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0 06: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3:16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这是武松喜欢说的一句话。他这样教训蒋门神:
“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值得甚的!”
他大砍大杀,血溅鸳鸯楼后,干脆
“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在同江湖兄弟叙说命运遭际时,武松也常讲到“景阳冈上打了大虫”如何如何。武松这般宣扬自己打虎业绩,别人也不忘他的业绩。宋江向弟兄们介绍武松时开头第一句就是:
“他便是我时常和你们说的那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
“这行者景阳冈曾打虎,水浒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松。”
其一,武松确确实实是打死了一只吃人的吊睛白额大老虎。
武松打死老虎而且是单独一人、赤手空拳打死的。这何等威武!有了这条,武松就气昂昂站住了!别人怎么议论也不能抹煞此等惊天动地的壮举。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水浒》中的几处打虎,都不如武松打虎那样精彩动人。比如李逵杀四虎是凭借利刃的,而解珍、解宝捉虎是依仗窝弓器械的。他们都不像武松打虎那样惊心动魄。可以这么讲:“打虎英雄”的桂冠非武松莫属。不管是谁,有此举都会充满自豪感的。作为江湖好汉的武松,自然更是豪情满怀。那“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正是这种豪情的自然流露。
其二,按今人的标准去批评古人所谓好吹爱表现、爱炫耀,也不恰当。
《水浒》中的好汉,一般都爱说,姑且讲有点“吹”的意味吧。比如,那石勇在同宋江见面之初,就大喊大叫:
“老爷天下只让得两个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下的呢”,
口气确实大得很!但是,我们似乎更适宜把这样的话看作是豪言壮语,是英雄气概。因为,他们是“说到做到”的呀!那武松声称
“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
难道他不正是演出了一场场这样的壮举吗!至于说,“好表现”“爱炫耀”等等,那往往是一种美德。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好表现”不好吗?鲁智深“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的秉性倍受人们尊敬。他在酒店里听说金老父女受郑屠欺凌,便即刻去为之“打抱不平”,如此“好表现”不很值得歌颂吗?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好表现这一条,便没有什么梁山好汉!也没有什么英雄壮举!
其三,江湖好汉注重声名影响。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们都希望有个好名声,对于闯荡江湖的人,更是注重声名影响。比方说,那开黑店的张青夫妇,便认为有三等人不可加害,那“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为何不加害他们呢?书中记载因为:
“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
由此可见,混迹江湖上的人是何等看重声名。武松本来就有浓重名利观念。有了打虎这件漂亮事,他怎能不洋洋得意,怎能不到处宜扬?可以说,表现武松自己四处宣传打虎事,是突出其人性格特征有力的一笔。
其四,彰显了武松光明磊落。
武松杀人后,不隐匿逃遁,不嫁祸于人,而是以大丈夫敢作敢当的气概,书写自己大名,充分显示了武松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胸怀。比方说,他杀了奸夫淫妇之后,自己到官府投案自首,虽然有对官府认识不清,心存幻想的一面,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坦荡心胸。同样,他每当干出一件事,便口里说、墙上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也是出于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也是武松性格中闪光的东西。
对此,李卓吾、金圣叹看得很透彻。李卓吾赞道:
“武二郎是个汉子,勿论其他,即杀人留姓名一节,已超出寻常万万矣。”
金圣叹对《水浒》不用“之、乎、者、也”等字,而采用白话口语,甚为赞扬。但对“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句话,却倍加赞扬,甚至一反常态称颂此句中“者”、“也”字用得好。他在第三十回夹评中认为这句话:
“掷地当作金石声,看他者字、也字,何等用得好。只八个字,亦有打虎之力”。
这就是说,本来属于“酸秀才”味的“之乎者也”,在此时此地出自武松之口之手,却隐含了英雄个性,不这样写,便不足以表现武松杀人报仇的豪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3:16
古时候人打架都是要先自报名号,用于震慑对方,提升自己的战力,武松说这句话也是这个目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3:17
因为武松景阳冈打虎事件是他闻名天下的一大壮举,在犯事后加这个定语也是他的身份证明,毕竟人还是有重名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3:18
因为这样就可以显得自己很厉害,让别人不敢小看自己,毕竟不是谁都能够打死一只老虎。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3:18
混迹江湖上的人看重声名。武松本就有重名利观念。有了打虎这件事,他怎么能不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