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选址时如何避让断裂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0 18: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0:37
带与地震有什么关系?湖南有没有断裂带,发生地震几率几何?断裂带上频频发生地震,还适宜人类居住吗?近年来强震频频,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地震时代”?潇湘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童潜明称,95%的地震都集中在现代板块活动碰接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智利、中国台湾与唐山地震就属此范围),以及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比如汶川),湖南恰好幸运地避开了这些大地震带。中国还划定了几十条内陆地震带(区),湖南也不在这些地震带(区)上。
据统计,湖南有史可查且大于4.7级的地震约有20次,地震总数更是多达200余次。童潜明称,华南诸省里,湖南的地震是最多的,主要又集中在洞庭湖的周边,大于4.7级地震多数发生在洞庭湖区,因为洞庭湖盆地在现代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沉降,每年下沉1厘米左右,它周边的山地丘陵却在上升,一边上升,另一边下降就会形成断裂或引起老断裂的复活,如此地震就发生了。
湖南省地质学会理事肖和平称,断裂是指地表产生破坏性裂缝或相对位错的现象。断裂会释放很大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地震。多条断裂集合则称作断裂带。
童潜明称,中国主要的活动断裂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板块边界断裂,如外喜马拉雅断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界)和台湾的大纵谷断裂(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界);二是众多的板内块体边界断裂(龙门山断裂即是);三是活动块体内部的活动断裂。
还有不属于以上区域的活动断裂,例如湖南常德到澧县的太阳山断裂。太阳山断裂是湖南及华南有文字记述的最强的1631年6.7级常德地震的根源,1979年4.3级澧南地震也与它有关。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断裂带分布十分广泛,很多城市都存在断裂带。
“从多次大地震的发生来看,活动断裂带往往是构成破坏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活动断层发育的地区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潜在风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付碧宏研究员曾表示。
付碧宏和同事去四川汶川地震现场考察时就发现,一座位于断裂带之上的建筑物被抬高约10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抗震设防达到标准,也无法免于全部倒塌的命运。相邻仅几米、没有处在断裂带之上的另一座建筑,则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
2011年,广州在进行地质调查时认为,当地三大断裂带不适合开发地下空间。
当然,专家指出,公众不必对这些断裂带感到恐慌。即使是那些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带,大部分也是以蠕动或小地震等方式来缓慢释放能量,而不是突然发生较大地震。
童潜明表示,活动断裂带是否适宜居住不是个问题。“我想居住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人也没有考虑过要离开。”
肖和平则表示,建筑要考虑避开可能发震的活断层。
而据付碧宏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通过法规的手段,对避让地震断裂带进行了强制规定。其中,美国加州在1994年修订“地震断层划定法案”,主要目的是防止房屋建在活动断层的地表形迹之上,并规定在地震断层两侧各避让15米。
中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规定:活断层的安全距离不宜少于200米到500米。但这并不属强制规定,在实际中也难以执行。汶川地震后,中国通过了新的《防震减灾法》。但专家认为,这部法律并未对避让地震断层作出规定,所以应尽快立法。
在付碧宏看来,活动断裂带如果信息不透明,公众不了解,很容易产生谣言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