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0 06: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03:29
1解释带*字
近塞之人有善*(擅长)术者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慰问)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代词,这)不为福乎
翻译句子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边塞的人,有个善于方术的人。(他家的)马无原无故跑到胡人那去了。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到边塞的人打仗的人,死去的人有百分之九十。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揭发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的关系。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
这是为什么?(3分)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
(2分)(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
(6分)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始四望惨淡 予: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14.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
(2分)(1)风渐劲时: (2)猛风大起时: 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一)(3分)(二)(13分)9.(3分)C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12.(4分) (1)(2分)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三)(6分)13.(2分)(1)我 (2)停止14.(2分)亦甚雄快(愉快)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
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10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3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
(共10分) 12.(1)翳:遮盖 (2)谓:为,是 评分标准:(2分) 每题1分。 13.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一句一分。 14.与民同乐。
评分标准:(2分) 意思相近即可。 15.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 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12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译文: 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四、阅读理解(Ⅱ)(30分)14。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 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
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 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个别字翻译 仕:官,做官 啖:吃 或:有人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去:去掉 欲:想 寓意:这个故事是说一些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强辞夺理,结果更被人取笑和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