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8 04: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17:17
华夷观念在各朝各代有着不同的演变。
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华夷观,在族群观念层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与五帝系统、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属性及其兼容华夷的*结构、不断向周边四夷族群扩张的历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关联。
诚然,西周时期基于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选择模式的华夷观开始凸显、强化,但与此同时泛臣民观念也绝对性地贯穿于整个先秦时期。东周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期以后,华夷观念随着周边四夷诸族群对华夏族群联盟的频繁进攻开始渐趋强硬,但长期囿于诸国争霸的特定情势,无法落地生根。
先秦时期族群意识层面的华夷观:
华夷观在民族意识中的印记,最早可追溯至文献所载传说中的尧舜禹、夏、商时期的族群记忆。不过,当时的华夷观与后世的华夷观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当时的华夷观似乎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一点在先秦乃至西汉人的古史观念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司马迁等人述及禹治水期间创立五服之法,对所谓蛮、夷进行界定的依据即在于与华夏族关系的亲疏以及因此需要履行的职责、义务,并无王畿与“夷”、“蛮” 地区文明高下比较之意,而且,早期的夷和蛮并不对等。