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的6种过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25

1、熔化   【定义】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力越大,熔点越低;压力越小,熔点越高。2、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有些物质(如氧)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水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冰。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
  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内压。
  卤化铵也会“凝华”,但其机理与一般的升华不同。加热时,由于卤化铵分解成气态的氨和卤化氢而气化,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卤化铵而沉积下来,表观现象与升华一样,所以常把它归于升华,但其实质是不同的。
  简史 人类对升华现象认识得很早,西晋(公元4世纪)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即记载有:“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这一段话描述了三硫化二砷和四硫化四砷的升华现象。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1596)载有将水银、白矾、食盐的混合物加热升华制轻粉(氯化亚汞)法。
3、汽化   汽化(evaporization)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液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比气体中小得多。汽化时分子平均距离加大、体积急剧增大,需克服分子间引力并反抗大气压力作功。因此,汽化要吸热。单位质量液体转变为同温度蒸气时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汽化热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液体分子具有较大动能,液相与气相差别减小。在临界温度下,物质处于临界态,气相与液相差别消失,汽化热为零。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只有动能较大的液体分子能摆脱其他液体分子吸引,逸出液面。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蒸发过程的汽化热叫蒸发热,与温度有关。蒸发的逆过程是液化,即气相转变为液相。当两种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此时的蒸气叫饱和蒸气,其压力叫饱和蒸气压。对同一物质,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p-T图上其间的关系叫汽化曲线。汽化曲线是气、液两相的分界线,曲线上各点表示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各个状态。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通常,液体内部和器壁上总有许多小气泡,其中的蒸气处于饱和状态。随着温度上升,小气泡中的饱和蒸气压相应增加,气泡不断胀大。当饱和蒸气压增加到与外界压力相同时,气泡骤然胀大,在浮力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液面并放出蒸气。这种剧烈的汽化就是沸腾。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沸腾时液体内部和器壁上的小气泡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如果液体过于纯净,缺乏小气泡,则温度高于沸点时仍不沸腾。这种液体称为过热液体。过热液体并不稳定,稍有震动或杂质进入便立即诱发沸腾,温度降回到沸点。带电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会使在其轨迹附近的分子电离产生汽化核 ,形成一串气泡,从而显示带电粒子的径迹。用于基本粒子研究的气泡室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常用的液体有液态氢、丙烷等。
  增加压力会使沸点升高。
  相关词:
  汽化器:用汽油做燃料的内燃机上的部件。它的作用是把汽油变成雾状,按一定比例和空气混合,形成供汽缸燃烧的混合气。也叫化油器。
  汽化热:每单位质量的液体变成气体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叫该液体的汽化热,单位是卡/克。
  相关知识点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定义: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是沸腾。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凝固   拼音: níng gù
  英文: solidification
  释义:
  1、由液体变为固体:蛋白质遇热会凝固。
  2、比喻固定不变;停滞:思想凝固 | 凝固的目光
  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其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将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开始是少数微粒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所谓的晶核,而后围绕这些晶核成长为一个个晶粒。因此,凝固过程就是产生晶核和晶核生长的过程,而且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
  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称为凝固热,其数值等于熔化热),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非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逐渐失去流动性,最后变为固体。在凝固过程它没有一定的凝固点,只是与某个温度范围相对应。
  熔化是凝固的相反过程。
  蛋白质凝固:变性蛋白质分子互相凝集为固体的现象称凝固。5、液化  【定义(liquefaction)】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例1: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同理。液化氧气是根据气体的沸点不同,把空气收集起来,达到各种沸点后分离出
  来。
  例2:火箭上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则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
  蒸发是液化的逆过程。
  液化时需要放热,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
  常见的液化现象: 雾、露的形成。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出的白气6、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树枝上的“雾凇”等。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升华是凝华的逆过程。
  在烧瓶中放少量固态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的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并不液化,而是直接附着在烧瓶上形成固态的碘。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凝华现象。
  又如,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灯丝变细等都属于升华现象;自然界中“霜”的形成,灯泡用久了变黑等都属于凝华现象。
  凝华和升华是反义词
  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有些物质(如氧)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水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冰。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内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26

以上的回答很详细,解释的很全面,我只是想补充一下比较好记得吸热放热 变成液态叫熔化 变成气态叫气化 固态———— 液态 ———————— 气态这个正向的过程都是吸热的(可以想到水烧开是由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加热所以吸热,呵呵) 如果反过来就都是放热的希望你能看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25

1、熔化   【定义】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力越大,熔点越低;压力越小,熔点越高。2、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有些物质(如氧)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水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冰。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
  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内压。
  卤化铵也会“凝华”,但其机理与一般的升华不同。加热时,由于卤化铵分解成气态的氨和卤化氢而气化,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卤化铵而沉积下来,表观现象与升华一样,所以常把它归于升华,但其实质是不同的。
  简史 人类对升华现象认识得很早,西晋(公元4世纪)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即记载有:“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这一段话描述了三硫化二砷和四硫化四砷的升华现象。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1596)载有将水银、白矾、食盐的混合物加热升华制轻粉(氯化亚汞)法。
3、汽化   汽化(evaporization)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液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比气体中小得多。汽化时分子平均距离加大、体积急剧增大,需克服分子间引力并反抗大气压力作功。因此,汽化要吸热。单位质量液体转变为同温度蒸气时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汽化热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液体分子具有较大动能,液相与气相差别减小。在临界温度下,物质处于临界态,气相与液相差别消失,汽化热为零。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只有动能较大的液体分子能摆脱其他液体分子吸引,逸出液面。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蒸发过程的汽化热叫蒸发热,与温度有关。蒸发的逆过程是液化,即气相转变为液相。当两种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此时的蒸气叫饱和蒸气,其压力叫饱和蒸气压。对同一物质,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p-T图上其间的关系叫汽化曲线。汽化曲线是气、液两相的分界线,曲线上各点表示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各个状态。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通常,液体内部和器壁上总有许多小气泡,其中的蒸气处于饱和状态。随着温度上升,小气泡中的饱和蒸气压相应增加,气泡不断胀大。当饱和蒸气压增加到与外界压力相同时,气泡骤然胀大,在浮力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液面并放出蒸气。这种剧烈的汽化就是沸腾。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沸腾时液体内部和器壁上的小气泡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如果液体过于纯净,缺乏小气泡,则温度高于沸点时仍不沸腾。这种液体称为过热液体。过热液体并不稳定,稍有震动或杂质进入便立即诱发沸腾,温度降回到沸点。带电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会使在其轨迹附近的分子电离产生汽化核 ,形成一串气泡,从而显示带电粒子的径迹。用于基本粒子研究的气泡室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常用的液体有液态氢、丙烷等。
  增加压力会使沸点升高。
  相关词:
  汽化器:用汽油做燃料的内燃机上的部件。它的作用是把汽油变成雾状,按一定比例和空气混合,形成供汽缸燃烧的混合气。也叫化油器。
  汽化热:每单位质量的液体变成气体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叫该液体的汽化热,单位是卡/克。
  相关知识点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定义: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是沸腾。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凝固   拼音: níng gù
  英文: solidification
  释义:
  1、由液体变为固体:蛋白质遇热会凝固。
  2、比喻固定不变;停滞:思想凝固 | 凝固的目光
  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其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将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开始是少数微粒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所谓的晶核,而后围绕这些晶核成长为一个个晶粒。因此,凝固过程就是产生晶核和晶核生长的过程,而且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
  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称为凝固热,其数值等于熔化热),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非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逐渐失去流动性,最后变为固体。在凝固过程它没有一定的凝固点,只是与某个温度范围相对应。
  熔化是凝固的相反过程。
  蛋白质凝固:变性蛋白质分子互相凝集为固体的现象称凝固。5、液化  【定义(liquefaction)】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例1: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同理。液化氧气是根据气体的沸点不同,把空气收集起来,达到各种沸点后分离出
  来。
  例2:火箭上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则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
  蒸发是液化的逆过程。
  液化时需要放热,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
  常见的液化现象: 雾、露的形成。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出的白气6、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树枝上的“雾凇”等。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升华是凝华的逆过程。
  在烧瓶中放少量固态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的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并不液化,而是直接附着在烧瓶上形成固态的碘。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凝华现象。
  又如,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灯丝变细等都属于升华现象;自然界中“霜”的形成,灯泡用久了变黑等都属于凝华现象。
  凝华和升华是反义词
  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有些物质(如氧)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水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冰。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内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26

以上的回答很详细,解释的很全面,我只是想补充一下比较好记得吸热放热 变成液态叫熔化 变成气态叫气化 固态———— 液态 ———————— 气态这个正向的过程都是吸热的(可以想到水烧开是由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加热所以吸热,呵呵) 如果反过来就都是放热的希望你能看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25

1、熔化   【定义】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相变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大气压有关。压力越大,熔点越低;压力越小,熔点越高。2、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有些物质(如氧)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水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冰。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
  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内压。
  卤化铵也会“凝华”,但其机理与一般的升华不同。加热时,由于卤化铵分解成气态的氨和卤化氢而气化,冷却时又重新结合成卤化铵而沉积下来,表观现象与升华一样,所以常把它归于升华,但其实质是不同的。
  简史 人类对升华现象认识得很早,西晋(公元4世纪)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即记载有:“取雌黄、雄黄烧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这一段话描述了三硫化二砷和四硫化四砷的升华现象。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1596)载有将水银、白矾、食盐的混合物加热升华制轻粉(氯化亚汞)法。
3、汽化   汽化(evaporization)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液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比气体中小得多。汽化时分子平均距离加大、体积急剧增大,需克服分子间引力并反抗大气压力作功。因此,汽化要吸热。单位质量液体转变为同温度蒸气时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汽化热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液体分子具有较大动能,液相与气相差别减小。在临界温度下,物质处于临界态,气相与液相差别消失,汽化热为零。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只有动能较大的液体分子能摆脱其他液体分子吸引,逸出液面。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蒸发过程的汽化热叫蒸发热,与温度有关。蒸发的逆过程是液化,即气相转变为液相。当两种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此时的蒸气叫饱和蒸气,其压力叫饱和蒸气压。对同一物质,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p-T图上其间的关系叫汽化曲线。汽化曲线是气、液两相的分界线,曲线上各点表示气、液两相平衡共存的各个状态。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通常,液体内部和器壁上总有许多小气泡,其中的蒸气处于饱和状态。随着温度上升,小气泡中的饱和蒸气压相应增加,气泡不断胀大。当饱和蒸气压增加到与外界压力相同时,气泡骤然胀大,在浮力作用下迅速上升到液面并放出蒸气。这种剧烈的汽化就是沸腾。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沸腾时液体内部和器壁上的小气泡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如果液体过于纯净,缺乏小气泡,则温度高于沸点时仍不沸腾。这种液体称为过热液体。过热液体并不稳定,稍有震动或杂质进入便立即诱发沸腾,温度降回到沸点。带电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会使在其轨迹附近的分子电离产生汽化核 ,形成一串气泡,从而显示带电粒子的径迹。用于基本粒子研究的气泡室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常用的液体有液态氢、丙烷等。
  增加压力会使沸点升高。
  相关词:
  汽化器:用汽油做燃料的内燃机上的部件。它的作用是把汽油变成雾状,按一定比例和空气混合,形成供汽缸燃烧的混合气。也叫化油器。
  汽化热:每单位质量的液体变成气体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叫该液体的汽化热,单位是卡/克。
  相关知识点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定义: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是沸腾。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凝固   拼音: níng gù
  英文: solidification
  释义:
  1、由液体变为固体:蛋白质遇热会凝固。
  2、比喻固定不变;停滞:思想凝固 | 凝固的目光
  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其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将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开始是少数微粒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所谓的晶核,而后围绕这些晶核成长为一个个晶粒。因此,凝固过程就是产生晶核和晶核生长的过程,而且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
  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称为凝固热,其数值等于熔化热),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非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逐渐失去流动性,最后变为固体。在凝固过程它没有一定的凝固点,只是与某个温度范围相对应。
  熔化是凝固的相反过程。
  蛋白质凝固:变性蛋白质分子互相凝集为固体的现象称凝固。5、液化  【定义(liquefaction)】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或两种方法兼用)。
  例1: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并储存在钢罐里的,液体打火机同理。液化氧气是根据气体的沸点不同,把空气收集起来,达到各种沸点后分离出
  来。
  例2:火箭上的液态燃料和氧化剂则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获得的。
  蒸发是液化的逆过程。
  液化时需要放热,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
  常见的液化现象: 雾、露的形成。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出的白气6、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树枝上的“雾凇”等。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升华是凝华的逆过程。
  在烧瓶中放少量固态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成液态的碘,而是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并不液化,而是直接附着在烧瓶上形成固态的碘。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凝华现象。
  又如,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灯丝变细等都属于升华现象;自然界中“霜”的形成,灯泡用久了变黑等都属于凝华现象。
  凝华和升华是反义词
  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现象,可作为一种应用固-气平衡进行分离的方法。有些物质(如氧)在固态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受热后不经熔化就可直接变为水蒸气,冷凝时又复成为冰。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为了使升华只发生在固体表面,通常总是在低于升华点的温度下进行,此时固体的蒸气压低于内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0:26

以上的回答很详细,解释的很全面,我只是想补充一下比较好记得吸热放热 变成液态叫熔化 变成气态叫气化 固态———— 液态 ———————— 气态这个正向的过程都是吸热的(可以想到水烧开是由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加热所以吸热,呵呵) 如果反过来就都是放热的希望你能看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求抛物线y×y-6x=0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6-6x=6的解是x=0 .( ) 判断题 财富 一个方程问题:6x=0有没有解 6x=0,x=( ) 下列算式是方程的是( )A.101-1=100B.8x-2C.6x=0D.x-17 6X=0,这个方程没有解 对吗? 6x=0不是方程.××.(判断对错) 6x=0是方程. __ (判断对错) 今晚地球停电一小时,做点什么好呢 月经第八天还有褐色分泌物预防什么病 栗子鳝筒煲该如何做? 熔化温度范围指的是什么? 黄鳝咸肉煲怎么做如何做好吃 熔化1克锌需要多少热量? 黄鳝啫啫煲怎么做好吃 冰的熔化热是什么意思? 怎么做鳝鱼煲?? 有谁知道10g的铁被熔化需要的热量是多少J?熔化10g铁的功率又是多少W? 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是怎样的? 爆鳝筒的做法是什么?有哪些技巧? 请问冰的熔化热是多少? 铝的比热容和熔化热是多少 响油鳝丝、鳝筒煲,这2道家常做法,滑嫩鲜香,健康又有营养? 金属熔化需热量如何计算 鳝筒煲的做法,鳝筒煲怎么做好吃,鳝筒煲的家常做法 冰融化成水所吸收的热量如何用公式计算 蒜香鳝筒煲的做法步骤图,蒜香鳝筒煲怎么做 熔化潜热和熔化热的关系 想知道熔化热怎么求啊…求公式过程 计算冰的熔化热的公式是什么? 怎么做鳝鱼煲才好吃? 什么是汽化热 栗子鳝筒煲的做法是什么呀? 最近很火的社交app有哪些? 金条逾期8天后果严重吗 公爵有什么作用? 支付宝的公爵有用吗 支付宝的公爵到底怎么样? 公爵存在危险吗 公爵是不是倒闭了 全球公爵是否有用? 全球公爵有哪些特权服务? 怎样激活全球公爵? 公爵怎么使用? 全球公爵和全球骑士卡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用? 全球公爵和全球骑士卡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用? 全球公爵有什么坏处 全球公爵是不是信用卡?有什么用? 全球公爵怎么申请? 全球公爵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