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58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2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名将陈庆之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等等。

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

这个人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

陈庆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

随即,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2楼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

“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扰,陈庆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军队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口上:他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3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强烈推荐项羽。毕竟项羽凭一己之勇一统天下,自封西楚霸王。试问历朝历代当皇帝的有谁能够像项羽一样每战都是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当皇帝的打战自己冲在最前面,上下五千年恐怕只有项羽一人)。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有明确记载,巨鹿之战和雎水之战都是少胜多,一弱敌强。而且史记里面还记载项羽力能扛鼎。至于统率力和计谋,破釜沉舟(与韩信的背水列阵效果一样,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最能说明项羽绝非无谋之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4

史上最强武力:隋朝西府赵王李元霸!人已经奈何不了他了,最后只有让老天把他收去了,说李元霸在回潼关的路上,天上突然乌云密布,霹雳交加,而雷声只在李元霸头上轰隆作响,李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道:“天,你为何这般可恶,照我的头上啊?”就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坠落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一代霸王就此烟消云散。
李元霸曾在四明山匹马双锤,击败十八路反王二十三万大军,打死大将五十员;后又赤手撕裂伍天锡、徐元朗,将一百八十万反王大军杀到只剩六十二万,迫李密献出玉玺,*十八路反王跪伏献上降表。

“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这是《说唐》里对李元霸的描述.
论武力,李元霸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可惜智力有点让人汗颜..

还有一个无名牛人,叫潘凤,字无双,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董卓都督华雄连斩数将,袁绍问:“谁敢出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袁绍大喜,便派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将大惊。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出营,飞身上马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将皆失色。韩馥闻之大哭:“无双死,乃天丧吾也!”。唯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震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操所赠之酒尚温,众皆传言关公"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叹曰:“辕门画鼓响冬冬,坠马无双斩华雄。敌将若能下马死,何来美髯建奇功?”联盟即散,次年,袁绍夺取冀州,韩馥曰:“若潘无双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凤! 痛哉,潘凤!惜哉!潘凤!悔哉,潘凤!”遂自杀而亡。 ~~~纯属恶搞~~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4

武将-【关羽】武将-【太史慈】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勇都只是武将的一个标准--不管是文人还是所谓的武夫。但是这个勇不光是说单挑,冲锋陷阵。曹操对夏侯渊说过,为将不是匹夫之勇。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靠武斗可以为将,那么将就不为奇了。统率,智谋这些很重要,当然,如果为将不可以怯弱,否则影响士气。总之,为将要有不怕死的心态,但是不应该轻易涉险。统帅第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褚在曹操那不如张辽。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武将-太史慈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大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2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名将陈庆之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等等。

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

这个人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

陈庆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

随即,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2楼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

“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扰,陈庆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军队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口上:他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3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强烈推荐项羽。毕竟项羽凭一己之勇一统天下,自封西楚霸王。试问历朝历代当皇帝的有谁能够像项羽一样每战都是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当皇帝的打战自己冲在最前面,上下五千年恐怕只有项羽一人)。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有明确记载,巨鹿之战和雎水之战都是少胜多,一弱敌强。而且史记里面还记载项羽力能扛鼎。至于统率力和计谋,破釜沉舟(与韩信的背水列阵效果一样,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最能说明项羽绝非无谋之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4

史上最强武力:隋朝西府赵王李元霸!人已经奈何不了他了,最后只有让老天把他收去了,说李元霸在回潼关的路上,天上突然乌云密布,霹雳交加,而雷声只在李元霸头上轰隆作响,李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道:“天,你为何这般可恶,照我的头上啊?”就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坠落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一代霸王就此烟消云散。
李元霸曾在四明山匹马双锤,击败十八路反王二十三万大军,打死大将五十员;后又赤手撕裂伍天锡、徐元朗,将一百八十万反王大军杀到只剩六十二万,迫李密献出玉玺,*十八路反王跪伏献上降表。

“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这是《说唐》里对李元霸的描述.
论武力,李元霸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可惜智力有点让人汗颜..

还有一个无名牛人,叫潘凤,字无双,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董卓都督华雄连斩数将,袁绍问:“谁敢出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袁绍大喜,便派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将大惊。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出营,飞身上马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将皆失色。韩馥闻之大哭:“无双死,乃天丧吾也!”。唯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震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操所赠之酒尚温,众皆传言关公"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叹曰:“辕门画鼓响冬冬,坠马无双斩华雄。敌将若能下马死,何来美髯建奇功?”联盟即散,次年,袁绍夺取冀州,韩馥曰:“若潘无双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凤! 痛哉,潘凤!惜哉!潘凤!悔哉,潘凤!”遂自杀而亡。 ~~~纯属恶搞~~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4

武将-【关羽】武将-【太史慈】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勇都只是武将的一个标准--不管是文人还是所谓的武夫。但是这个勇不光是说单挑,冲锋陷阵。曹操对夏侯渊说过,为将不是匹夫之勇。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靠武斗可以为将,那么将就不为奇了。统率,智谋这些很重要,当然,如果为将不可以怯弱,否则影响士气。总之,为将要有不怕死的心态,但是不应该轻易涉险。统帅第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褚在曹操那不如张辽。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武将-太史慈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大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2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名将陈庆之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等等。

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

这个人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

陈庆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

随即,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2楼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

“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扰,陈庆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军队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口上:他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3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2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名将陈庆之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等等。

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

这个人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

陈庆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

随即,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2楼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

“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扰,陈庆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军队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口上:他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3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强烈推荐项羽。毕竟项羽凭一己之勇一统天下,自封西楚霸王。试问历朝历代当皇帝的有谁能够像项羽一样每战都是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当皇帝的打战自己冲在最前面,上下五千年恐怕只有项羽一人)。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有明确记载,巨鹿之战和雎水之战都是少胜多,一弱敌强。而且史记里面还记载项羽力能扛鼎。至于统率力和计谋,破釜沉舟(与韩信的背水列阵效果一样,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最能说明项羽绝非无谋之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强烈推荐项羽。毕竟项羽凭一己之勇一统天下,自封西楚霸王。试问历朝历代当皇帝的有谁能够像项羽一样每战都是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当皇帝的打战自己冲在最前面,上下五千年恐怕只有项羽一人)。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有明确记载,巨鹿之战和雎水之战都是少胜多,一弱敌强。而且史记里面还记载项羽力能扛鼎。至于统率力和计谋,破釜沉舟(与韩信的背水列阵效果一样,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最能说明项羽绝非无谋之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3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4

史上最强武力:隋朝西府赵王李元霸!人已经奈何不了他了,最后只有让老天把他收去了,说李元霸在回潼关的路上,天上突然乌云密布,霹雳交加,而雷声只在李元霸头上轰隆作响,李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道:“天,你为何这般可恶,照我的头上啊?”就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坠落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一代霸王就此烟消云散。
李元霸曾在四明山匹马双锤,击败十八路反王二十三万大军,打死大将五十员;后又赤手撕裂伍天锡、徐元朗,将一百八十万反王大军杀到只剩六十二万,迫李密献出玉玺,*十八路反王跪伏献上降表。

“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这是《说唐》里对李元霸的描述.
论武力,李元霸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可惜智力有点让人汗颜..

还有一个无名牛人,叫潘凤,字无双,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董卓都督华雄连斩数将,袁绍问:“谁敢出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袁绍大喜,便派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将大惊。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出营,飞身上马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将皆失色。韩馥闻之大哭:“无双死,乃天丧吾也!”。唯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震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操所赠之酒尚温,众皆传言关公"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叹曰:“辕门画鼓响冬冬,坠马无双斩华雄。敌将若能下马死,何来美髯建奇功?”联盟即散,次年,袁绍夺取冀州,韩馥曰:“若潘无双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凤! 痛哉,潘凤!惜哉!潘凤!悔哉,潘凤!”遂自杀而亡。 ~~~纯属恶搞~~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4

武将-【关羽】武将-【太史慈】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勇都只是武将的一个标准--不管是文人还是所谓的武夫。但是这个勇不光是说单挑,冲锋陷阵。曹操对夏侯渊说过,为将不是匹夫之勇。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靠武斗可以为将,那么将就不为奇了。统率,智谋这些很重要,当然,如果为将不可以怯弱,否则影响士气。总之,为将要有不怕死的心态,但是不应该轻易涉险。统帅第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褚在曹操那不如张辽。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武将-太史慈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大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2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名将陈庆之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等等。

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

这个人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

陈庆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

随即,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2楼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

“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扰,陈庆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军队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口上:他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3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14

史上最强武力:隋朝西府赵王李元霸!人已经奈何不了他了,最后只有让老天把他收去了,说李元霸在回潼关的路上,天上突然乌云密布,霹雳交加,而雷声只在李元霸头上轰隆作响,李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道:“天,你为何这般可恶,照我的头上啊?”就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坠落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一代霸王就此烟消云散。
李元霸曾在四明山匹马双锤,击败十八路反王二十三万大军,打死大将五十员;后又赤手撕裂伍天锡、徐元朗,将一百八十万反王大军杀到只剩六十二万,迫李密献出玉玺,*十八路反王跪伏献上降表。

“年方十二岁,生得尖嘴缩腮,一头黄毛促在中间。戴一顶乌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这是《说唐》里对李元霸的描述.
论武力,李元霸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可惜智力有点让人汗颜..

还有一个无名牛人,叫潘凤,字无双,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董卓都督华雄连斩数将,袁绍问:“谁敢出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袁绍大喜,便派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将大惊。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出营,飞身上马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将皆失色。韩馥闻之大哭:“无双死,乃天丧吾也!”。唯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震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操所赠之酒尚温,众皆传言关公"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叹曰:“辕门画鼓响冬冬,坠马无双斩华雄。敌将若能下马死,何来美髯建奇功?”联盟即散,次年,袁绍夺取冀州,韩馥曰:“若潘无双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凤! 痛哉,潘凤!惜哉!潘凤!悔哉,潘凤!”遂自杀而亡。 ~~~纯属恶搞~~呵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微信限额20万怎样提到30万 微信怎么提升限额 微信限制额度二十万了怎么办 爱奇艺电视版会员电影没声音 爱奇艺怎么没声音了 爱奇艺万能播放器怎么没声音-爱奇艺播放器没声音修复方法 爱奇艺播放没有声音了怎么回事 主持人刘炽朗诵《采桑子·重阳》 卧室空间大了摆放什么风水好 卧室空间大了摆放什么 中国平安金融集团上海分公司这公司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是骗子吗? 工商银行万事达信用卡怎么办理? 工行六星级客户可以办理白金信用卡吗? 你希望你生活的城市建地铁吗?为什么? 支付宝信用免押租车冻结押金转支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扣我钱? 赤峰市2014年出租车驾驶员继续再教育培训试题答案 永安自行车车号租车怎么使用? 求问一下,红绿灯跟前和出租车蹭上了,晚上,在路上停了一会,摄像头会不会拍到?交警会不会认定违章? 深度:汽车共享这门生意在国际上究竟发展得怎么样了 美团外卖租车押金给退吗 苏州 易骑换电 一定要买车才能换电吗? 别人送我东西我不喜欢他 我不想收他硬塞给我 他还欠我钱该怎么办 没有确定关系之前我是不会收你的礼物的我觉得感情都是相互的,我不想让你觉得我是个随便爱占便宜的? 别人给你东西接受了,是不是你就欠他人情了,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免得留下把柄。 给钱不收,对方回复你有这个心就行了,怎么回答? 这是欠我钱不还的人拿来抵我两千块钱的帐,我没法子,只能收下,我就想知道这小东西值多少钱?我两千块换 关于恋爱的问题,送东西给女生,女生说答应我别再乱花钱了,这句话什么意思?? 求傲风决战北境第十八章第一节 女孩和男孩分手后,女孩是否应该给回那些男生给过她的东西呢? 为什么给女朋友买礼物她却说不想欠我什么,这是为什么难道她根本没把我当成她男友吗? 如何评价领导让买东西却不给钱? 万事达卡申请标准 出租车乘客开车门撞伤人的责任认定 没有经验打算租车骑行青海湖可以不? 工行环球金卡(万事达+银联)信用卡怎么样? 古代长安真的有交通法,还有所谓的出租车公司吗? 工商银行信用卡怎么开通 在天正里面想把图纸转成t3格式的,但是点击命令后,出现另存为对话框,选择天正3文件格式后,点确定,就没反应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被打之后,感觉无奈! cad转换T3有什么作用?谢谢 华宝中证医疗指数基金还能翻盘吗2022 华宝中证医疗指数分级基金要不要赎回? 华宝中证医疗基金怎么一天亏一万多? 华宝中证医疗指数基金今天上涨,为什么我收益下降? 162412今日可补仓吗? 国际医学股东人数 华宝中证医疗指数基金上周五盈亏不到帐? 股票代码512171为什么不能买入? 华宝兴业中证医疗指数分级b的母基金是谁 朵唯手机黑屏,开机状态下黑屏,重启没用,怎么办,在线等,急 doov黑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