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36
长孙氏,即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内助,后世称为文德皇后。长孙氏小名观音婢,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
8岁那年,长孙晟逝世,长孙氏由舅舅高士廉抚养。13岁时,长孙氏即嫁给李世民,当时李世民16岁。此后,二人夫唱妇随,共同开启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还是太子之时,长孙氏就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对李世民助力有加。
李世民对长孙氏也极是爱重,即位仅仅13天就册封她为皇后。她喜爱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成为皇后后依然如此。
在后位时,长孙皇后经常与李世民一起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她善于借古喻今,发表独特见解,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这首春游曲是长孙皇后在游览上林苑时所作,眼见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美丽春景,她欣然下笔,写下了这首情趣盎然的七言诗。
这首诗名为“春游”,实际是借春游写一位美女,也就是她自己。诗中明写春色,却暗喻人物,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此诗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不说游春的自己面如桃花,而是说桃花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偷”得了我的“面色”;不说自己的腰肢好似风摆柳,而说是嫩柳学得了我的“身轻”。
游春人在上林苑的红花嫩柳中看蝶舞、听莺啼,但上林苑又像一面镜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自游自乐的绝色佳人!那么,这绝色佳人是谁呢?“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此时的长孙皇后正值韶华芳龄,一时忘情,一时收敛,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据说,唐太宗也非常喜欢这首诗,“见而诵之,啧啧称美”。
公元636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英年早逝,李世民悲伤不已,亲自撰写碑文,此后再也没有重新册立皇后。13年后,李世民逝世,遵照遗愿,二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帝后情深诚为典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2:36
长孙氏,即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内助,后世称为文德皇后。长孙氏小名观音婢,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
8岁那年,长孙晟逝世,长孙氏由舅舅高士廉抚养。13岁时,长孙氏即嫁给李世民,当时李世民16岁。此后,二人夫唱妇随,共同开启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还是太子之时,长孙氏就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对李世民助力有加。
李世民对长孙氏也极是爱重,即位仅仅13天就册封她为皇后。她喜爱书籍图传,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成为皇后后依然如此。
在后位时,长孙皇后经常与李世民一起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她善于借古喻今,发表独特见解,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这首春游曲是长孙皇后在游览上林苑时所作,眼见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美丽春景,她欣然下笔,写下了这首情趣盎然的七言诗。
这首诗名为“春游”,实际是借春游写一位美女,也就是她自己。诗中明写春色,却暗喻人物,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此诗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不说游春的自己面如桃花,而是说桃花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偷”得了我的“面色”;不说自己的腰肢好似风摆柳,而说是嫩柳学得了我的“身轻”。
游春人在上林苑的红花嫩柳中看蝶舞、听莺啼,但上林苑又像一面镜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自游自乐的绝色佳人!那么,这绝色佳人是谁呢?“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此时的长孙皇后正值韶华芳龄,一时忘情,一时收敛,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据说,唐太宗也非常喜欢这首诗,“见而诵之,啧啧称美”。
公元636年,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英年早逝,李世民悲伤不已,亲自撰写碑文,此后再也没有重新册立皇后。13年后,李世民逝世,遵照遗愿,二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帝后情深诚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