力量,培育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之间的普遍信任关系。其次,我们要以*为主导,加强社会正式规范建设,同时发动民间的力量,强化互惠性的非正式规范。最后,积极扶持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公民参与网络,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通过发展现代型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的促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西方“社会资本”概念综述[J].理论界,2006,(7).
[2] 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95-196.
[3] **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6.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