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4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52
一般晚稻再遇上早稻,早稻重于中稻,粳稻重于籼稻,杂交稻不容易发病。以自留地的常规水稻为例,在没有种子消毒的情况下,田间病害严重。那么,如何更好地控制水稻茎尖线虫病呢?水稻茎尖线虫病是一种典型的种传病害。携带茎尖线虫的种子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径,灌溉水和土壤的传播范围较小。因此,防治的重点在于水稻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消毒。
水稻种子播前化学处理是防止茎尖线虫病最有效的方法。一旦错过这个时期,茎尖线虫入侵生长点后就很难控制。药剂浸种可选自噻唑磷和阿维菌素B2,其中10%噻唑磷乳油100克/升浸种48小时对茎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水稻茎尖线虫病可以通过多年浸种完全控制,浸种也可以通过杀螟虫、咪鲜胺、硫氰甲烷(确实)来完成。除了用化学药品浸种,温水浸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将水稻种子在冷水中预浸泡24小时,然后在45-47℃的温水中浸泡5分钟,再在52-54℃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冷却,发芽播种。但需要注意的是,温水浸种往往会降低发芽势,需要加速发芽。种子也可以用0.5%的盐酸溶液浸泡7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5次。水稻茎尖线虫以成虫和幼虫潜伏在颖壳和米粒之间越冬,因此带虫种子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线虫在水和土壤中不能长期存活,在灌溉水和土壤中传播较少。
少数线虫遇到芽和幼苗,从芽鞘和叶鞘之间的间隙侵入,潜在地存在于叶鞘中。它们用口腔针吸组织汁液,寄生在营地外。随着水稻的生长,线虫逐渐上移,数量逐渐增多。孕穗期前期,植物上部叶鞘线虫越多,线虫越多。幼穗形成时,侵入幼穗,集中在幼穗颖壳内外。病谷线虫多集中在全粒,约占虫总数的83%~88%;只有12%~17%的玉米。雌虫在水稻生长期间可繁殖1~2代。线虫可以在田间从患病植物传播到健康植物,引起疾病。线虫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水稻种子运输或稻壳作为商品包装运输的包装材料,而线虫传播到其他地区。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管理好田间水井,防止交叉灌溉和漫灌,可以减少线虫随水短距离传播的危害。播种后半个月内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
用40%乙酸乙酯500倍溶液浸泡种子24小时;将50%巴丹可湿性粉剂配制成3000倍溶液,浸泡48小时;向15g放线菌中加入8kg水,浸泡6kg种子60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催芽;稻种清,即18%咪鲜胺和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对干尖线虫传播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3克1000倍溶液浸泡时间为48-72小时。先将水稻种子用冷水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45-47摄氏度的温水中5分钟升温,再放入52-54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冷却加速发芽,或者用0.5%的盐酸溶液浸泡72小时,再用清水漂洗5次。科学排灌,防治漫灌、灌水,减少线虫随水传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53
(1)叶片:受害幼苗在4~5片真叶时便开始表现出症状,上部叶尖2~4厘米处干缩枯死,呈黄白色或黄褐色,并扭曲呈捻纸状,即所谓“干尖”,枯死部分与绿色部分分界明显。孕穗期病株的顶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在叶尖1~8厘米处逐渐枯死,变成黄褐色半透明,以后干枯卷曲呈捻纸状。病健部有褐色界限,在清晨露水多时,干尖可伸开,呈半透明水渍状,露水干后又复捻卷。(2)全株:大多数植株能正常抽穗。被害稻株,生长衰弱、矮小、穗短、秕粒多。种壳内表面有黑褐色小点,即休眠线虫。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53
第一:加强植物检疫: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禁从病区引进种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54
这种虫子会啃食水稻的根部,最后导致水稻无法正常的生长,到时候收成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所以这种虫这真的是特别的可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55
初时引起的根结为卵圆形,后期变成长卵圆形,两端稍尖,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淡黄、棕黄、棕褐色,根瘤硬度逐渐变软,最后根瘤接近于腐烂、发黑,且外皮变薄,容易破裂。地上部分的症状似缺肥缺水状,没有特异表现,但不同时期的表现仍有不同①幼苗期:感病秧苗细弱,叶色稍淡、黄化。移栽后,返青慢、发根迟、死苗多、生长弱。②分蘖期:这一阶段由于增生大量新根,因此,病田中大量幼虫侵染和寄生新根,引起病株矮小,根系短,叶片发黄,茎秆纤细,分蘖迟缓,分蘖弱而少。③抽穗期和结实期:病株矮小、叶片稍黄、出穗期短、穗数少、穗常有半包或穗节包叶,甚至不能出穗,结实少,秕谷率高,千粒重下降,造成水稻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